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爱国为民百年相承

——李大钊与北洋法政学堂往事激励后人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1-21 04:09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张千

  1月13日,一个冬日暖阳的午后,在天津市河北区志成路33号,北洋法政学堂遗址前,天津市李大钊研究会会长、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刘国有轻抚砖石:“100多年前,青年李大钊正是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求学时光,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历史沧海桑田,学堂建筑高大宏伟,青石砖块斑驳陆离。如今,李大钊与北洋法政学堂的往事仍然激励后来者传承爱国为民之心,不懈奋斗。

游客参观李大钊烈士纪念室。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张千摄

  求学立志 报国救民

  1907年六七月间,《大公报》连续刊登广告:“现在学堂业经落成,凡有志入学者,务于六月初一日起至十五日止,先行遵章报名听候定期招考……”

  广告所指的就是位于天津的北洋法政学堂,它是中国第一批官办新式法政学堂之一。1907年4月,学堂建筑落成,随即开始招考学生。

  刘国有说,1907年,李大钊来到天津求学,虽也通过了银行专修所的入学考试,但他认为“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素志”,没有入学。9月,他怀着“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族、振奋国群之良策”的愿望,进入北洋法政学堂求学。

  李大钊成为该校专门预科第一期学生,1910年转入政治本科,1913年暑期毕业。

  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王磊介绍,李大钊在北洋法政学堂,一方面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广泛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奠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基础,确立了他终生研究“政理”、研究社会政治学说的学术方向。正如李大钊自己所说:“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之志趣亦日益腾高。”

  100多年过去了,李大钊的求学往事,在天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太雷班”学员中产生强烈共鸣。

  该校“太雷班”学员、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研究生周笑瑜说:“李大钊求学立志报国救民,深沉而热烈的爱国情怀,仍然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学习的榜样。”

  立足现实 践其所信

  李大钊曾在《狱中自述》阐发自己的革命实践:“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在北洋法政学堂学习期间,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1910年11月,全国兴起了早开国会的请愿运动。李大钊等北洋法政学堂学生勇敢地站出来,响应这场运动。

  求学期间,李大钊不断探寻救国之路,陆续编译警醒世人的书刊。1912年,北洋法政学会在法政学堂成立,由李大钊、郁嶷担任编辑部长,组织同学翻译了《支那分割之运命驳议》和《蒙古及蒙古人》,还出版了《言治》月刊。

  时至今日,李大钊不断探索的爱国精神仍然激励着后人。天津大学团委副书记刘畅说,天津大学以李大钊的亲密战友张太雷的名字命名的“太雷班”就是学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创新探索平台,面向全校招收学员。在一年的学习时间里,“太雷班”开展红色教育主题实践、职业能力培养、基层岗位锻炼、扶贫教育等学习实践活动。

  自2006年10月创办以来,该校“太雷班”已经成功开办14期,来自全校各个专业的400余名学员顺利结业,为党培养了一批具有忠诚政治品格、浓厚家国情怀、扎实理论功底、突出能力素质的青年人才。

  “太雷班”学员、管理与经济学部研究生刘铭帅说,传承李大钊的爱国精神就是要立足现实,不断探索解决面临的问题。他和同学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整理绘制河北邢台疫情传播图谱,通过微博等渠道传播,让当地市民更加直观地了解病例分布和变化曲线,累计阅读量已达10万人次。

  民生疾苦 心之所系

  1913年4月,由郁嶷、李大钊主编的杂志《言治》在天津创刊。该刊为月刊,共出版6期,在海内外发行。李大钊在《言治》月刊上发表《大哀篇》《隐忧篇》等诗文共35篇,平均每期6篇。

  王磊说,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时刻为国家命运而担忧,将关心人民疾苦与关心国家、维护民权联系在一起。他的名著《大哀篇》副题就是“哀吾民之失所也”,为当时大众痛苦的命运而悲哀。

  百年之前李大钊的拳拳爱民之心言犹在耳,百年之后他的悲哀所系已不存在,群众安居乐业已然成为现实。

  在北洋法政学堂所在的河北区,已经实施3年多的棚户区改造工程,让该区3.5万居民搬离低矮潮湿、环境脏乱的平房棚户区,实现蜗居变宜居。

  河北区新大路地区居民张晓颖一家三口和80多岁的婆婆曾挤在有40多年历史的老房子里,棚改圆了他们的安居梦。“按照补偿政策我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安置房,彻底解决我们家的住房困难。家有高龄老人,动迁组还主动帮我们申请了补贴,让我们觉得很温暖。”她说。

  在天津,棚户区改造3年行动计划已完成150万平方米改造任务,6万多户棚户区居民搬离棚户区,住上新楼房。今后,还将有1万多户的零散棚户区完成改造,实现“民有所居”。

  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南开大学教授张健说,100多年前,李大钊心系民生疾苦,对人民群众无限关切。如今,他的爱国为民情怀百年相承。在党的领导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发展思想,我们国家前进的步伐将更加铿锵有力。

更多精彩内容

请扫描二维码

责任编辑:王川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