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劳模风采·2020年全国劳模 | 何培雄:扎根北大荒的雄鹰

来源:中工网
2021-01-08 14:30

  他生长在甘肃农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却一头扎进北大荒,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来,他搞了6项农业技术发明、8项技术改装,有3项获国家专利,转化成果12项。被老百姓称为“小能人”。

  “小能人”能量大,为农户推广应用创新技术20余项,年节本增效近300万元。先后荣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诸多荣誉称号。

  他就是农垦建三江分公司(管理局)红卫农场农业科科长何培雄。

  “让青春在黑土地上闪光”——这是我的人生梦想

  何培雄从小看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一年也没有多少收成。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为改变农业落后的面貌而努力。当他从电视上看到北大荒的农用飞机、大马力机械作业时羡慕得不得了,梦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驾驶着大马力机车在田间驰骋。

  2010年7月,何培雄在中国农业大学毕业时,报名参加了“大学生西部计划”行动,要去北大荒。同学们问他:“你为什么要去那么偏远的地方?”何培雄坚定地说:“北大荒是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那里才是我梦想的舞台。”

  初到红卫农场时,何培雄感到即陌生、又好奇。在甘肃农村长大的他,望着从没见过的一望无际的水稻田和一排排大型农机具时无比亢奋。在距离家乡万里之遥的北大荒,开始了他的寻梦、圆梦之旅。

  何培雄是一名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青年。在来到红卫农场的第一个春天,他就找到了发挥专业特长的机会。

  2011年的3月,他在管理区任技术员期间,看到春天稻田泡田时节管理区200多种植户从住宅区到承包地,天天为电机井关闸、开闸放水来回奔忙的情景,就想如果能有一个电子装置远程控制电机井作业该多好,这既能解决老百姓不断奔波之苦,又能提高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个技术问题,他开始了遥控技术攻关。这一年,他先后自费购买了两万多元的无线电零件,做了6次技术攻关实验,其中5次实验失败,光万能表就用坏了3块,在第六次实验中终获成功。他用这项技术免费为管理区安装了60多套远程摇控电机井抽水设备,还为管理局其它14个农场无偿各安装一套,使种植户尝到了高科技带来的甜头。一次在田间,何培雄遇到一位年长的稻农,老人家拍着何培雄的肩膀说:“小伙子,你的这个发明可给我们解决大问题了,农场需要你们这样的大学生”。何培雄听了老人家的话后十分高兴,更增加了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信心。2011年9月份,何培雄发明的这项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并获得国家颁发的技术发明专利证书。

  在这个祖国偏僻的东北角,在这个沃野千里的北大荒,何培雄犹如一叶孤舟,举目无亲。但他知道,自己就像一只刚出巢的雄鹰,正抖擞精神,蓄势待飞。

  “让农业生产更加智能化”——这是我的人生追求

  给我一捧沃土,还你一个春天,雄鹰始终在寻找属于它的蓝天。

  2012年春,何培雄发现管理区的育秧大棚管理智能化利用率不高,育苗基地浇水、通风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人工操作。为让全场5000多栋育秧基地大棚真正实现自动控制温度和湿度,他成功开发出了水稻育秧大棚智能化管理系统,并在管理区的32栋育秧大棚率先使用。经论证此项技术推广后可使水田每亩增产约10公斤。这项新技术试验成功后,何培雄申请了国家专利。当年,这项发明就在建三江全局进行了推广,水稻亩增产约10公斤,全局1000万亩水稻年可增产粮食约2亿斤,节约劳动力成本3200万元。

  在上级的扶持下,何培雄还引导和带领农场的大学生及水稻种植户先后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创新工作室。合作社以开展农机新技术培训和推广工作为任务,7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8000余人次,推广拖拉机GPS导航设备、激光平地设备、高性能侧深施肥插秧机等12项新技术,共惠及种植户1500余个。目前,他发明的手机无线电井遥控装置已在建三江管理局推广应用水田面积约54万亩,涉及抽水电井1800眼,每年可节约劳动成本270万元,节约电力资源16.5万千瓦时,节约灌溉用水300万立方米。从2012年至今他还先后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稻育秧大棚智能化管理系统、催芽箱体苫布自动收放装置、水稻田间智能轨道运输车及转弯系统。2015年又开始了植保、扬肥无人机的开发和设计工作,不到一年时间就设计了7KG、10KG、15KG的植保扬肥一体无人机,实现了傻瓜式飞行和作业,一键起飞、一键降落、GPS全自主作业等,并且申办开办了无人机培训学校。经过5年的努力和发展,他的创新工作室现已发展会员300余人。

  在担任管理区党支部书记和主任期间,还带领种植户不断购进新型农机设备,种植优特色品种,三年间共推广侧深施肥插秧机65台套,利用生物肥、有机肥种植特色订单水稻4万余亩,富硒水稻3000余亩,每亩为种植户增收近100元。2018年何培雄登上央视“点赞中国”栏目,推广了农场特色富硒水稻和秋木耳,将富硒大米销往了昆明、北京、天津、兰州等地。

  脚踏辽阔的黑土地,头顶蔚蓝的一片天,雏鹰的羽翼日渐丰满。

  “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这是我的人生目标

  是雄鹰就应该主动放飞,让它搏击长空。

  2019年6月,因何培雄工作业绩突出被提拔为农场农业科科长。肩上的胆子重了,但他科技创新的劲头却不减。当年,红卫农场与东北农业大学开展合作共建,他带领相关人员为红卫农场量身打造了板结土壤改良、水稻种子五谷丰素处理、秸秆腐熟制肥还田、高效施肥、智慧农业、蟹稻和有机稻种植等9个示范项目,经实收实测,平均亩增产在10%以上,亩增收在130元以上。特别是针对秸秆综合利用开展的秸秆腐熟制肥还田项目,何培雄亲自全程操作,从秸秆收集、到深坑处理、发酵、翻堆,历时3个多月,认真记录每个环节试验数据。秸秆腐熟过程中的味道让人退避三舍,何培雄从一开始的闻味色变到后来的慢慢适应,闻到味道就能分析出秸秆腐熟程度。

  此后,他就像一只雄鹰,翱翔在广袤的田野上,并由开始的跟飞变为领飞,带领他的团队取得了一串串令人瞩目的成果。

  2019年,何培雄帮第八管理区开创了“曲辰”庄园,通过绿色蟹稻种植、林下乌鸡、三花鹅养殖,提升蛋禽粪便、水稻秸秆的综合利用,打造绿色生态可循环的庄园式农业。逐渐形成集农业、科研、生态于一体,自产,自加工,自包装,自销模式,形成自有品牌。在京东发起众筹后,100个会员名额全部订满。年底100亩蟹稻纯效益8万元,亩增产500元,蛋禽获纯效益10万元,安置就业人员3人。“曲辰”庄园为农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

  面对未来,何培雄有着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他已经成为一只真正的雄鹰,迎着朝阳,努力高飞。

  目前,他正带领农场的相关人员积极探索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模式,让空天和大地农情监测、多光谱遥感监测、变量施肥、变量追肥、生物缓控施肥等技术在农场落地生根,用科技的力量为北大荒的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随着何培雄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有的企业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高薪聘他搞机械研发,也有同学邀请他进城入股合办公司。面对大城市的繁华和高薪的诱惑,他拒绝了。他说:“人活着不能只为挣钱,我虽然不是北大荒人,但我要在北大荒实现我的梦想,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雄鹰,它不畏风暴,展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天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份宽广,更多了一份美丽。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