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 刘杰:奇思妙想创奇迹 走向世界的“大工匠”

来源:中工网
2017-09-25 07:49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刘杰:奇思妙想创奇迹 走向世界的“大工匠”

中工网记者 刘英杰 

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高级技师刘杰。受访单位供图

麦特隆大坝。受访单位供图

  莱索托,其国土完全被南非环绕,是世界最大的国中之国。

  2015年5月,《莱索托时报》发布红色预警:由于严重干旱,全国进入缺水紧急状况。没有了水源,全国人民的生活陷入“僵局”。有着“中国牛人”之称的中国工人刘杰用自己的智慧打破了这一全民“喊渴”的困局。他通过自主发明并获国家专利的“大口径钢管焊接快速定位装置”,使得输水管道安装提高工效上十倍。中国水电八局承建的麦特隆水坝比预计时间提前20多天提闸放水,将一湖清水送到了首都马塞卢及周边五座城市的千家万户。

  这就是中国电建集团水电八局高级技师刘杰为莱索托“解渴”的故事。

  在与刘杰相处的几个小时里,他不算健谈,很多时候更喜欢聆听,更注重观察。这样的性格与习惯,似乎成就了他勤于学习,善于琢磨的过人本领。

  “好奇心”开启“新世界”

  “我的习惯就是非常喜欢新鲜事物,非常好奇。”

  好奇,这是刘杰身上的一个重要标签。年少时的他能把家里的自行车全部拆散再组装;一双旧旱冰鞋被他拿回家修好,然后便成了他最爱的玩具。

  刘杰的父亲是中国水电八局的老员工,初中毕业后,刘杰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高中,可父亲却为他规划了一条顶职之路。于是,刘杰和八局的故事,和创新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刘杰曾翻看过父亲的日记,在日记中,他能够看到父亲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自豪。父亲也会骄傲地说:八局是国有大企业。“在我们那个年代,大人的意见还是第一位的。”刘杰说。虽有去尝试报名其他岗位的工作,但为了不负父亲在他身上寄予的期望,1987年,刘杰顶职上班,这一年,他来到了八局常德汽车大修厂钳工班工作。

  “自己的事情做完了,我会去观看别的工种,别人需要帮忙的我就去。八局倡导一专多能。”刘杰回忆说。八局常德汽车大修厂设备齐全,是个非常好的学习平台。下班以后,他常会跑去其它车间观看电焊工、车工、镗工、刨工等工种的工作流程。“我们的师傅年龄很大,很多没有理论知识,你问他,他讲不出道理。我在现场看完操作后再看专业书籍。”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刘杰已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这些工种的技能。

  因为好奇,让他有了对新事物的向往;因为好学,让他拥有了对事物的掌控能力。

刘杰打造的麦特隆第一船——SINOHYDRO号快艇,乘风破浪驶向麦特隆湖上游。受访单位供图

  “金点子王”打破“不可能”

  业余时间,刘杰最爱琢磨。发现大家控制不好洗衣粉的用量,他发明制作了“粉状物定量供给盒”;冬天在医院输液怕冷,他发明了“秋冬季输液加热保温器”;晨跑锻炼时,他构思出了“自动计步器”……

  这样的创造力让他在工作中能够不断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棘手的问题在他的指引下迎刃而解。

  莱索托王国工业水平较为落后,该国所需的工业机械设备均需从南非进口。2014年2月17日麦特隆大坝蓄水后,项目部拟定采购一艘小船或快艇用于实施应急营救方案,以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而当时在莱索托的市面上只有两种材质的快艇可供选择:橡皮材质与玻璃钢材质。因河道两岸浅水区均为乱石、尖石的河床,一艘新橡皮艇才行驶两次就被扎破。即便是玻璃钢材质的船或快艇也无法长期应对这样的地理条件,唯有金属材质才能保证安全可靠。

  市面上买不到,怎么办?刘杰自己动手造!

  2014年6月至7月间,莱索托的麦特隆项目部金结车间里人来人往,一艘金属材质的快艇正在这里打造。面对新挑战,下班后,刘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冥思苦想,用整整四个晚上完成了外形设计。他反复求证容量核算与CAD制图等,最后完成制作工艺编排等复杂程序。经半个月的取材、焊接、校正、打磨、上漆等工序,再配上一台螺旋桨发动机,印上SINOHYDRO的LOGO标志,一艘最大载重量2.2吨,安全载重1吨的快艇就这样诞生了。天蓝色快艇在麦特隆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关注下下湖试水,向库区上游驶去。至此,这艘快艇已多次参与安全办组织的营救预案演练。演练中,莱国潜水部队的一名长官看上了这艘小船,在一次完成取水塔潜水清渣任务后,这位长官拉着刘杰的手,激动地表示希望在工程结束后,将这艘小船送给他。

刘杰架桥机正在工作。受访单位供图

  除此之外,“简易架桥机”也是刘杰在创新研究之路上一项重要的工作成果。

  麦特隆水坝在原本的设计中坝顶没有交通功能,两岸村民需绕道几公里才能到达对岸。见此状,水电八局向项目业主提出了增桥方案。坝顶桥预制梁安装时,工程量虽小但当地分包商要价很高,购买一台架桥机自己安装既昂贵又浪费。于是,刘杰便从工地闲置的废旧钢材中想办法。他利用项目部二十几吨闲置钢材,采用杠杆原理设计制作出了一台简易架桥机,仅12天时间就完成了坝顶桥预制梁的架设,为两岸村民架起了一座“幸福桥”,直接节约设备成本与工期成本超过150万元人民币。为此,水电八局将这台简易架桥机命名为“刘杰架桥机”。

  工地是刘杰的主要工作环境,可谁能想到,他还有过一段食堂的工作经历。当年,食堂老师傅申请内退,不再干这又苦又累的食堂工作。于是,一张招贤榜便贴上了厂里的公告栏。因当时工作任务不饱和,刘杰决定行动,他和老婆一商量,夫妻二人决定承包这个食堂。

  食堂活,也要搞发明创造!

  高温天,他为解暑的绿豆粥琢磨出一套“程序”。他将冷开水冻成冰块的同时,把绿豆熬成较干的粥,临近送至车间之前,再将冰块加入搅拌,这样一来,绿豆粥送到车间时正好温度适合、清凉爽口。这样的解暑“神器”受到了员工们的一致好评。 

刘杰在车间教徒弟。受访单位供图

  “好师父”培育“强弟子”

  刘杰可称得上是一位创新型“匠人”。这位“中国工匠”带出的徒弟也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中发展得出类拔萃。

  在当年那段食堂经历中,刘杰的徒弟邓辉在回忆起往事时仍心存感激。刘杰离开食堂后,他的徒弟邓辉当上冷作班副班长。这时大家才明白:刘杰是在给自己的徒弟腾出发展空间。如今,邓辉早已担任起了水电八局青岛至连云港高速铁路项目部的机电部副主任。刘杰的其它徒弟,也成为了各自项目的骨干力量。

  不光如此,刘杰还有不少“外国徒弟”。

  在莱索托时,刘杰手把手教出了不少当地“零基础”的徒弟。他带的十几个非洲徒弟成为了他得力的助手,在架桥机和输水管安装上都出了不少力。如今,这些徒弟也已成了当地公司争相聘请的高级技工。

  刘杰的创新成果在持续累积,这些发明创造在实际应用中均收到了良好的反响,“刘杰创新工作室”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该工作室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它没有固定的地点,没有固定的成员,它随着刘杰工作地点的变化不断注入或更替“新鲜血液”。每个工作室都不相同,但又存在共同之处,那就是刘杰的“匠心”,一颗在创新路上不曾停歇的匠心。

  很快,刘杰又将前往印尼,在新的旅途中带着工匠之心、工匠之魂,创造下一个奇迹……

责任编辑:葛文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