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7名工人“撑”起416吨“重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润钊 通讯员 刘文英
4月20日下午3点整,位于福建省宁德市七步镇境内的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里响起一声吊装的号令声。375米,是这座深藏在山体内部地下空间的最大深度。
山体之外,是碧水蓝天、深山峡谷,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的5栋办公楼和工人宿舍,宛若一座小镇掩映在群山间;山体之内,是人工挖掘而成的巨型洞穴,这里看不到日出也等不到日落,上千盏灯光将这里照亮,空气中弥漫因施工腾起的白色粉尘。20名工人在这里严阵以待,等待着地下厂房首台机组定子吊装工程的启动。
“桥机小车、大车、小钩、大钩同步性通过核验,吊具已组装完成,一切准备就绪!”手持对讲机汇报的是电站地下厂房生产管理部的负责人郑达炜。他一手拿着对讲机等待启动吊装操作的指令,一手拿着手电筒不断检查着眼前这座巨型“定子”各个部件的状态。
图为启动吊装操作,定子“出库”(薛晓秋 摄)
在这个外径8米、高6.265米、总重量416吨的巨型“圆柱体”前,身高1米68的郑达炜显得格外渺小。143055张定子铁芯硅钢片、2020张通风槽片、51根定位筋,102根穿心螺杆……这个由57名工人耗时231天组装而成的“庞然大物”,将在现场完成吊装平移,由总载重量500吨的2台桥机合力吊入140米开外的1号机坑。
“按预定计划实施定子吊装作业!”对讲机的另一头,是电站地下厂房土建及机电安装项目部经理余深明,现场他向工区内的工人发出了启动吊装的信号。
一时间,现场响起了机器运转的轰鸣声,夹杂其中的,还有工人们手中对讲机里时不时传来的指令声。
“开始吊装,大钩一档慢起。”郑达炜收到指令后,向起重班发出了操作的口令。身处在离地25米桥机控制室里的起重工人陈建平随即按下了启动钮。
图为定子被吊装平移至1号机组机坑正上方(薛晓秋 摄)
“吊钩升起”“小车向下游方向移动”……伴随着一声声指令,定子向正前方缓慢平移。3点7分“定子”平移出工位棚,向机坑方向横向移动,18分钟后被桥机成功吊装到了1号机组的正上方。
“大侠,大侠,现在情况如何?”“还差5公分,4根轴线中心线已经基本对上,今晚可以提早下班了!”被郑达炜称作“大侠”的是起重班班长刘事琼。今年55岁的老刘因为有着30多年的吊装经验,能第一时间解决现场的不少技术问题,成了工友们公认的“大侠”。为了完成吊装工程,他和工友们已经在这座山体洞穴内工作了2年,平均日工作时长达到了10个小时。
图为起重班成员正在调整定子吊装角度(薛晓秋 摄)
“大侠”的工作区在25米深的机坑底部,他带着工人们“接”过了头顶上的“巨型定子”,用磨具、砂纸清理定子底部的作业面。定子有8条“腿”,每条‘腿’上有2枚拳头大小的螺栓。调整方向、确保同心度……16名工人“一对一”蹲守在这些螺栓旁,靠肉眼确保定子的8条“腿”能准确降落在机坑内预埋的“下机架”上。留给他们的误差范围只有“十五道”,即0.015毫米,这还不到一根发丝的直径。
图为定子底部工人们借助坐标系进行方向校准(薛晓秋摄)
刘事琼拿着对讲机,一边向上方桥机里的起重工陈建平确认吊具当前的承重数据;一边在机坑底部绕圈,确认不同方位上定子校准的情况。而在位于定子中心的作业区内,6名工人紧盯着由4根鱼线组成的坐标系进行方向校准,并通过核定水轮机座环和定子轴心的相对位置,确保吊装的同心度。而这些装置在吊装之前就已经过了3次模拟试验。
“160吨”“100吨”“60吨”……桥机传来了吊具承重量减少的消息。郑达炜知道“定子”即将完成吊装。
图为定子被送入机坑内(薛晓秋 摄)
4:50,伴随着现场工人的欢呼,“1号定子”入坑就位。刘事琼拍了拍郑达炜的肩,笑说:“今天可以早点收工了!明天继续!”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内共安装有4台单机容量为300MW的混流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200MW,工程预计将于2022年全面竣工。这座利用电力负荷低谷电能抽水,在负荷高峰期时放水发电的水电站,年发电量预计将达到12亿千瓦时。“现场的57名工人‘撑’起了这416吨重的‘定子’!”刘事琼告诉记者,“2号机组的‘定子’预计将于60天后进行吊装,这场马拉松才刚刚开始。”
图为郑达炜拿着对讲机在上层平台观察定子吊装情况(薛晓秋 摄)
吊装结束后,郑达炜和工友们乘着班车离开了作业区。他给还在江西老家休产假的老婆和刚满月的孩子发了条微信,微信里是定子吊装时工友们给他拍摄的一张工作照,他写道:“一切顺利,也希望你们一切顺利!”从莆田仙游到津巴布韦再到宁德周宁,这天他已离家3910天。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