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他们是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一起为他们点赞!

来源:工人日报微信公众号
2018-10-26 19:21

  10月22日至26日,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2000多名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共聚北京,参加中国工会十七大。

  这些从工会系统和广大职工中产生的优秀代表,肩负3亿工会会员的重托,带着亿万职工的意愿,在中国工会十七大上聆听党中央的号召,认真总结过去五年工会取得的创新成就,制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以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伟力。

  谭文波:“不信邪”是产业工人的犟心与匠心

  “你认识这是啥不?”

  初见来自中石油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试油公司的井下作业工具工谭文波代表,他指着茶几上一段黑乎乎的圆柱形石头问道。拿起闻闻,隐约有一股刺鼻的油脂味道,这是每天与谭文波打交道的“战友”——地质岩芯。

  “我从事的工作主要是试油,通俗说就是从地下分段取出岩芯进行勘探,当然实际工作不是这么简单。”这位48岁的重庆人,到新疆工作了26年,乡音竟一点都没有改变。正如他锲而不舍改进“试油底层封闭技术”一样,透着产业工人不服输的倔强。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这项技术,在直径62毫米的有限空间中,采用雷管、炸药作为动力源,实现70兆帕的压力在另一端达到30吨的作用力,完成指定工作。”谭文波用手比划着说:“在这么小的空间内产生这么大的压力,支付技术专利很贵不说,还有雷管炸药的储存使用带来的安全风险。”

  这项技术每年成本至少308万元,“有一次开班组会,我突然想到,外国技术那么贵,雷管又那么危险,不能采用别的动力源吗?”谭文波脑中念头,在心中埋下种子。

  由于自己专业水平不高,在“只是想法,根本没有论证”的情况下,谭文波用报废的“破铜烂铁”在车床上制作出第一件实验工具,随后开始了漫长的摸索与遭遇了一次次失败。

  “我就不信这个邪,一次不行一万次,总能行的!”谭文波桌子上那件他追求妻子时亲手雕刻的小石雕,精美的线条似乎诉说着这位产业工人的执着。“经过数不清多少次的失败,还是没成功,但我隐约觉得‘层级传导,无限放大’的原理是可行的,用电做动力源,安全、无污染。”

  “2013年6月1日,我永远记得那个日子。那天,我把自己初步设计并制作成熟的工具放入领导批准的某生产井,倒计时的时候,感觉空气都凝固了。”一声巨响,不是雷管与炸药,而是谭文波的“新型桥塞座封工具”问世。

  这一举,不仅节约资金,保障生产安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的空白。在其他国家还在用雷管的时候,我们有了无污染的清洁动力源。而这,来自一位中国产业工人的犟心和匠心。

  “我和同事都是‘猪队友’,像猪一样长着长鼻子,一头扎进工作,不回头。”谭文波说。

  王力:“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10月25日下午,中国工会十七大开幕的第4天,在陕西代表团驻地,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王力代表坐在房间书桌前思考:新时期工会工作者该如何与时俱进开展工作。

  他在大会报告中找到了答案——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增强工会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职工功能。

  能够当选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王力直言“确实没想到”,他心中非常感激陕西省总工会、企业。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有10多年工会工作经历的王力对工会工作有一番独特的见解。他认为,要将工会工作品牌老曲新唱,“要‘吹’响时代号角,‘拉’近职工感情,‘弹’好创新乐章,‘唱’响工会品牌。

  王力认为,做好工会工作既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在中国中铁工会的指导下,中铁一局集团工会在推动员工健康关爱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2018年,该公司工会试点推动员工关爱计划,成立了关爱员工健康委员会。

  杨智:要让技术工人更有获得感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10月25日,在青海团驻地的房间内,青海省海南天和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部工程师杨智代表说,他对报告中的这句话印象最深刻。

  在日常工作中,杨智对高技能人才的紧缺很有感触。今年,为了让路桥施工过程更加环保,他所在的企业从德国进口了一台900多万元的机器设备,但企业没有人会操作。在和供应商进行谈判时,他们不得不专门加入一个条款:供应商要为这台机器设备专门配一个操作人员。

  “根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高技能人才的缺口将达2200万。”杨智说,随着产业结构转型,中国在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进程中,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杨智代表认为需要综合发力,从国家层面要努力提高技术工人待遇,让技术工人更有获得感;从社会层面要加大对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弘扬;对于企业来说,要更好地推广师徒制,对带出好徒弟的师傅进行奖励;年轻人自己也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研究技术。

  工代会上的年轻面孔

  活力、年轻、阳光……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中,一些年轻面孔成为大会的一抹亮色。虽然年轻,但这些年轻代表却早已是行业内的“实力派”,他们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1987年出生的薄小燕代表是山西晋绣坊双创扶贫培训基地的一名绣娘。年纪轻轻的她已获得“2015年米兰世博会·米兰创新金奖”“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

  “作为一名基层女工代表参加这次大会,是特别荣幸和自豪的一件事情。”薄小燕表示,这次参加大会让自己有了更强的使命感,除了要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还会努力将自身的技艺传授给其他人,为当地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最近几年,依托自身丰富的培训经验和品牌影响力,薄小燕开始对当地农村建档立卡的贫困妇女进行刺绣培训,通过公司+家庭绣纺+培训基地的服务模式,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妇女进入这个行业,脱贫致富。

  “通过创新型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团结广大职工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努力打造一批金融工匠。”1986年出生的王凯是上海普兰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有着丰富的工会工作经验,在大会代表团的分组讨论中,他一直积极发言献策。

  王凯表示,自己所在企业的员工多是80后和90后,这就要求工会工作也要跟上年轻人的步伐。他认为,青年产业工人是知识、技术、创新的代言人。工会组织应多给青年产业工人机会,为他们打造学习充电、职业晋升的平台。

  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带着年轻人的独特视角和青春力量,这些年轻代表不仅勇于开拓、敢于担责,也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工会干部的使命和担当。

  其美多吉:工会关爱助我在雪域高原一路前行

  “在最危险的雪域高原邮路上,来自工会组织的温暖一直紧紧围绕着我。作为一线员工,以工会十七大代表的身份步入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我内心无比自豪,又深感责任重大。”在中国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四川代表团小组讨论会上,来自甘孜州的其美多吉代表如是表达自己的心声。

  其美多吉,中国邮政甘孜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组长,29年如一日驾驶邮车6000多次往返于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那是一段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的路程,也是雪线邮路最危险的一段。就在四川代表团出发前的一周,他依然顶着川西高原凛冽的寒风,载着发往藏区的上万件邮件奔驰在川藏线上。尽管很难,但他却乐在其中,“邮政更贴近人民,它直接服务于百姓。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份责任和荣誉”。

  其美多吉对工会组织有着很强的归属感。“让工会在职工需要时能看得见、找得到、信得过、靠得住,使所有工会组织都成为名副其实的‘职工之家’,所有工会干部都成为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贴心人。”翻开中国工会十七大报告,其美多吉在这句话下作出了重重的标注,“这就是深深印刻在我心里的工会形象,工会的关爱始终陪伴我在雪域高原一路前行”。

  黄云娜:当好一线职工代言人

  “作为一线工人、农民工,能够作为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参会,我感到激动,也觉得责任重大。我一定要履行好职责,当好一线职工代言人。”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公司织造车间值车工黄云娜说,从得知自己当选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起,她就不断地这样提醒自己。

  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车间骨干,当起了师父,黄云娜已经在值车工岗位上干了近20年。一路走来,练打结、练断经、断纬的处理……她不断提升技术、参与攻关,连续多年被评为集团操作标兵,在技术工人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因此,她深知产业工人对推动企业发展、乃至国家建设的作用,更对产业工人的酸甜苦辣有切身体会。

  “希望国家在提高产业工人待遇方面多给一些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身价值,激励他们继续奋进,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会议分组讨论中,黄云娜代表产业工人发出呼声。

  与此同时,她始终保持着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权益维护、技能水平的提升、法治意识的增强……“作为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群体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产业工人队伍作用的发挥。”

  大会已经闭幕,她又给自己安排了新“任务”:发挥好代表作用,把会议精神传达到广大职工当中,做好工会与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同时,立足本职,带动周围的广大职工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

  陈周甫:期待修改对特殊工种的认定

  “来了一看,一线工人还不少!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一线工人的关心和尊重,让我十分感动。”云南省煤化工集团东源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一平浪煤矿矿山救护队队长兼党支部书记陈周甫代表说。

  这位来自矿山一线的职工,用一句话形容自己的工作叫“别人往外冲,我们往里冲”。作为矿山救护队的一员,有险情时总要第一时间深入最危险的地方。无数次的冒死救护,让他“见惯了生死”。

  “到现在我还是不敢相信,我怎么就来开会了。”陈周甫笑着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来北京,更是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他告诉记者,这些天对他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听着团里其他代表的发言,有无数的闪光点值得记在心里。反复研读工会十七大报告和党中央贺词,也让他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次来开会,各种场合都能听到对劳模的重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让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激情!”陈周甫说。

  “这次来参加会议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因为我不是一个人来开会,我代表的是煤化工集团所有的一线职工。”陈周甫告诉记者,来之前他也做了广泛的调研。他认为对特殊工种的认定,与现在实际情况不适应了。他希望工会能和有关部门一起,进行调研和修改。

  记者:吴迪 刘友婷 周有强 王群 李娜 张锐 邹倜然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王砚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