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从石化器材销售员到开公司为石化企业减排

手握18项专利的节能专家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5-21 07:13

  原标题:从石化器材销售员到开公司为石化企业减排(引题)

  手握18项专利的节能专家(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甘皙

  “‘SES-Ⅱ不锈钢双盘浮顶’是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成果。”在2019年8月中国化工学会举行的专家评价会上,专家组对“SES-Ⅱ不锈钢双盘浮顶”技术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那一刻,王洪光百感交集,他的技术终于获得了最权威专家的认可。

  “好的产品终将获得时代的欢迎!”王洪光用实践验证自己这句话的正确性。十多年来,他从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摸爬滚打,成为一名拥有18项专利技术的技术员、青年企业家。今年初,他还获评“全国优秀农民工”。

  王洪光出生在辽宁昌图县四棵村一个农民家庭,2002年退役回乡后,干上了一份石化器材销售员的工作。这期间,他跑过全国大部分的石油化工企业,结识了不少业内专家,也对行业内的节能、环保产品有了初步认识。6年后,他随公司搬迁到北京。

  多年的一线销售经历让王洪光发现,石油化工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现象严重。“做一家公司,帮石油化工企业实现节能减排。”还在替人打工的王洪光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2011年,他成立了北斗启明(北京)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下罐区,进炼厂,钻油罐,进窑炉……农民出身的王洪光,相信“土地无偏心,专爱勤快人”。

  在油品的储运、使用过程中,存在着油气蒸发损耗的问题,不仅浪费资源,还是雾霾的元凶之一。以前石化企业一般选用冷凝、吸附再进行回收利用的技术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种方法运行成本高、风险大。有客户找到王洪光,让他寻找一个更加安全有效抑制油品挥发的办法。

  王洪光首先想到的是在储油罐中使用密封内浮盘,可是浮盘法接口处做不到密闭,卡盘、沉盘事故也会给储油罐区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风险。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王洪光带领着研发团队夜以继日地设计、绘制图纸。经过600多个日夜,终于将初稿图纸确定下来。

  但这仅仅只是设计图纸。这种结构的浮盘,利用传统工艺根本无法进行加工和生产。王洪光到高校找金属表面学与材料学专家学习,找焊接技能高手请教。没有满足加工条件的仪器,就自己研发;没有满足仪器使用的软件,就自己编写程序……就这样,历时5年,王洪光带领着团队研发出了一种密封性佳、安装和运行安全性极高的内浮盘产品,同时又研发了一条自动化程度极高的工艺生产线。

  如今,该浮盘产品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大型国有企业应用,减少油气挥发超过48120吨/年,直接减少油气环境污染物排放48120吨/年,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超过2.4亿元/年。

  在石油化工行业深耕多年,王洪光深知乙烯裂解炉是能源消耗的大户,但是由于裂解温度高、结构复杂,节能减排的技术一直无法攻克。他在阅读国外文献时发现,国外对于高温乙烯裂解炉节能减排采用的是特质涂层的方法,但这些关键技术一直被国外封锁。

  “自己的技术用得才踏实!”2013年初,王洪光带领数十人的研发团队通过2年多的研究,调配了上百种配方,进行了数百次实验,解决了涂层在高温乙烯裂解炉附着力差、不耐高温、与基材热膨胀系数不一致易脱落等问题,还减少了裂解炉检修次数。这种高温纳米涂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获得发明专利2项。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武汉中韩乙烯、中石油兰州石化、中石油独山子石化进行了投用,总计节省天然气2500万立方米/年,直接为这些企业节约成本超过3000万元/年,同时大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在石油化工行业摸爬滚打近20年,王洪光如今已成长为一位拥有18项专利技术的技术员,一家营业收入上亿元公司的负责人。王洪光说:“是北京这座国际化的大都市,让我懂得了知识改变命运,科技创造力量,坚持才能成功的道理。未来的我会把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都贡献在事业上,为建设北京出力,为建设祖国出力。”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