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温情365天:保障患儿就医的公交“夫妻档”
新华社记者涂铭、张骁、王修楠
新春氛围正浓。当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在欢声笑语中卸掉过往一年的疲惫时,仍有约7.5万名公交职工坚守岗位。
凌晨5点,柴丽莉简单洗漱,用过早餐后,便赶往公交场站。清晨7点30分,身着公交司机制服的她,已准时将黄色6米级中巴车停靠在北京地铁建国门站B口向东50米处。
“去往儿研所的乘客请上车,买票3元,刷卡2元。”“您看好脚下,上车先给孩子找座儿。”“吃药的咱车上有热水。”话里话外透着“北京大妞”的热心肠。
“大公交”是“人等车”,但这趟北京唯一以医院命名的公交线——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专线(下称儿研所专线)却属于“车等人”。乘客几乎清一色是医生、孩子、家长。
从地铁站到儿研所,步行距离约1公里,但对寻医问药的特殊人群来说,这不远不近的路曾经并不好走。2016年9月,专线为破解“痛点”而生,此后客流量不断攀升,即使疫情期间有下降,保障效果依然突出。
因长期运营专线,柴丽莉对乘客情况非常熟悉:“一类是河北、天津来看疑难杂症的患者,不少人坐早班高铁赶来。上车后就几分钟路,孩子也想多睡会儿。另一类是本地患者,大家都很不容易。”了解医院情况后,她还像“半个医导”,怎么挂号、哪些科室号源紧俏、特需号多少钱,她也如数家珍。
“孩子要没个急事儿,大过年的谁往医院跑呢?”见证过太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故事,柴丽莉开车愈发小心,不抢行、不急刹车,时刻留意车厢里的情况。
专线距离短、设站少,司机一天循环驾驶几十次。车队书记王磊怕大家思想懈怠,反复叮嘱行车安全。令他欣慰的是,专线有15位司机,去年没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24小时,儿研所不关门;365天,专线不停歇。和柴丽莉共同坚守的,还有一位特别的同事。她的爱人姜楠,也是这条专线的司机。
2000年,二人几乎同时加入北京公交集团,从相识、相恋,再到喜结连理,期间经历转岗和多次线路调整仍缘分不减,几乎始终在同一条线路工作,成了为数不多的北京公交司机“夫妻档”。
同为公交司机,柴丽莉和姜楠记不清参与过多少次春节保障。公交人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对他们来说,过一个完整的双休日,甚至在同一天休息,也是不容易的。“但是,每每想到这些乘客们,看到那些家长、孩子们,这份工作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每年年三十儿,不管我俩谁上晚班,收车后有多晚,另一半总是备好了热腾腾的年夜饭,在我心里,那种团圆,更加珍贵。”姜楠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