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融合时代的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采访录

来源:《传媒》
2021-09-24 10:29

  原标题:融合时代的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采访录

  夏日蝉鸣,北京北二环工人日报社办公室里一片明亮。正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的工人日报社社长孙德宏,脸上挂着谦和的微笑,给人温暖平和的感觉。

  作为一位著作颇丰的知名报人,孙德宏的身份有三种:专家型的新闻人、学养深厚的新闻学者、中央级综合大报的掌门人。本科和博士都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他,常年笔耕不辍,勤奋钻研业务和学术,在职业生涯每个阶段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孙德宏曾六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作品、新闻名篇《寻找时传祥》入选全国高中、初中语文课本;在学术专著《新闻的审美传播》中提出“审美传播”命题,是我国新闻美学的代表人物;担任总编辑、社长十几年来,以“规律就是效益,规矩就是人心”的管理理念,努力在报社营造风清气正的业务氛围,打造了一支过硬的新闻采编和经营管理团队,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如今《工人日报》发行量已达到70多万份,在全国报业寒冬中,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工人日报社近些年在媒体融合方面不断探索规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正为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

  近期,本刊记者就其个人职业经历、新闻美学、融合时代如何诞生经典作品,以及媒体经营管理等多个问题, 对孙德宏进行了专访。

  01

  好新闻不仅在“写作技巧”

  关键在“价值判断”

  孙德宏曾在部委机关工作两年,1987年调入中国建 设报社,开始了新闻记者生涯。并非新闻科班出身的孙德宏,当时立志做一名专家型的记者。他认为,新闻报道不是一个简单的“写作技巧” 问题,而是一个新闻价值判断的问题,一个衡量标 准是:记者能否成为所报道领域里的专家。

  孙德宏在中国建设报采写了上百篇的新闻分析,他认为新闻分析是介于“硬新闻”和新闻评论之间的一种体裁。1992年在全国房地产一片热潮之时,他采写的新闻分析《房地产一级市场亟待整治》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文中对一些宏观经济和房地产现象的分析, 见解独到,这篇作品获得了当年的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二等奖。这一成绩在当时的专业报领域相当突出,此纪录很长时间内没有被打破。

  1994年,孙德宏来到工人日报做机动记者。作为一 位综合大报的记者,他的报道视野更加宽广。他认为, 新闻报道作为一种精神产品,首先当然是传递信息,但 更深层的意义在于通过传递信息引发人们的思考并影响 社会。在这样的思路指引下,记者孙德宏采写了一系列 影响广泛的新闻作品,同时对新闻学也有了更深入的思 考和研究。

  在担任副总编期间,仍然笔耕不辍,撰写了两百多篇社评和专栏文章。这些作品独具特色,一如《寻找时传祥》在学界常有归属何种体裁的争论一样,孙德宏的这类作品也曾引起归属随笔还是评论的讨论。对此,孙德宏认为,在严格遵守新闻传播规律的前提下,文章并无一定之规,那些“好看的,读者愿意看的,能引发受众心灵共鸣的作品”,就是“好新闻”。

  近几年,孙德宏在业余时间又开始了文学创作,在《当代》陆续发表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文化散文《凝望——一七几几年:曹雪芹康德们的故事》,字字珠玑,思考深刻……

  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孙德宏认为关键在于,新闻必须实现审美传播。为此,他一直努力追求着,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大量阅读和研究。他目前还在一些高校做兼职教授或博导,偶尔去大学做些学术讲座,他对有志于从事新闻行业的年轻人的建议是:若想有所成就,第一要有职业理想,第二要老老实实用功,第三要方法科学,业者也要始终坚持严格的学术训练。

  02

  坚持人文关怀

  报道有大价值的“事儿”

  业界、学界了解孙德宏,除了名篇《寻找时传祥》外,还有其“新闻审美传播”的学术主张。在他看来, 新闻的审美传播与传播主体、接受主体对“美”的需求 有关——那些实现了“审美传播”的报道,就能“打动人”,就可能成为经典而长久流传。反之,传播效果可能就比较差——进一步从新闻学“深层机理”的角度讨论,这就是“新闻美学”讨论的问题,新闻美学是 从新闻学、传播学与美学、哲学交叉处生长出来的一门 科学。他认为,在当下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 “新闻的审美传播”尤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 践意义。

  “美是人的终极理想”,孙德宏认为,作为同样是人类精神产品的新闻传播,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产品并无本质不同,所以也必须坚持这一原则——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是目的”,以人文关怀作为新闻传播的阐释立场, 在捕捉、报道新闻中自然而然地传达正确的价值观。说到底,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根本在“内容”——“内容为王”不容置疑。

  具体到践行新闻审美传播的采编实务,工人日报的理念是,既要突出鲜明的“工”字特色,又要使报道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首先,报道的新闻必须得是个“事儿”,孙德宏认为现在一些报道之所以传播效果不理想, 原因之一是新闻主体不是事件,故事变成了“例子”;第二,报道要写得干净、客观,应是“硬新闻”,事件本身就能构成“新闻”;第三,必须有尽可能大的新闻价值, 要选取最大价值的事做报道;第四,要厚题薄文,尽量不用定性的话做主题,要用事实做主题,让版面的每个位置都重要起来……这些理念在工人日报已渐渐成为共识。截至2021年7月,工人日报已有超过100件新闻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

  2019年,《工人日报》一版刊发的通讯《一些私企 为何不愿参加技能竞赛》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这篇报道是说黑龙江一次职工技能竞赛虽然给了很多奖励政策,但依然无法引起私营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职工技能素质,这既是职工自身渴望,也是国家倡导,搞技能竞赛当然是大好事,可一些私企却“不愿参加”,这是为什么? 孙德宏认为,这篇报道之所以反响大、获大奖,就是因为它本身是个有惊奇感的“事儿”,而且这个“事儿”有大价值,同时整个报道的写作和蕴含其中的“阐释”也完全是“审美传播”的套路。

  另一篇一等奖作品《“见字如面”23年》,是关于兰州客运段一对职工夫妇的“事儿”——由于乘务工作的特殊性,夫妻二人经常不能见面,于是自1995年开始,他们坚持在笔记本上写些家长里短的事。23年用了12个本子, 写下6820多条留言,超过24万字。正如报道中所说:“23 年,经历了传呼机、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不同的通信社交工具,但是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比不上‘见字如面’的纯情与质朴。”现在,他们的女儿也成了沪兰高铁列车上的一名“美丽动姐”,“最美家书”还会继续写下去…… 2018年春节前夕,中宣部、中央网信办、中国铁路总公司等部门,将这个报道推荐为“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的重点选题。

  孙德宏说:“就新闻审美传播的基本要求而言,这些报道都做得很好。比如《”见字如面“23年》,首先,事件独立且完整;其次,小夫妻写留言算不上特别,但一写就是23年,这就令人惊奇;第三,23年的家事公事,记者写得干净客观,对读者而言,读了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故事当然会有所感动。”

  03

  探索媒体融合规律

  坚持“内容为王”

  媒体融合是当下新闻传播中的重要课题,各家媒体都在寻求破局、升级之道。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些疑问:内容主要还在传统渠道,但影响力却往往出现在移动端,所以在媒体融合时代,到底是内容为王,技术为王,渠道为王,还是流量为王?

  孙德宏对此认识很坚定:媒体融合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而“新闻审美传播”为“内容为王”既提供了学理合法性的支撑,也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他认为,传统媒体最大优势在内容,对于目前建平台、建渠道,以及大数据、大流量,乃至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等各类“技术问题”,当然要重视要关注,有些还求之不得。但问题 是,作为媒体,这些再重要,相比内容而言,它们也都无能力称“王”。极端些说,就媒体而言,如果报道的新闻(内容)确有大价值,把它放在哪里都会有人愿意看、抢着看。媒体融合的最佳境界应该是:把传统媒体已有的内容优势与当下受众最乐于接受的新媒体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最大最好的传播效果——技术、渠道等,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对优质内容的追求却是所有新闻媒体艰难的、永远的事情——所以,对新闻传播而言,“内容为王”毋庸置疑。

  目前,在媒体融合方面,工人日报已经全面形成以报纸为旗舰,报、网、端、微、刊一体的基本架构,正在向全员参与并尽全力提供优质内容的目标努力。正因此,工人日报的客户端、两微一抖下载和关注量一直在较大幅度地增加,影响力也在持续扩大。孙德宏认为,媒体融合越是向深度发展越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越要靠内容取胜。工人日报媒体融合建设追求的不是好看和“面子”,而是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传播效果。“事实上,如很少甚至没有优质内容,即使技术、设备再超前,或用钱赢得了下载 量,最终也必将失去用户。”

  当前,工人日报媒体融合工作基本实现了采编的全员参与。所有编辑部,都在以品牌栏目或频道的方式参与融媒报道;还有总编辑亲自牵头,打破部门界限,按融媒生产特点,以全新栏目为载体,进行融媒报道的探索……目前,一些现象级的融媒产品已经出现,一些栏目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其中时评栏目《e网评》入选了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孙德宏表示,工人日报的媒体融合工作不追求“大动静”, 而是既紧锣密鼓又循序渐进地平稳进行。最终,现有的传统编辑部将是各种新旧载体的主要供稿者,大量的采编人员仍将集中在编辑部门(或者改名叫频道),按专业分工生产适合各种载体的新闻产品;融媒体中心将大量减少具体的新闻采集,而成为新媒体内容的最后把关人、输出 者……工人日报的最终产品将是报、网、端、微、刊分别呈现的融媒内容,新旧载体都只是手段和呈现方式,传播优质内容才是目的。

  在媒体融合时代,孙德宏依然强调要出精品,出经典作品,“要有真实、权威、大价值的报道,要有能直击受众心灵的新闻,要有多少年后仍能被提及的作品,不能热闹几个小时后就被淹没得无声无息了。”

  孙德宏认为,未来若干年新媒体躁动的状态会有所改变,媒体的目标用户也会告别浮躁,他们将更欣赏有 价值的信息和思想。各类客户端和微信公号也必将大浪 淘沙,只有那些内容真实、客观、深刻的权威新媒体才 能屹立潮头——孙德宏说:“最优秀的媒体和新闻人要追求‘美’,追求以报道来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04

  媒体最大的财富——队伍

  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近年来一些传统媒体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但工人日报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最近十来年,基本没有走人,更没有大批走人……孙德宏认为,队伍建设是天大的事,媒体最大的财富在人、在队伍。无论是新闻采编还是经营管理,稳定优秀的人才队伍都是最重要的。

  如何造就一支稳定而优秀的人才队伍?工人日报一直遵循着“按规律办事,按规矩办事”的“两规”理念, 孙德宏说:“规律就是效率、效益,规矩就是公平,就是人心。”

  工人日报社这些年发行量和员工待遇均持续增长,员工也心情舒畅。他认为,队伍建设的目标之一是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风气正了、心气顺了,创造奇迹也并非太难;风气坏了,一切就都无从谈起了。

  工人日报要求每个在岗人员都要研究所在岗位业务的规律,遵守各自的规矩。规矩定下来,就坚决按照规 矩办,谁也不能例外。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工人日报 编辑部设有星稿制度,每周获得星稿的记者、编辑都有 同等绩效,下不保底、上不封顶。编辑积极找选题,记 者努力写好稿。报社一些年轻人有时的绩效比社领导还高,但也有低的,而且相差很大……可正是立了大家认可的规矩,一切都公开透明,大家自然也没什么异议。

  在孙德宏看来,规律可以学,规矩可以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各自领域的专家——这一切最核心的是人心,人心顺是最重要的,大的方向领导班子把握,具体怎么干每个工作人员都是专业人士,按规律规矩办就是了,关键是把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发挥出来。

  孙德宏表示,工人日报的上述追求,有一些已经做到了,有一些正在做,也有一些还未做到,还在探索。但很值得骄傲的是,大家一直都在齐心合力地努力着……

  (本文刊发于《传媒》2021年17期 左志新、孙航)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