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兵团精神锻造新时代戍边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耿丹丹
1949年9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新疆,新疆和平解放。解放后的新疆百废待兴,亟待发展。为巩固边防、加快发展,1950年起,驻新疆人民解放军将主要力量投入到生产建设之中。1954年10月,17万余驻新疆人民解放军集体就地转业,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自此,军队自给性生产转为企业化生产,“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军垦战士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67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大军垦职工们扎根边疆,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镇。兵团发展日新月异,军垦战士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却历久弥新。
屯垦戍边立精神
老兵精神展示馆、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座座展馆,用历史讲述着屯垦戍边的感人故事。
“1949年12月,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五师十五团的1803名官兵从阿克苏出发,行程1580公里,创造了徒步横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奇迹,胜利解放了和田。”在兵团四十七团老兵镇的老兵精神展示馆里,讲解员夏天讲述着沙海老兵的故事。
“一道命令,执行一生。”遵照当时的命令,官兵们留在了和田,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在军垦战线上开始新的奋斗。
“我的外公王有义就是其中一位沙海老兵。”夏天指着展板上的老照片讲起外公的故事。“在团场垦荒时,他以身作则,埋头干活,住地窝子、修涝坝,被职工称为沙漠里的‘垦荒牛’。”
屯垦戍边汇聚了兵团儿女履行职责使命的强大力量,几代人维稳戍边、建设新疆的伟大精神一直延续至今。
清晨,驻守在中哈边境的第九师161团“孙龙珍民兵班”开始了一天的日程,早操、体能训练、学习,姑娘们显得格外认真。
第九师与哈萨克斯坦接壤,各团场倚山而居,形成国防屏障,承担着戍守边境的重要任务。1969年6月10日,第九师161团怀有身孕的民兵孙龙珍在一次边防战斗中光荣牺牲,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孙龙珍牺牲后,她生前所在的民兵班被命名为“孙龙珍民兵班”。之后,一代代年轻的女民兵扎根边疆,忠实履行着戍守边防的使命。
“我从小就有当兵的情结,得知孙龙珍民兵班招女民兵,就报名来到这里。”班长张艺是军垦第三代,她说,民兵班主要任务是巡逻执勤,进入民兵班后,从小听着孙龙珍故事长大的她,对保卫国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们一定会继续传承戍边守边精神,为祖国守护好边境线。”
在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第八师石河子市的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军垦历史,展示兵团精神,博物馆正在进行第三次改造提升。
“上世纪90年代,我曾是军垦博物馆的讲解员,讲述了很多军垦故事。”兵团军垦博物馆研究馆员张红彦说,如今,她成了“布展员”。“此次改造提升对展馆展线做了大规模调整,对展示的图片、文物进行了精挑细选。同时,我们新增加了《弘扬时代精神书写时代华章》专题,集中展现军垦战士们发挥红色基因,弘扬兵团精神的英模事迹。”
艰苦创业传精神
兵团初创时,面对的是“水到头、路到头、地到头”的戈壁、沙漠、荒原,军垦战士们继承和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在天山南北、自然环境恶劣的大漠边缘白手起家,手推肩扛,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
“等到千里雪消融,等到草原上送来春风,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1959年,一首《草原之夜》唱响了可克达拉,也把兵团屯垦戍边的故事传唱到祖国大江南北。
2015年,兵团第八座城市——可克达拉市挂牌成立。如今,行走在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碧水绕城,绿树成荫,真正让可克达拉改变了模样的,是一代代的军垦战士。
见证了可克达拉60多年来变化的老军垦战士闫新秋回忆道,那时住的是地窝子,外面下雨,屋里也下雨,吃不饱,穿不暖,尽管如此,他们也不怕苦不怕累,努力搞建设。“现在路宽了,楼高了,交通越来越方便,城市也越来越绿。”
多年来,兵团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等门类的工业体系,创造了人类改造戈壁沙漠的奇迹。
已在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作39年的伊力特玻璃公司综合部部长樊勇介绍,他的父亲是第一代员工,两代人见证了企业的飞速成长。20世纪80年代起,伊力特扩建厂区,成立印务公司、玻璃公司。1999年9月,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企业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了品牌,做大了市场。”
从建设城市,到发展产业,进入新时期,兵团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努力创业。第一师13团11连职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道德模范尤良英就是其中一个。
多年来,尤良英帮助各族群众,指导大家种植技术,成立合作社帮助乡亲们共同致富,用实际行动“帮助一个人、带动一批人、致富一群人”。
开拓进取扬精神
兵团的历史,是艰苦创业的历史,更是开拓进取的历史,兵团成立以来,不断实现突破,把掌握的生产技术应用于生产中,在新疆现代农业、工业、商业等多领域开创了先河。
近日,天业集团2万吨/年氯化高聚物新建项目已进入单机试车准备阶段。天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军介绍,该项目的落地,打破了国外气固相法氯化高聚物技术封锁,实现了技术工艺及设备的国产化、绿色化。
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工业奖、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作为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的大型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不断攻克难关。
进入新时代,“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不仅体现在产业发展中,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1958年10月创办的塔里木大学,是一所以“农”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近年来,学校发挥自身的科技人才优势,以第一师阿拉尔市为中心,不断向周边辐射,分别建立了畜牧生产实训示范基地、红枣设施园艺综合配套技术示范基地、设施农业示范推广基地、沙区生态环境重建示范基地、特色林果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等,扎实开展科技服务。同时,学校为自治区、兵团20余个部门驻地方村和南疆师团“访惠聚”工作队提供人才、科技、技术推广、文化教育、民族团结、增收致富等方面的帮助,惠及南疆110余个基层村(连)。
位于第八师石河子市的石河子大学,坚持“以兵团精神育人,为维稳戍边服务”的办学特色,为兵团履行职责使命、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石河子大学团委书记管欣介绍,石河子大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兵团精神践行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学校组织了489个团队深入兵团农牧团场、连队社区等开展多种形式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平台深入团场、连队社区,与职工群众交流,结合专业优势和特色提供服务,让学生们走进兵团基层,了解发展,切身感受兵团精神丰富内涵。”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