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弘扬工程师精神,建设科技强国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5-24 08:14

        原标题:弘扬工程师精神,建设科技强国

工程师精神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攻坚的持续推进要求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劲的精神力量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支撑。

精神是时代的表征,伟大精神产生于伟大时代和伟大实践。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工程师是为人类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力军,是提升科技水平、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是强国发展战略的主要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新时代实现科技强国离不开工程师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离不开工程师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下,实现科技强国更需要工程师精神。

新时代迫切需要工程师精神引领

“事业发展,关键在人”,多年来,我国面对多种复杂环境,经济韧性和发展底气的背后,是我国雄厚的产业人才基础。解决当前科技、产业“卡脖子”问题,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快迈向制造强国,关键是要发挥工程师群体的作用。要大力弘扬工程师精神,激发工程师群体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释放一线工程师创造力,实现科技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工程师精神是应对深刻变革的国际形势、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当今,中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名副其实的科技大国和制造大国,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我国从大国迈向强国的关键战略时期,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如火如荼、各国奋力抢占科技和军事制高点的背景下,亟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担当精神的工程师,集智攻关、实业报国,突破封锁、实现赶超。工程师群体是实现科技强国的主引擎,工程师精神是发动这一主引擎的关键钥匙。

工程师精神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改革攻坚的持续推进要求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劲的精神力量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大支撑。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改革攻坚进程、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均离不开科技进步,高新技术是无法通过外购获取的,只能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技术突破,推动中国持续向前发展。自主创新是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一次次的探索失败会持续打击工程师的内心,容易使其产生挫败感,这就要求工程师们要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支撑他们不断坚持创新探索。同时,强劲的精神力量也能让工程师们鼓起勇气、敢于尝试破解技术难题,直面各类风险挑战。

工程师精神是建设科技工作者精神体系、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的新年贺词中提到,“要向每一位科学家、每一位工程师、每一位‘大国工匠’、每一位建设者和参与者致敬!”将三者放在一起致敬,体现出科学家、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性地位,三者缺一不可。2016年,“工匠精神”被首度写进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作为国家建设主力军的工程师群体,同样需要精神力量的激励和支撑。工程师精神的提出,可与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可指导我国所有科技从业人员的精神体系——科技工作者精神体系,这是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的强大精神动力,也将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程师精神内涵彰显重要价值

工程师精神包括爱国奋斗、自立自强、大力协同、严谨规范、久久为功等内涵。

——爱国奋斗,是中国工程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赤子情怀。

工程师从事的事业是建设家园、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伟大事业。科学是无国界的,而工程是有国界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只有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才能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共同进步。

——自立自强,是中国工程师以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为立业之本,以勇攀高峰、永创一流为毕生追求。

中国科技发展、工程建设的基点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取得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第一,许多领域已由“跟跑”进入“并跑”甚至“领跑”阶段,前面已经是“无人区”,在这些领域已无经验可循,唯有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拿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以创新驱动占据技术制高点。

——大力协同,是中国工程师坚持系统工程思想,大局系统、开放包容、凝心聚力的工作理念。

工程任务往往规模宏大、技术复杂、高度集成,涉及众多领域和技术部门,工程师是工程的总设计师,是众多环节的协作枢纽,需要统筹考虑技术、进度、资源、人文、环境等条件,从整体出发,通力合作。工程师的协作精神直接决定着工程系统效率和质量。

——严谨规范,是中国工程师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的科学态度,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工程领域最需要严谨规范,严谨是工程研制的基本要求,规范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法宝。工程师是绘制设计蓝图并将设计蓝图变为现实的人,任何差错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职责和使命要求他们尊重科学、吃透技术、把握规律,严格按程序、按标准办事,严慎细实、精益求精,把事情做对做好。

——久久为功,是中国工程师实干兴邦的品格和静得下心来、经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的精神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科技、制造领域已经取得的伟大成绩,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几代工程师几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实干奋斗的结果。如今工程师群体面临全球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挑战,一定程度上存在追求短平快的思潮,容易对新生代工程师群体的理想信念产生冲击。从大国到强国的艰难跨越中,更需要工程师们屏蔽外界浮躁情绪影响,忍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甘坐冷板凳、肯下苦功夫,始终以钉钉子精神打磨世界一流的科技工程。

弘扬工程师精神需打出“组合拳”

弘扬工程师精神,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工程师群体的共同努力。要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出台有关工程师精神的文件,从社会层面提高工程师群体价值地位;推进行业自治,从产业层面发挥工程师群体内生力量;加强职业教育,从教育层面树立工程师精神价值导向;提供制度保障,从机制层面解决工程师群体后顾之忧。通过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工程师精神不断深化发展、代代相传。

一是加强工程师精神的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媒体平台讲好工程师故事,凝聚社会各界对工程师价值的共识;推动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提振工程师群体的士气。

二是建设工程师支持服务平台,发挥组织作用。今年3月在中国科协的牵引推动下,我国工程师联合体成立,工程师有了自己的组织。据了解,联合体将为工程师提供知识产权服务、进修晋级服务、创新创业服务,开展杰出工程师评选等,发挥平台的支撑作用。

三是加强工程师价值导向方面的教育引导。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安排有关工程师精神的内容,加强工科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近距离学习老一辈工程师工作风格,锻炼学生严谨务实的精神。

四是完善工程师相关制度。完善工程师人才认定办法,通畅工程师晋级通道,减少人才发展的制度束缚。对于杰出工程师,纳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予以倾斜,让工程师成为高端专业技术人才的代表,最大化享受到新时代的制度红利。

(李勇,作者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王铉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