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王忠才:行走在地下的“机器医生”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9-20 08:02

  原标题:王忠才与煤机打交道20多年,但凡哪个零部件出现问题,他总能手到病除(引题)

  行走在地下的“机器医生”(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通讯员 施院生

  阅读提示

  王忠才在公司各矿区的井下来回奔走,替机器“把脉问诊”。他自创的采煤机故障处理“听、看、摸、测、敲、悟”六步法,往往人还没到现场,一个大致的维修方案已经在他头脑中形成。很多时候,正是王忠才的“腹稿”为抢修赢得了时间。

  中午12时30分,王忠才从井下升井上来。他擦拭了一下沾了煤灰的眼睛,拍了拍工作服,又抬头看了看天。

  5个小时前,他下井查看井下液压支架的故障原因。下去时还是阴天,现在太阳已经出来了。

  “我下去看了,应该是主阀过滤网没清理干净。”44岁的王忠才中等身材、肤色偏黑,一说起设备机器,少言寡语的他整个人就切换到了滔滔不绝的“专业模式”。

  全国劳动模范、淮北矿业集团综采安拆分公司电液控维修中心主任王忠才,常被同事们称作“行走在地下的‘机器医生’”。地下数百米深的矿井,整日见不到阳光,而王忠才似乎是一个能把“阳光”带进矿井里的人,但凡综采设备出现问题,他总能手到病除。

  “两把刷子”

  王忠才井上的工作地点在综采安拆分公司的一个普通车间里。“这里是最后一道检修程序。”说着,王忠才拿着手上的零部件仔细查看起来。

  井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好比人体的脊柱,不仅支撑着井下的安全作业,也发挥着调节机器运行的功能。王忠才手中的零件,控制着液压支架的运行。“这么个芝麻大小的陶瓷球,能调节单向流通,封不严实就会漏液。”

  对于这些零件,王忠才总是亲自检验把关,“检修一定要走在事故前面。”

  除了为零部件把好质量关,王忠才更多的是在公司各矿区的井下来回奔走,替机器“把脉问诊”。

  从井口到工作地点一个来回要走超过5公里路,中间还有上千米的上山、下山路程,相当于一个小型马拉松。有时为了抢修煤机,王忠才一天要下3口井。

  在专业性很强的矿采行业,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能服众的。“大家都是工人,凭啥听我指挥?关键时候需要亮出绝活儿。”王忠才说。

  看到滚筒摆动幅度,就能确定哪里的螺丝松动;借助一把螺丝刀,就能听到机器内部齿轮与轴承运行是否异常;观察落在摇臂壳体上的喷雾水蒸发速度就能知道摇臂温度是否正常……这些在别人看来神乎其技的操作,来源于王忠才自创的采煤机故障处理“听、看、摸、测、敲、悟”六步法。

  但凡遇到解决不了的机械设备故障,王忠才一来总能“药到病除”。同是设备检修师的胡守辉对王忠才十分佩服,“他是我们这儿的‘定海神针’。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感到有底。”

  20多年来,王忠才维修采煤机等机电设备400余台次,先后独立或与工友合作完成20多项技术革新改造……获得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累计为企业创效9950万元。

  维修笔记里的秘密

  在煤矿生产中,煤机故障不分“上下班”。王忠才常常吃一半就放下碗,半夜接电话就走。

  能做到临危受命“治愈”机器的“病灶”,王忠才靠的绝不仅仅是能吃苦。

  王忠才10岁时,父亲因煤矿安全事故去世,这件事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成为“矿二代”、当上班队长后,王忠才在心里暗暗发誓:绝不让安全事故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

  王忠才身边有十几本维修笔记,上面记的都是自己遇到的故障案例。一般比较典型的故障问题,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解决方案。这十几本维修笔记,不仅记录了王忠才的成长经历,也可以解释他为什么能成为维修工匠。

  此前,智能化电液控工作面电缆升井后,每天需要安排5个人专门清理电缆,每天每人只能清理40根,清理时会产生大量灰尘,严重影响维修工身体健康和作业环境。王忠才设计制作了双排可调节式悬挂电缆清洗装置,清洗过程中不会产生灰尘,可以一次悬挂40根电缆自动清洗,1人操作即可,而且可以多清洗100根电缆。

  400型运输机联轴节与刹车盘是平键连接,时间长了易生锈,更换费时费工。王忠才通过细致观察、反复研究,制作了扒联轴节的“扒子”,现场使用后,工效提高了6倍……

  近两年,曾经参与编写《综采维修电工》的王忠才,又主编了两本专业书籍——《采煤机常见故障处理》《智能化工作面设备使用与维护》,为更多工友提供设备维修的方法。

  把煤机“装”进大脑

  矿井下的煤机有很多型号,王忠才对每个型号的煤机都非常熟悉。

  为了方便学习,每个型号的煤机资料他都会准备两套,家里放一套,工作服里装一套,走到哪学到哪,达到了“手不释卷、物我两忘”的地步。

  “有时候做梦都在琢磨图纸。”王忠才说。就这样,他渐渐把煤机“装”进了大脑。

  对每一款煤机结构都了如指掌,处理煤机疑难杂症自然手到擒来。王忠才平时话不多,可是只要一个抢修电话打来,他立刻就会进入工作状态。

  “煤机是在什么环境、什么状态下出的故障?”一旦对方给出准确信息,他就开始考虑故障原因、维修方案。往往人还没到现场,一个大致的维修方案已经在头脑中形成。

  很多时候,王忠才的“腹稿”为抢修赢得了时间。

  1997年9月,王忠才从淮北煤电技师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淮北矿业朱庄煤矿综采一区上班。

  彼时,他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能上“大班”(白天上班)的检修工,理由是“工作时间不那么长,待遇也更好”。

  后来,王忠才的梦想实现了,他成了全国劳动模范方国胜的徒弟,借调到机电班参加煤机维修,这里聚集着一群像方国胜这样的工匠大师,他们对技术抱有敬畏之心,对于工人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技术不合格,就会被“赶”回原来的岗位。

  也是在那个时候,他开始意识到检修工作的分量——手中大大小小的机械零部件关系着井下安全。压力之下,他废寝忘食地钻研技术,学习书本理论,真正明白了“求知若渴”的含义。

  如今,他也将这种求知的热情传递给了徒弟们,带出了不少“高徒”。

  王忠才的徒弟杨明扣,短短两年就成长为公司电液控班班长;徒弟孙春也当上了师傅,还在两年一届的淮北矿业“名师高徒”大赛中,带着徒弟斩获第一名。

  淮北矿业集团有一首歌,里面有一句歌词:“我们捧出地下的太阳,为你发热为你发光。”

  王忠才说,“‘地下的太阳’不仅是煤炭资源,也是人才资源。把年轻的‘太阳’引领上路、锻炼成才,这也是我的使命。”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郭丽娟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