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1952年、1979年、1989年全国劳模 | 申纪兰:劳动是信仰,劳动最光荣

来源:经济日报
2020-07-04 11:49

  太行山上已是满眼浓绿,那位一辈子上山栽树的老人走了!

  脱贫攻坚正在决胜时刻,那位一生为小康奔忙的老人走了!

  2020年6月28日,一届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著名全国劳模申纪兰因病去世。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她都坚守劳动信仰,以艰辛的劳动实现人生价值,在获得巨大荣誉的同时,得到全社会尊重。她在太行山上树起了一座丰碑,用一生的勤劳证明:劳动最光荣。

  走过漫长的冬日和不平凡的春天,盛夏的太行满眼浓绿。大山深处的山西平顺县西沟村,群山郁郁葱葱。就在这时,一辈子带着西沟人修地栽树的申纪兰老人走了!

  平顺县刚刚实现脱贫摘帽,祖祖辈辈为贫穷所困的人民,正满怀信心,奔走在全面小康新起点上。就在这时,一生为山区致富而操劳的申纪兰老人走了!

  申纪兰是唯一的一届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著名全国劳动模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她获得过许许多多荣誉,但是,在平顺,在西沟,申纪兰永远是那位高高大大、走路很快、大嗓门说话的申大姐、申大娘,永远是人们口中的“老申”,这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亲切地叫她“申奶奶”。

  申纪兰1929年出生在平顺龙溪镇一个小山村里,青年时嫁到西沟。她一生的奋斗和苦乐都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她以劳动写就的不平凡人生又一次被人们传颂,再次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申纪兰八十多岁时,向人们展示上世纪五十年代赴丹麦出席世界妇女大会时的图片。(资料照片)

  同工同酬

  “共和国勋章”颁奖词中,对申纪兰有一句评价:“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

  “争取男女同工同酬”是申纪兰九十多年人生中精彩的一章。她以一个太行山妇女的倔强和坚韧,在朴素的劳动中创造出一段为历史铭记的辉煌篇章。

  早在1943年,西沟村在党支部书记李顺达领导下,就成立了互助组。新中国成立后,西沟村在农业合作化中又走在前列。1951年西沟成立农业合作社,年轻的申纪兰当选副社长。

  平顺有句古话:好男走到县,好女走到院。男女不平等在大山里“根深蒂固”。许多年后,申纪兰还记得当年的一个场景——来人敲门问:“有人吗?”如果男人不在,妇女就直接回答“没人”。农业合作化开展起来,合作社交给申纪兰一个任务:动员那些不出院门的妇女下地劳动。

  当年的农业劳动按工分考核,以工分多少分钱。申纪兰最初就通过“工分”来动员妇女下地。西沟村上年纪的人还记得,中年妇女李二妞手脚慢,连开会都不去,很少出门。大家说,要是把她动员下地,全村妇女就都能下地。

  申纪兰劝说李二妞,提到的第一条理由就是:参加劳动能挣工分,多挣工分就能多分红利,给自己缝件新衣裳。这些理由戳到了李二妞心里,她果然下地了。这对当时的西沟村妇女是一个极大鼓舞,很快全村妇女都开始下地劳动。

  妇女和男人干一样的活,男人记10分,妇女只能记5分。不久,有几个妇女又不下地了。有人说,“在家纳一对鞋底也能挣3升米”。

  如何争取男女干同样的活儿,评一样的工分,申纪兰和她的姐妹们想出一个办法“比一比”。那年,西沟妇女在申纪兰带领下,和男劳力展开了干农活比赛。往地里撒肥料是个技术活,要有力气,还得撒均匀,大家觉得妇女根本干不了。于是,就从撒肥料开始。结果,妇女胜出,几个骨干挣得了10分工,连李二妞也得了7分。

  男人们不服,说“在地头吸了两袋烟”输了比赛,他们又比赛间谷苗。男劳力蹲在地上间苗,妇女们则跪在地上,头不抬脸不仰,一个劲儿往前走。晚上记工分,男人8分,妇女10分。经过夏季生产各环节的劳动,村里人服气了,申纪兰她们赢得了和男人记一样工分的“待遇”。

  西沟妇女“和男人干同样活,挣一样工分”的事迹登上了1953年的人民日报头版,题目就是申纪兰的一句话:“劳动就是解放,斗争才有地位。”她以一个农村妇女的执著和对劳动的信仰,提出了男女同工同酬。

申纪兰出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时,参加选举。(资料照片)

  人大代表

  1954年,申纪兰当选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从此,她连续十三届当选。今年5月,老人抱病赴京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申纪兰的人大代表履职故事,厚厚一本书也装不下。

  向人大提出的议案和建议,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她作为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的作为。记者从有关部门查找到,仅仅自八届全国人大以来,到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她提出议案和建议有485项。这25年里,申纪兰共提出和附议人大议案134项,提出和附议人大建议351项,其中,她本人单独和领衔提出人大建议和议案80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申纪兰作为一名老劳模、老代表,展现出新风采。在十二届全国人大期间,她领衔和单独提出了20件代表建议。党的十九大之后,申纪兰常说“新时代就要有新打算。”尽管已近90岁高龄,她依然参加调研,出席会议,积极建言献策。

  在申纪兰单独和领衔提出的80项建议和议案中,路、树、地是多年不变的“热词”。她说,“我对修路的事最上心”。修路的内容就有25项。

  平顺县地处太行山深处,祖祖辈辈对路充满渴望和期盼。从沙石公路改造到高速公路建设,从修建铁路客运专线,到城际铁路和旅游轨道交通,山区修路的内涵在不断拓展,申纪兰提出的建议也不断更新着“关键词”。九届全国人大期间,申纪兰的建议里出现一个新词:高速公路。十二届全国人大以来,她又提出尽快建设太原至焦作客运专线铁路的建议,启动长治到林州城际铁路和南太行旅游轨道交通的建议……伴随着这一条条建议,太行山的路得到更多关注,山区交通面貌日新月异。申纪兰经常说起一个“时间指标”:第一届全国人大开会,她从西沟走了4天才到北京;现在人代会闭幕,她坐高铁,从北京半天就能回到西沟。

  西沟四面环山。申纪兰是荒山变化的创造者和见证人。几十年来,她作为人大代表提建议和议案,“树”也是一直放不下的主题。

  太行山栽树难,山里人对树有着特殊感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申纪兰和大家一起考虑怎样致富。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她建议,无论发展企业,还是扩大耕地,都要重视山区林业建设和森林保护。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国家应帮助平顺兴林致富的建议案》。十一届全国人大期间,她连续提出建议,把宜林不宜种地的山区列入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

  这些年,山区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栽树热情不如从前。她从身边的事情,想到了山上的事情。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申纪兰提出《提高国家荒山荒地造林补助标准的建议》。

  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申纪兰单独或领衔提出的80项建议和议案中,关于土地和农业的有7件,还有8件是建水库、搞小水电、改造水利设施等与农业紧密相连的水利方面内容。

  平顺县西沟村是申纪兰几十年劳作和生活的地方,但她的“关注半径”却远远超出四周皆山的西沟。从身边群众的冷暖,她想到了民生建设;从平顺发展的困难,她思考着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八届全国人大以来,申纪兰单独和领衔提出的80项建议和议案中,涉及扶贫的有20项。

  长长的建议和议案背后,写满了她作为人大代表的牵挂和情怀。

申纪兰80多岁时依然坚持劳动,这是她前几年上山栽树时的情景。(资料照片)

  山上的树

  今日西沟,满山是树。确切的数据是,3万多亩宜林荒山,已经栽了26700多亩树。申纪兰喜欢遥望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那绿油油的山。

  “山是石头山,沟是石头沟,无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申纪兰经常引用这句话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西沟。那时,西沟遭受过一次洪水,耕地被冲毁。留不住山上的树,就守不住沟里的地。西沟从那时开始绿化荒山,年轻的申纪兰爬摸滚打在西沟四周的山山岭岭上。

  小花背是西沟村众多山梁中最陡峭的一座,申纪兰带着妇女在这里忙活一年,种下300多亩松树苗。第二年春天上山一看,树苗全部干枯,走一圈下来,只有一两棵成活。正当大家丧气的时候,村党支部书记李顺达对她们说,“能活一棵,就不愁一坡”。凭着这种坚韧,几十年来,申纪兰和几代西沟人在四周荒山上栽了阴坡栽阳坡,连箩筐大的一块平地也不放过。

  2001年,为奖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突出贡献而设立的第一届“母亲河奖”,颁给发展林业有贡献的申纪兰,奖金2万元。这一年,西沟村打机井解决用水困难。申纪兰把钱全部拿出来,一分不剩。村干部说,“咱西沟打井,还没有穷到要用劳模‘卖奖章’的钱”。但是,申纪兰还是坚持把钱捐了出来。

next-page

  后来,有一位年轻人问她,当年2万元相当于几个人一年工资呢,咋就那样舍得?申纪兰回答:“西沟人谁没有上山种过树啊!是我代表西沟人去领的奖。我要是要了,黑夜就睡不安生了。”

  申纪兰多年都住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的平房里。2005年,邻家翻盖新居,两家共有一堵山墙,她也只好翻盖自家房子。村干部让她上山看看,哪棵树合适做檩条,就砍回来。他们说,“你栽了一辈子树,用几棵应该”。

  申纪兰坚定地回答:“我不去瞧,也不许你们给我砍。群众盖房需要几棵,可以去砍;干部不能砍。干部一砍就乱了。那些树,都是李顺达带领我们栽的,老李看不见了,我看着呢。”

  申纪兰对于这片山和林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感情。听到获“共和国勋章”的消息,朝夕相处7年、在她身边工作的张娟第一次看见老人流泪。她们来到村里一处平台上,申纪兰指着远处的松林,喃喃地说,“你瞧,那树长得多好”。

2018年冬天,申纪兰在西沟村。(资料照片)

  不离西沟

  申纪兰有句话流传很广:“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

  她第一次说这句话是在1983年。那一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10年的她,辞去职务,直接回到了西沟。一位曾经在平顺工作过的老干部怕她情绪低落,专门去看望她,申纪兰脱口说出了这句话。西沟因她而自豪,但她却总是深情地说:“我离不开西沟。”

  她曾有许多机会离开西沟。上世纪五十年代,丈夫从部队复员,让她作“随军家属”实现“农转非”。她说,大家选我当劳模,就得在村里当好这个模范。后来,为了能让孩子们有个“城市户口”,家里人再次动员她离开西沟,她说:“劳模的孩子种地不丢人。”

  1973年至1983年,她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10年。到任她就给省里提出几个要求: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要住房,不调工作关系,不脱离农村。那些年,她每年总有几个月要回西沟劳动。

  申纪兰的一生,见证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和新时代沧桑巨变。不同时期,她都走在时代前列。今天,回望这段长长的历史,人们仍然为她紧跟时代脚步的努力而感动。

  申纪兰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中成长起来的劳模;1983年回西沟,又是她带领人们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申纪兰是在土地上干出来的农业劳模。西沟老百姓都知道他们的出路在于“农林牧”。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当年带他们修地栽树的申纪兰,又领着西沟人艰难学习办企业。

  西沟村最早办企业是1987年。那时,申纪兰已经58岁,西沟村办起的第一个企业是铁合金厂。后来,电石厂、磁钢厂等多家企业一个一个在西沟建立起来。

  西沟的企业是申纪兰一个一个操劳着办起来的,但是,坚定地提出拆除企业的也是申纪兰。2013年开始,申纪兰提出关闭铁合金厂,这个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几个工人找她求情。其实,她比谁都心疼西沟村这第一个企业,但她说:“该拆还得拆。咱西沟人就是要坚定地听党话,跟党走,不能犹豫,不能马虎。”

  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记得,那天在党员大会上,申纪兰说,什么都是逼出来的,没有党的领导,西沟种不下那么多树;没有党的领导,西沟也不会有铁合金厂。现在铁合金厂没有了,咋办?咱不灰心、不泄气,从头再来。

  这两年,西沟提出打造“红色西沟、绿色西沟、彩色西沟”的新型发展思路。村里建起了香菇大棚、光伏发电基地,引进企业,组建了建筑工程公司。西沟村目前有集体企业4个,民营企业12个。今天,西沟正在走出一条新的创业路。

  申纪兰对西沟村每一个人都充满感情。有一个老羊工叫张跟则,孤苦伶仃放了一辈子羊。上世纪九十年代,张跟则去世那天,申纪兰给他剃头洗脸,买棺入殓。出殡这天下大雪,乡亲们抬着棺材一步雪一步泥地往坟地走。申纪兰走在前面,把拽棺材的绳子套在肩上往前拉。村里人说:“这也就是纪兰呀,换了谁也做不到。”

  过了许多年,一位年轻人问起这件事,老人说:“他为西沟放了一辈子羊,无儿无女,我该去送送他啊。”

  无论获得多高荣誉,她心里始终装着普通人;无论走了多远,她从来没有忘记走过的路。2017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她对记者说,很怀念那些老劳模,虽然他们看不到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了,但她很感谢那些过去的劳模们。

  2019年9月30日,是国家烈士纪念日。刚刚获得“共和国勋章”的申纪兰应邀参加天安门广场的纪念活动。考虑到她年纪大,跟随她赴京的张娟劝她:“天气热,时间长,怕你身体顶不住,就不要参加了。”她没有想到,平时慈祥、亲和的申纪兰非常严肃地说:“不去给英雄烈士献个花,我凭什么戴这共和国勋章啊!”

  那天上午,申纪兰自始至终参加了天安门广场的纪念活动,她走上高高的台阶,敬献鲜花,又缓步绕纪念碑一圈。回到住地,张娟发现申纪兰的衬衣湿透了,两条腿也肿了。她给老人贴上膏药问:“疼不疼啊?”申纪兰平静地说:“没事,歇歇就好了。”

  2020年6月27日凌晨4时,病危的申纪兰将西沟村党总支书记郭雪岗叫到身边,她叮嘱说:“现在你铺开摊子,要办一件成一件。西沟村能有今天是大家努力的结果。不能让西沟村塌了。”“记住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穷家不好当,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省一分是一分,节省多了也能办个事……”

  劳动光荣

  申纪兰生长在“无土光石头,谁干也发愁”的太行山干石山区。千百年来,繁重的体力劳动是人们生存所需,也培养了山里人劳动的品质和习惯。申纪兰生长在一个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时代。她以山里人的艰辛劳动,在获得了巨大荣誉的同时也得到了全社会尊重。她勤劳的一生在共和国历史上写下了独特的一笔,也在太行山上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当年李顺达是西沟第一个走到北京的劳动模范。他自豪地说:走遍天下,劳动最光荣。申纪兰深深地记着这句话。

  劳动,是她一生的信仰。荣誉和地位从来没有改变她对土地的热爱,对劳动的信仰。在西沟村,她一直保留着一块责任田。她说:“自己不种地,哪能体会农民的苦!”她说:“劳模不是当下的,是做下的”。她说,“劳模劳模,不劳动还叫啥劳模!”她说,“模范模范,就要吃苦在前”。

  有人评价申纪兰是一个“没有被荣誉宠坏的人”。她把荣誉当成责任,许多年她都在说自己有一种“背不动的责任”。 2018年获得“改革先锋”称号,她惊奇地说,“没有想到改革开放还给我发奖”;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她惊讶地说:“咱可干了个甚呀!”

  这些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申纪兰的表彰奖励,有不少是物质上的,申纪兰毫无例外都捐给了集体。2001年7月1日,她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她把5000元奖金一分不少交给了集体;2009年,她当选全国道德模范,有关部门给她5万元困难补助,她也捐给了村里。获得“共和国勋章”之后,上级给了她一些生活补贴,病危时她留下遗言:那些钱全部交党费!

  申纪兰以一生辛劳证明:走遍天下,劳动最光荣!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和申纪兰认识、几十年多次采访和报道她的人民日报老记者段存章,听到老人去世的消息感慨地说:申纪兰栽了一辈子树,她本人也像太行山上的松柏,人们会永远记住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魏永刚)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