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福州市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生产科副科长、重型特种机械操作手郑贞良,应邀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我只是普通的一线环卫工人,感谢党和人民给予我这么崇高的荣誉,这个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20多年来为福州红庙岭建设作过贡献的每一个人!”郑贞良说。
“脏臭累”工作,被他干到极致
红庙岭垃圾场每天要处理5000多吨垃圾。郑贞良的工作是,每天清晨四五点,驾驶着他的重型特种机械铲车,在堆积如山的垃圾旁,来来回回将垃圾铲起、填埋、压实……
自1995年10月,红庙岭垃圾综合处理中心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转后,郑贞良就开着第一辆重型机械车进入垃圾填埋场,开启了他的环卫事业。和普通人一样,刚到垃圾场的郑贞良被熏吐了。“也曾后悔,想想将来一辈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自卑。可当我坐进驾驶室,迎接第一辆垃圾车进场时,心态反而平和了。我对自己说,人民需要你,既然干上这一行,就要干出个样来。”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20多年来生活垃圾量也从最初每天几百吨到后来的5000多吨。“我常是凌晨三四点,天上的星星还未消失就来上班,一直干到夜里八九点,满天星斗又现在夜空。我对朋友调侃说,我一天能看到两次星星,羡慕我吧!”但朋友们知道,这“一天两头看星星”不是浪漫而是超乎常人的辛劳。
为了工作,郑贞良没在家吃过一次年夜饭,没看过一场春晚。有一年除夕,女儿生病,他带着女儿到医院挂点滴,下午3点多就匆匆回家,用开水泡了小半碗米饭,扒完后又直奔红庙岭……
就这样,在海拔500多米的垃圾场,夏与烈日为伴,冬与寒风相依,郑贞良驾驶着他的机械铲车度过了25个春秋,只愿城市洁净如画。
成为“明星”,初心不改坚守岗位
郑贞良多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他曾先后获得全国劳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荣誉多了,社会活动也多了起来,有时要去开会领奖,有时要参加学习或是做报告。经常通知郑贞良参加活动的福州市劳模办主任余荣发最清楚,每次郑贞良出来参加活动,都是反复和工友换班,该他的工作,他半天也不肯落下。
余荣发说:“2009年全运会,他被推荐为火炬手,就是小半天,他还是没请假,一放下火炬就急匆匆赶回去补班。每次看到他这么辛苦,我都于心不忍。”
可郑贞良不这么认为,“在我心里,红庙岭垃圾场就是我的战场,我就是一位清污排臭的战士,战士离开了战场那还能是战士吗?”
高秀琼说:“这20多年,他就没误过一天工。”
长年累月坐在狭小的铲车驾驶室里,郑贞良患上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同事曾劝他:“你干了这么多年,荣誉也有了,正好有一个过磅工人要退休,你可以向领导提一提,换换岗位。”郑贞良一番思虑后决定放弃。“我不能因为组织上给了我这么多荣誉,就去歇着。我不能开这个口!”
郑贞良喜欢这份工作,红庙岭的重型机械操作手基本上是他培训出来的。徒弟杜钦彬说:“操作这个大家伙需要技术,作为特种机械班班长,郑师傅总是毫无保留向大家传授经验。他说要做好榜样,把技术钻研得更透彻,创造更多价值。”
“被迫”转岗,党员劳模本色不变
尽管有过多次转岗的机会,郑贞良都放弃了,但今年元旦开始,他还是转岗了。不同的是这次是被迫的,因为去年底福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生活垃圾“零填埋”,机械操作工种也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失业’后我做了管理工作,现在可以正常上下班,也有了周末和节假日。我除了每天在现场监管覆土覆绿,还承担起飞灰填埋库区机械用油采购等杂事,闲下来我就难受。”郑贞良说,年初至今,他一般是上午去垃圾场,下午学习垃圾处理新技术。不用铲车就用两条腿,他每天的步数都在1万步以上。
“都零填埋了,您每天还在垃圾场做啥呀?”郑贞良说,现在覆土复绿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的垃圾山用大片黑色橡胶状防渗膜盖着,减少垃圾裸露造成扬尘和异味,同时防止雨水渗下增加渗滤液污染。我的工作是检查防渗膜有没有盖好,还有没有裸露的垃圾,排水有没有问题,发现问题要叫工人及时来处理。垃圾山那么大,我得仔细查看才能发现问题,所以走个上万步不足为奇。”
尽管郑贞良的“宝马”退役了,但他有空时还是会开上一番。他说,手可不能生了,这门技术在台风天还用得上。郑贞良说,遇到台风天垃圾车上山专用通道会被倒伏的树木堵塞,为确保垃圾清运通道畅通,作为重型特种机械操作手,他开着铲车奔赴现场救援义不容辞。
“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这份荣誉至高无上。我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把荣誉化为工作的动力,推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继续为福州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郑贞良说。(李白蕾)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