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多地暴雨成灾 台风“烟花”还不消停 北京也进入主汛期 医生提醒——

暴雨频光顾 当心腹泻跟着来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1-07-27 09:33

  原标题:多地暴雨成灾 台风“烟花”还不消停 北京也进入主汛期 医生提醒—— (引题)

  暴雨频光顾 当心腹泻跟着来(主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洁

  连日来,河南暴雨致灾牵挂着全国人民的心。如今,台风“烟花”还在兴风作浪,北京市也已于7月20日进入主汛期。

  降雨的频繁光顾,高温高湿的环境,为肠道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提供了方便。暴雨、洪涝灾害后极易发生感染性腹泻、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及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播,还有可能发生食物中毒、水源性疾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皮炎等疾病。

  北京市疾控中心、120北京急救中心等部门纷纷发布汛期极端天气健康和避险提示。此外,针对雨水带来的疾病如何预防、应对,我们听听医生怎么说。

  拉肚子是常见病,但大雨过后的腹泻可没那么简单。迁延不愈可能会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贫血、身体抵抗力下降,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特别是汛期高温高湿,万一闹肚子怎么办?

  北京市疾控中心传染病地方控制所的主管医师刘白薇和北京同仁医院主治医师顾华丽给你支招儿。

  一腹泻就吃抗生素 适得其反

  拉肚子的时候,并不提倡禁食禁水。患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症状好转后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如果腹泻病情不重,一般通过调整饮食、休息、对症治疗,2至3天内症状即可改善。

  不过,腹泻严重者,尤其出现脱水症状的,应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医。脱水是腹泻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口渴、尿少、皮肤干燥起皱、双眼下陷;为防止脱水,应多饮一些糖盐水,最好到药店购买“口服补液盐”;已发生脱水或者严重呕吐不能饮水的病人,需到医院就诊,根据医嘱采取静脉补液等治疗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患者一有腹泻症状就急着吃抗生素,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因为大部分腹泻并不需要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反而不利于腹泻的恢复。如果您不确定是否应该使用抗生素,还是要听医生的诊断建议。

  另外,到肠道门诊就诊的患者,可用干净的小盒子或保鲜袋留取新鲜的大便标本及时送医院化验,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闹肚子不简单 得当传染病处理

  由于许多腹泻具有传染性,非专业人士很难判断某一例腹泻病例到底是否有传染性。我们建议,把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腹泻情况,都当作传染性疾病来处理,尤其是有婴幼儿或者老人的家庭,更得做好日常清洁、消毒等工作。

  专家提示,要想预防腹泻在家庭内部兴风作浪,首先要搞好家居卫生,对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和其他可能被病人粪便和呕吐物污染的物品,做好消毒处理;消毒措施包括煮沸、含氯消毒液浸泡、暴晒、紫外线照射等等。其次要注意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护理完病人后,需用流动的水和肥皂,依照七步洗手法进行手部清洁。最后,病人自己不慎接触粪便或呕吐物后,同样也应仔细洗手,避免病原经过手污染到其他物品。

  做到这几点 急性腹泻绕道走

  很多情况下,腹泻是可以通过简单的个人卫生和食品安全措施来预防的。

  注意饮水卫生 高温可杀灭致病微生物,饮用水需煮沸后再饮用,或选用卫生合格的桶装水、瓶装水。

  讲究食品卫生 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吃剩的食物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且储存时间不宜过长,再次食用前,需要热透;因为冰箱低温只能延缓细菌生长,并不能灭菌。尽量少食用易带致病菌的食物,如螺丝、贝壳、螃蟹等水海产品,如食用时,需煮熟蒸透,不要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凉拌菜可加点醋和蒜。

  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生食食物一定要洗净,尽量减少生冷食品的摄入;对养有宠物的家庭,一定要搞好宠物的卫生,同时要告诫孩子不要自己一边吃东西一边喂宠物。

  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 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都应该消毒,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

  提高免疫力 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注意劳逸结合。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感冒。

  通风透气 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注意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透气是减少致病微生物的有效方法。

责任编辑:郑鑫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