中工娱乐

劳动者之歌 | 吴国林

来源:科技日报
2017-05-02 08:24

劳动者之歌

大工匠吴国林:终一生心血 研一门技艺

  一身橘色工作服,满身机油味,在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汽轮”)的车间里,吴国林和其他工人并无二致。但是,吴国林所过之处,大伙都主动跟他打招呼,因为他是所有人眼中的汽轮机装配技术第一人。

  1959年出生的吴国林是杭汽轮的高级技师,从事汽轮机装配工作已有40余年,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掌握公司三系列汽轮机装配及试车的核心技术,所创造的“快装台位法”被评为杭州市绝技绝活;被人力社保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被浙江省人力社保厅授予浙江省首席技师。

  从“小尾巴”到技术第一人

  1976年,20岁都不到的吴国林初中刚毕业就进了杭汽轮,从事装配岗位工作。人虽小,但决心大。进厂之后,吴国林便一直黏着师傅。自己笑称,当时是师傅的“小尾巴”,就希望多学点技能。

  正因为吴国林对师傅的虚心勤快,让很多师傅多偏爱一分,技能学起来也比其他人快。差不多一年左右的时间,吴国林就顺利出师了。

  在汽轮厂里,说起吴国林很多人都竖起大拇指。这其中不仅包含着对他技术的赞扬,也包含着对他吃苦、尚学、肯钻研精神的敬佩。

  有一回,萧山某企业发电机老化需要更换,厂里领导把任务交给了吴国林。吴国林知道,机组多停运一天,企业便要遭受更大的损失。为了尽快完成,减少企业损失,吴国林和其他五个同事不眠不休连夜赶工。组装到后面,吴国林整整三天三夜没合过眼,没下过试车台。

  听机器响动就能“看病”

  如果用另一个职业来形容吴国林的话,他更像是对各种汽轮机手到病除的机械医生。

  如今的吴国林可以做到通过机器振动频率、轴承温度、机器响动,就能判断出机组有没有问题,并能迅速开出“药方”,并着手解决。

  吴国林能够做到如此神奇,一方面是经验的积累,更多的是对技术的钻研和创新。

  2010年,针对引进技术燃机转子套装后发现轮盘跳动量大,转子在高速转动时有由于严重弯曲产生的问题,吴国林带领攻关小组从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进行原因分析,确定了人员操作不熟练、操作流程有待完善、起吊设备、环境温度、校正方法等因素是影响转子质量的要因,提出燃机转子产生的弯曲原理和纠正方案,使转子轴心变化集中,轮盘外圆跳动合格,从而全面提高燃机转子红套装配质量,项目也获得当年全国QC(质量控制)一等奖。

  说到创新,就不能不提到让吴国林最骄傲的作品——“吴式快装台位法”,被杭州市总工会评选为杭州市绝技绝活。

  它是用在“试测”环节的,在杭汽轮,每一台汽轮机时间久,试测效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吴国林通过技术和生产管理手段的革新,将原来局部效率从七天七夜缩短到两个小时。

  杭汽轮相关负责人表示,“吴式快装台位法”是把原先的整体流程拆分开,变成流水线的分工,这边装配,那边试测,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一点红不算红,一片红才叫红”

  “一点红不算红,一片红才叫红”,吴国林坚信只有让每一个技工都掌握精湛的手工技艺,才能让企业良性发展。

  有一回,吴国林带领工人花了六个月时间装好一台美国机组,但是机组装好后很多工人却忘记了装配的方法。这让吴国林越发意识到技艺传承的重要性。

  每年,吴国林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培养车间的后续人才。很多时候他都是亲身上阵,对重点机组进行实际操作和现场讲解,再以作业指导书的方式进行固化,让徒弟们掌握每一步装配要领。得益于吴国林推行的精细化制度和“传帮带”举措,杭汽轮涌现了一批批技术人才,在行业里人人称颂。

  2013年,吴国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级大师工作室,这是人力社保部门近年来的一项创新工作,相当于科学家有了自己专门实验室。

  虽然是大师,却丝毫没有大师的架子,杭州汽轮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卢建华用“大智若愚”评价吴国林。在卢建华眼中,吴国林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人。“你看怎么做?”吴国林经常这样问车间里的年轻工人。从事装配工作40余年,吴国林始终保持着学习者的姿态,一如他时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本报记者 江耘)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