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第一届四川工匠|大国重器的守护者申少泽:是“医生”也是“侦探”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04-02 13:13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原标题:

大国重器的守护者申少泽:是“医生”也是“侦探”

编前语:“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中新网成都3月30日电(冷昊阳)从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机到备受关注的C919大型客机,在这些大国重器背后,有一位工匠,既当“医生”又当“侦探”,默默维护着机动设备,以保证这些大国重器翱翔九天。他就是“85后”航空工匠,来自航空工业成飞的数控航专设备电气维修高级技师——申少泽。

申少泽在检修设备。 航空工业成飞供图

无法割舍的航空梦

1985年,申少泽出生于山西的一户军人家庭,受家庭的影响,申少泽从小就想成为军人,尤其是对于从小就喜欢航空的申少泽来讲,空军就是他心中最理想的去处。

高中毕业后,梦想加入空军的申少泽因为体检没有通过而不得不另谋出路。最终申少泽报考了航空院校,来到了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习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彼时的申少泽就想,即使无法成为一名空军飞行员,哪怕自己可以修飞机,也无怨无悔。

2008年,申少泽大专毕业,怀揣着“航空梦”的他来到了航空工业成飞。参加工作后,申少泽发现,自己只是从事机动设备的维修工作,不但和自己所想的修飞机相差甚远,甚至连接触到飞机的机会也没有。

在航空工业成飞工作的前两年,申少泽很迷茫,他觉得现在所从事的工作和他的“航空梦”大相径庭。

在迷茫之中,申少泽有一次参加了某设备的维修。而这台设备,刚好被运用在待维修的飞机之上。那也是申少泽第一次亲眼看到自己的工作可以为飞机带来帮助。当申少泽完工看着窗外的机场时,伴随着引擎发动的轰鸣声,一架飞机冲向天际。

“当飞机起飞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这辈子都是一个航空人。”申少泽说。

申少泽在检修设备。 航空工业成飞供图

勤学好问 百炼成钢

在度过了职业生涯初期的迷茫后,申少泽开始全心投入工作,“科班出身”的他有着很强的专业能力,但他面前依然有不少待解的难题。

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就是英语不过关。申少泽回忆,在工作初期,面对很多英文资料,自己甚至不知道上面说的是什么。于是他就利用业余时间拿着字典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查。遇到专业词汇,手中没有电脑的申少泽就跑到网吧去查询和学习,申少泽说,当时自己想的就是要尽快成长起来。

“航空工业成飞有这么多专业设备,不能总是请外面的公司来修。”申少泽说。

在积极学习英语之外,申少泽还经常半夜打电话给自己的师父佘剑,请教实战中遇到的专业技术问题。据佘剑回忆,有好几次自己都睡下了,却还是被申少泽的电话叫醒。

对于自己的爱徒,佘剑回忆:“申少泽的问题特别多,很多在我看来不是问题的问题,申少泽都要打电话来一一问个清楚。”申少泽这种刨根问底的好学精神,给佘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好学的申少泽也在自己迈向技术能手的路上遇到了坎坷。申少泽说,在一次数控设备的搬迁过程中,他十分自信,独自承担起了设备的拆卸和安装工作,但在通电后,设备突然冒起了浓烟,申少泽当时就想:“完了,这一切全完了。”

但令申少泽没想到的是,佘剑主动找到了公司领导,帮爱徒解释并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事后,申少泽的反思写了满满三页A4纸。自那以后,申少泽就再也没出过问题。

经过这件事之后,越发成熟的申少泽也真正成长了起来,逐渐成为了航空工业成飞数控设备站的技术骨干,参与了不少重点技改项目,并获得了多项科技进步奖及发明专利。

“我的工作就好比是医生加侦探。”在申少泽看来,医生望闻问切,而他的职责正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侦探寻声定源,他则要在超大的分贝声中分辨出细小的故障音色。

申少泽在技师大讲堂上与团队成员交流。 航空工业成飞供图

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团队

如今,申少泽已经在航空工业成飞工作了10年。说到自己成功的原因,申少泽总结了“多动脑、多提问、多学习、多动手、多总结”的“五多”秘诀,但申少泽认为最重要的则是他所在的团队。

申少泽所在的航空工业成飞数控设备站共有4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5人、高级技师4人、技师5人。这个荣获“成都市工人先锋号”的团队连续多年获评“航空工业成飞公司优秀学习型班组”,并有多项成果获公司科技进步奖。

就是这样一个守护大国重器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岁,其中一半成员都是“90后”。

申少泽介绍,在这个年轻的团队中,“员工融合”是一大亮点。团队积极推动技术工人和研发人员的交流合作,使得一大批技工都有机会参与到技术的研发工作中,通过彼此的交流学习,以便将实际操作经验与理论相结合。

这样一来,不但每个成员的理论技术水平有较大提升,团队也有了更强的战斗力,来守护这些大国重器。

责任编辑:牛文娴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