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原公浦:那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长眠黄浦江畔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8-28 07:42

  原标题:2004年10月,本报刊登了原公浦自述:车多了,整个轴球报废;车少了,达不到标准。今年8月——(引题)

  那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长眠黄浦江畔(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钱培坚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来自黄浦江畔的青年工人原公浦加工了这颗原子弹铀球,时年30岁,已是6级技师。

  2004年10月,《工人日报》刊登了原公浦的自述:“只剩下最后关键的三刀,车多了,整个铀球就要报废;车少了,达不到标准,那再也加工不成了,原子弹也不能爆炸了。车完最后一刀,我几乎是瘫倒在地上。当检验员报告核部件各项数据全部达到设计标准时,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

  据中核集团官微消息,今年8月22日,入选中国核工业功勋榜的技术工人代表原公浦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他历任404厂四分厂二车间书记、三车间书记、工会主席等职。

  中国第一个手捧铀球的人

  当年,原公浦下决心告别新婚妻子奔赴大西北时,并不知道自己是去造原子弹的。他所在的上海汽车底盘厂,是浦东少有的公私合营大企业,因而承担了向核工业系统输送两名高等级技术工人的任务。经过严格的考察培训,25岁的原公浦坐上了前去404基地的车,来到了金银滩。

  “困难时期只能吃骆驼草籽。骆驼草都是刺,一扎会出血,我们采籽来吃,它是黄羊食物,羊骚臭味儿极大。”在以前的采访中,原公浦回忆道。困难时期,食物补给有限,基地想办法运来一些土豆,大家必须节省着、相互监督着吃。每天就半脸盆水,喝用洗全是它,最后剩下点儿,还舍不得倒掉。

  最初,没有人告诉原公浦他要干什么,只让他从车钢球开始练,车出的钢球堆满了车间一角。技术状态稳定后,再用与铀球材质相近的铀238做成的圆球来练。1964年初,404基地从全国海选技术最精湛的车工来比武,最后确定原公浦为铀球主刀手。鸵鸟蛋大小的铀球是20万工程技术人员研究10年的成果,原料只有一颗,加工要求“三刀”解决问题,工艺水平要求极严,只要一点差错,所有人的劳动就付诸东流。

  1964年4月30日晚上8时,原公浦走向操作台,5月1日凌晨3时完成了铀球加工,由此得名“原三刀”。57年后,这三个大字依然挂在他家陈旧斑驳的墙面上,钱三强曾称赞他为“一颗非常重要的螺丝钉”。

  “刀山火海”埋藏心中

  “‘原’是原子弹的‘原’,公浦是人民的‘公仆’。”原公浦生前喜欢这样自我介绍。他谈到最后“三刀”时,说“我经历了‘看不见的刀山火海’”。但刀山火海却只能默默藏在心里。因保密需要,他几乎切断了与外界所有联系,只剩一个信箱,而且是几十年如一日,他还加工了我国第一颗氢弹,以及平爆、空爆和第一颗用潜射弹道导弹运载的原子弹核心部件,前后总共10颗。

  2019年,献礼剧《激情的岁月》播出后,有媒体采访原公浦:“家里人有埋怨过你们,这么多年都不知道你干吗去了?”原公浦说:“我要上岗做这个工作时,就跟我爱人讲,我要去完成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你要把我们的女儿带大。她当时哭了。但是她说,领导说相信你,我也相信你,你能够完成任务,你放心去做,孩子我肯定会带好的,你放心。”

  1991年,原公浦和妻子从甘肃回到上海,1994年正式退休。2011年,他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被确诊为前列腺癌晚期,甚至出现骨转移,长期以来只能依赖药物治疗。2020年1月15日,原公浦被授予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据家属今年8月22日透露,其癌症复发导致多器官衰竭,出现了很多并发症,今年7月前往北京治疗,8月7日突发昏迷,还出现了脑梗,被转入解放军307医院救治。

  中核集团表示,原公浦生病和住院期间,该公司积极协调治疗相关事宜,并在他及家属意愿下及时协调安排救护车送回上海。原公浦逝世后,该集团党组第一时间慰问家属,并安排相关单位全力协助处理后事。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