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热爱和付出是锻造匠人的炙热火焰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7-28 02:51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现场·我在我思】

原标题:热爱和付出是锻造匠人的炙热火焰

罗筱晓

在湖南长沙的湘雅医院,“退休”大概算得上是最不受欢迎的词汇之一。这次庆祝建党百年的主题采访中,我无意间两次踩到这个“雷区”——问题还没提完就被挡了回来。

“退休?”53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蒋卫红一脸诧异,“想都没想过!等着我做的事情还有很多”;90岁的心内科老专家孙明回答得更干脆利落:“我到现在也还没退休。”的确,他一直坚持每周去病区查房、会诊。

不停歇,不急切,满腔热忱稳稳当当地向前走,这是在湘雅医院遇到的大多数人留给我的印象。相比某些领域,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医院依然相信时间和积累的力量。

医院现存的230多万份病历,无疑是这种“相信”的形象体现——位于门诊楼里的病历库,每天都会接收不同科室源源不断送来的病历,再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它们进行分类、扫描、打包、入库。在这里,扫描仪、订书机和整理纸张的声音总是从上班响到下班。

病历库建成的70多年里,很多病历自入库起就再没被翻动过。相比为保存它们而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病案科的KPI大概永远都不会达标。但也正是依托于这看似“笨拙”的投入,一代代医护人员和医学生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科研、教学素材,一处处诊疗细节得以改进和完善,“南湘雅”得以成为中国医学领域的一块招牌。

在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蒋卫红医生是知名的“一把刀”。因为能以微创方式完成许多高难度颅底手术,常有全国各地的疑难症患者慕名而来。“同样借助最先进的内镜和显微镜,为什么有的手术他能做,别人就做不成?”采访时,和蒋卫红同科室的老专家肖健云突然反问我。“因为他有非常扎实的局部解剖功底。”顿了一下,老人便给出了答案。

蒋卫红在解剖室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为了研究侧颅底肿瘤,研究生期间他专攻了侧颅底解剖;为了根治鼻窦炎,一年里他仅是给解剖的鼻窦留下的照片就有10万多张。在他的电脑里,保留着一张他操刀的经鼻内镜颅底解剖样本的照片。第一眼看到,我忍不住脱口夸赞“真漂亮”。一问才知,原样本已经被他访学的国外大学当成“作品”永久保留。

“当医生,其实是当个匠人。”从业一生,肖健云教授如是总结。这话我听着耳熟。在工厂、在车间,那些公认“优秀”或被称为“大师”的工人们也说过类似的话,不过把“医生”换成了车工、焊工或是钳工。

从春秋时期的木匠鲁班到如今的“航天人”“深潜人”,到诸多的“大国工匠”,精益、专注、创新等品质已延续了千百年。

当然,匠人不只存在于制造业。在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感叹过“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在近代,鲁迅为了一种植物的译名花费数天查阅资料,还写信请教远方的朋友;在当代,樊锦诗为敦煌考古奉献一生,被称为“敦煌的女儿”。尽管所在领域千差万别,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货真价实的匠人。

行医也是如此。虽然人类认知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让现代医学有了越发先进的理念和尖端的设备,但要成为匠人医生,依然要把一条条简单知识背到烂熟,把一项项基础操作做到完美。

没有谁生来就是名医,没有哪家医院生来就是翘楚。唯有从业者保持恒久的热爱和持续的付出,同时有关方面创造环境鼓励、引导这样的品质代代相传,各个领域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将小溪汇成大海,让全社会形成工匠文化,推进、实现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肖天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