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新春走基层|“桃花谷”谋“桃花财”——西藏林芝发展桃花经济致富见闻

来源:新华社
2021-02-13 17:06

  新华社拉萨2月13日电 题:“桃花谷”谋“桃花财”——西藏林芝发展桃花经济致富见闻

  新华社记者白少波、陈尚才、张兆基

  林芝意为“太阳的宝座”,平均海拔3100米。每逢初春,漫山遍野桃花次第盛开,与蓝天白云、雪山冰川交相辉映,成为独特景观。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林芝市“以花为媒”大力发展桃花经济,美了高原,富了百姓。

  “变成了真正的桃花源”

  52岁的边巴步履矫健,穿梭在村里的桃花林,指导群众修剪桃枝和平整田埂。边巴是巴宜区真巴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这个村里的“领路人”。“20多年前,城市居民经常到村里野桃林踏青,因踩踏庄稼常和村民发生口角。”边巴介绍,村委会想了一个办法:在桃林间整修土路,并组织群众跳舞和拔河,向踏青者收取适当的田间管理费。

  2002年,林芝市开始打造“桃花节”特色旅游产品,真巴村下辖的嘎拉自然村百亩桃林成为林芝桃花节举办地首选。

  “2019年,门票收入达400多万元,二级消费收入50多万元,大家尝到了旅游业的‘甜头’。”边巴说,“经过20多年发展,小康示范村建好了,旅游综合体项目落地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同样,米林县派镇索松村也迎来了发展机遇,因面向南迦巴瓦峰,脚下是蜿蜒的雅鲁藏布江,沿江桃林十里,成为游客赏花打卡的“桃源”。借助丰富的旅游资源,索松村39户群众开办了25所家庭旅馆和精品客栈,大力发展以住宿、餐饮为主的桃花经济。

  “以前守着绿水青山只会卖资源,现在靠着桃花卖风景,观念变了,这里变成了真正的桃花源。”村党支部书记顿珠次旺介绍,2016年派镇到索松村的通村柏油路建成通车,4年间索松村家家户户购买了货车和轿车,户均年增收20万元以上。

  “现在日子过得最舒心”

  罗布一家曾是索松村为数不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7年,罗布向银行贷款50万元,问亲友筹款120余万,投资建起了三忘精品客栈。

  三忘客栈闹中取静,在观景房可赏雪山桃林。“我家还兼售松茸、虫草等特产,到了年底不仅还清了贷款,还主动申请退出贫困。”罗布介绍,为迎接桃花节,如今已在院内和路边播种了小麦和观赏油菜。

  在波密县古乡嘎朗村,35岁的村民德青旺姆经营着全村目前规模最大的家庭旅馆“旺姆客栈”。现今,她请了3位乡亲帮忙经营旅馆。“在旅游旺季,她们每人每月可以领到4000元工资,我希望能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她说。

  38岁的嘎拉村村民桑杰次仁,年轻时开过卡车,跑过客运。随着嘎拉桃花受游客追捧,他转变思路,经营起了住宿接待和旅游包车生意。

  “包车每天1300元,民宿每天500元,全年最低收入也超10万元。”算起收入账,这个藏族汉子略带几分腼腆,笑脸上现出深深的酒窝。“现在国家政策好,贷款也方便,日子过得也最舒心!”

  “扎西德勒,我们的小康”

  盖新楼、装修客房、升级餐馆……建设施工的声音充斥着冬日里的索松村。

  顿珠次旺介绍,受益于小康村建设项目,索松村开展了道路、排污系统等建设。硬件提质的同时,群众更注重服务水平的提升,每年组织2次餐饮或宾馆服务培训。

  漫步嘎拉村,桃花形状的长椅、标识牌等桃花元素随处可见。边巴说:“桃花充实了村民的钱包,也融进了村民的生活。”

  近年来,西藏聚焦水电路网等十项提升工程,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短板,每个乡村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置身嘎拉村,一座座藏式小院错落有致,幼儿园、卫生院、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子女就近上学,老人就医方便,年轻劳动力参与旅游服务或外出打工。63岁的巴桑杰布由衷感慨,党的好政策让昔日寂静的嘎拉村释放出无限活力。

  谈起家里的变化,索松村村民罗布满脸骄傲。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儿子已考进事业单位成了“公家人”,小女儿今年要参加高考。“女儿学习好,希望她考上好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他说。

责任编辑:刘云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