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乔东 李海燕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我们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从而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伟大事业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内涵及其重大价值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对劳动、劳动价值、劳动群众的高度尊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我们大力弘扬、深入践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那么,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从主体上看,劳模精神的主体是劳动模范群体,劳动精神的主体是所有劳动者,而劳动模范群体是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杰出代表,也是广大劳动者学习的榜样和楷模。劳动模范的本意也就是劳动者中的模范人物。劳动模范群体是劳动者群体中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劳模精神也是劳动精神的一部分。劳动精神是做一名合格的劳动者应该有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劳动模范必须有的精神。做劳动者不合格,做劳动模范更不可能。没有劳动精神,也很难有劳模精神。所以,劳动精神应该成为所有劳动者都必须拥有的精神。劳模精神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二者也是方向和基础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方向,劳动精神是基础。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关系是外力和内力的关系。劳模精神是所有劳动者都应该学习的精神,是影响和引领每一位劳动者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外力。劳模精神从外部影响每一位劳动者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工匠精神则是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具有的精神,是激发和激励每一位劳动者不断自我挑战和自我超越的内力。工匠精神从内部唤醒每一位劳动者不断成为最好的自己。劳模精神是超越别人的精神,因为他们就是超越了很多劳动者才脱颖而出的。工匠精神是超越自己的精神,世上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工匠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自己的“模范”,劳模精神是让劳动者成为别人的“模范”。工匠精神点亮了自己的生命,劳模精神则照亮了别人的生命。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劳动精神是所有劳动者的共性,每一位劳动者都应该有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则揭示了不甘于平庸的劳动者的个性,是成就优秀劳动者的必要条件。个性不仅是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劳动者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所说的劳动者的个性主要是指劳动者在自我超越过程中,彰显出的个人优势及其精神状态,也就是工匠精神。换句话讲,没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很难有出色的成就和骄人的业绩。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成就杰出劳动者的根源。当然,如果工匠精神成就的劳动者不仅大大超越了过去的自己,也大大超越了别人,在企业、行业、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为最优秀的劳动者。那么,他就会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最终就会成为劳动模范,劳模精神也随之产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精神是成为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影响别人的人的精神。成为人、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成为影响别人的人,是一种逐步递进的关系。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目的就在于让每一个人都热爱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合格劳动者,进而成为优秀的劳动者,乃至成为广大劳动者群体中的佼佼者和大家学习的榜样。
(作者分别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北方工业大学教授)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