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现场·我在我思】红色文化、黑色煤炭与绿色生态,成就老城新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2-04 07:11

  车辉

  “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开拓进取、敢为人先”,这16个字作为“工运摇篮”萍乡安源的精神内核,如今刻在传承着百年革命精神的安源煤矿,格外醒目。

  虽然有着辉煌的过去,但现在的安源人却有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想努力作为的豪情。采访中,安源煤矿的全国劳模张来清的一句话很有代表性,“提升工人科技文化水平,是安源煤矿的传统,也是安源煤矿的未来。煤矿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我们要想法闯出一条新路来。”

  站在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前的广场上,可以俯瞰山下的老城区。当地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那片厂房和宿舍林立的区域告诉我,未来这里将成为工业旅游的胜地,而不再是烟囱林立的工业区。百年煤矿虽然至今还在产煤,但产量在逐步减少,作为资源枯竭城市的萍乡,正在悄然布局着自身的发展转型。

  资源枯竭、产业单一是安源的现实困境。而破解这些难题关键是解放思想,因地制宜,要盘活现有资源,在经济转型升级上动脑筋、下功夫。

  经过多年发展,安源的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设施完备,就业人口素质较高,这些有利条件使其具备发展潜力和转型基础。激活沉淀的生产生活资源,将产业结构逐步由单一向复合转变,是当地正在谋求的出路。

  转型升级,要有地方政府宏观层面的统一、科学规划,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有执行上的延续性。要大胆创新,树立市场经济观念,用足用好政策优惠,将百年积淀转化为投资优势,因地制宜促进产业多元化,提高地区经济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老城新生的故事正在安源发生。安源人传承着先人的精神,探索着转型的道路。他们立足自身特点,把黑色的煤矿、红色的文化、绿色的生态结合起来,打造着安源煤矿更美好的未来。

  黑色的煤矿正在进行升级转型。张来清带着工友,在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不断钻研,搞工艺创新,为企业增效。

  绿色的生态越来越受到重视。政府引进的高端人才带领团队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大片土地正在恢复生机。

  红色的资源得到了开发利用和深挖。面对资源终将枯竭的现实,安源人清楚地知道,红色基因、红色革命历史是这里永远的财富,也是其闪亮的名片。正因此,在转型过程中,安源以红色资源为立足点,修建了不少文博旅游设施,如孔原故居、抗日烈士墓群、安源路矿运动工人纪念馆、红领巾纪念馆等。每年,都有大量的红色游学团慕名而来,收获满满而归。

  在这多姿多彩的转型升级中,民生始终是主旋律。过去灰蒙蒙的天,清朗了许多,空气质量的变化百姓有目共睹、感受颇深;小区的升级改造,带来了整洁的道路、齐备的设施,停车位、休闲区一应俱全……采访中,诸多市民颇为自豪地表示,“我们这样的小地级市幸福感很强。”

  时下,安源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要彻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成为“再生型城市”,还要付出更多时间和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红色精神的指引下,沿着“打造新的工业旅游和现代产业支撑的花园城市”的发展路径,深刻践行“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安源人一定能闯出一条更宽广的发展道路,打造出一个更明媚、更有生机的未来。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