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每一位劳动者都是主角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3-10 07:13

  代表委员热议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两会聚焦 建功“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每一位劳动者都是主角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俊宇 李丹青 甘皙 兰德华

  “正是有了国家的强大,才有了今天的我,让我从一名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工厂技术处外网维修工人齐嵩宇有33项发明专利,获得了28项国家科技创新奖。

  在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广阔舞台上,每一位劳动者都是主角。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代表委员们表示,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把职业当成事业,将使命融入生命”

  中国科学院院士、航空工业集团副总经理杨伟是歼20战斗机的总设计师。航空工业凌峰军品分厂加工中心班长刘忠是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两人是同事,也是同在四川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

  在两会期间的一个傍晚,刘忠代表询问杨伟代表要不要一同散步,杨伟代表说,还有工作要做。

  “平时交流中,代表团里的几位院士都有一个共同品质,那就是对事业追求极致的精神,对时间极为珍惜,正因如此,他们创造了那么多的不平凡。这种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精神,确实让人很敬佩。”刘忠代表感慨。

  “把职业当成事业,将使命融入生命。”建功新时代,全国人大代表、航天科工三院二三九厂数控铣工首席技师戴天方信心满满,“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奋斗无止境。”

  回忆起30年前刚入行时的情景,戴天方代表说:“那年19岁,站在一台进口的数控机床前,我当即傻了眼、慌了神,哪个按钮是开关?什么叫‘编程’?满是英文的操作说明书简直像‘天书’。”

  那个当年“慌了神”的青工,如今已成长为技能大师、全国劳模。近30年间,靠着立足岗位、勇于创新的劲头,戴天方代表不断改进工艺方法。

  在齐嵩宇代表的心中,一线工人就应该是抗起企业发展使命、在困难面前甘于奉献的最美劳动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就是要发扬劳模精神,把细节做到极致,为中国智造保驾护航。”

  “让自己的本领跟得上这个时代”

  刘忠代表所在的企业曾引进了一条智能生产线。但生产线建成后,效率一般,依然延续传统的加工手段,只是工艺上有少量革新。

  “公司董事长来到车间,注意到很多人在生产线上。他说,‘这是一条智能生产线,无人化操作,这么多人在这里干什么?’”

  让生产线智能起来、把人减下来,就需要更新工艺。智能化生产对精度要求极高,一个小的铁屑都有可能影响加工质量。于是,刘忠代表和他领头的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员,一同协助解决智能化生产所需要的特殊刀具等材料。

  问题迎刃而解,自动化生产顺利开展,不少同行过来“打卡”学习。在刘忠代表看来,推动智能化、数字化的,依然是人,是掌握高技能、具有创造性的工人,在任何时候,都需要弘扬劳动精神。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是同行公认的大工匠,坚守生产一线多年,上万次的操作保持着零差错的纪录。

  “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人的作用是否降低了呢?”张恒珍委员认为,信息化、智能化往往意味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也意味着对职工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要求更高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更重要了。这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说,“弘扬工匠精神,以精工细作提升中国制造品质”。

  “新技术、新工艺,减轻了体力劳动,让技术工人能把更多精力用在创造性的工作上。”在生产一线多年,戴天方代表深知,“严谨、认真、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永远是必需品。而工匠精神不变的内核,就是保持奋斗,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让自己的本领永远跟得上时代的要求。”

  “我对中国制造越来越有信心”

  “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产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认为,坚持不放过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我国的制造业一定能上一个大台阶。

  鹿新弟代表给记者讲述了一件工作中的“小事”——

  “公司第一批电控车发动机出厂测试时,我发现发动机下排气大,不符合出厂标准。”面对当天必须交货的压力,他坚持道:“不合格的产品决不能从我的眼皮底下溜出去。”

  眼见双方僵持不下,鹿新弟提议再检验一台机器,结果发动机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最终,公司第二天请来专家团队鉴定,结果印证了鹿新弟的判断——缸套扁了0.01毫米。

  鹿新弟敢下判断,得益于工作30多年来总结出的快速排除柴油机故障的五步维修法——“看、听、摸、闻、问”。这也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发动机医生”。

  全国人大代表、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制造部系长刘廷也有一个“坚持”的故事。

  他所在的企业从事智能马桶盖生产已经多年。车间投产一个新产品,可扶手缝隙始终比预定的0.5毫米多0.1毫米。有工友劝他,差一点没关系。

  “既然我们制定了标准,就要做到。”刘廷为此坚持。经过反复查找原因,最终“消灭”了这0.1毫米。

  “我对中国制造越来越有信心!”刘廷代表说,“只要我们每个人都做到极致,就一定会拥有越来越多的大国工匠,拥有越来越多的高品质产品。”(中工网北京3月9日电)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