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21-10-01 08:18

  原标题:工匠精神: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从长城故宫的宏大壮观,到瓷器丝绸的精美雅致;从《诗经》吟诵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庄子笔下的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从拥有“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到连续十余年位居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有一种实干叫中国制造,有一种传承叫工匠精神。匠心筑梦,大国崛起,中国工匠正引领中国制造打造中国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执着专注,坚守产业报国的初心

  “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爱党与爱国、理想与现实、做事与做人的统一,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他就是“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吴大观执着一生的追求是在灾难中萌生的。在西南联合大学的临时教室,敌机投下的炸弹燃着黑烟,伴着哭号。他涌出悲愤的泪水:“如果我们有自己的战机,日本人还会这么嚣张吗?”于是,已上大三的吴大观要求转到航空系。

  从零起步,吴大观“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祖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殚精竭虑”:组建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领导研制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创建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主持建立第一套有效的航空发动机研制规章制度……

  大国工匠,大都是始终坚守一项事业、把工作做到极致的人。

  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专家林俊德扎根大漠50余载,把青春全部献给祖国的核事业。身患绝症后,他与死神争分夺秒,拖着虚弱的身体坚持工作。他说:“我这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核试验,我很满意。”

  执着和专注、毅力和恒心,是“择一事,终一生”所必需的品质,也是令人钦佩的魅力所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从发现第一棵雄性不育株开始,到巨人稻、海水稻、去镉稻的大面积种植;故宫的文物修复师耗时几年甚至几十年临摹一幅画……一批批大国工匠,坚守报国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精益求精,练就炉火纯青的技艺

  “5、4、3、2、1,引爆。”随着口令的下达,爆炸声从远处传来,这是彭祥华每天重复的工作场面。

  这位中铁二局二公司人尽皆知的“爆破王”,靠着一股钻劲,练就在软若豆腐的岩层上实施精准爆破的绝活。他对超前地质预报的测量、炸药分装、炮孔间距和深度等的计量,都是以“毫米”“毫克”为单位,经过他装填后的炸药,爆破出来的掌子面十分平滑,从未出现超挖欠挖现象。

  休息时,彭祥华总是捧着各种专业书,一本《实用爆破技术》被他翻得封面都快掉了。他说,爆破工作有很多“门道”,不学习很难跟得上技术的发展。

  熟能生巧,艺无止境,工匠们在精益求精中练就炉火纯青之技,成为行业“绝活”的创始人、传承者。

  1984年,刘永刚从部队转业来到西南铝锻造厂。刚进厂时,看到工人们每天靠近400多度高温模具和铝锭“打交道”,满脸油污、挥汗如雨,瘦弱的刘永刚有些发蒙。但工作间歇,听说他们的产品是为国防军工服务时,这位普通的士兵,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

  此后,每天他早来晚走,到岗先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要解决的难题,下班后又做好一天的总结。为了拿捏准确的“火候”,刘永刚反复试验,往往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

  凭着对工艺优化、尺寸拿捏、操作精度三者完美结合的不懈追求,刘永刚独创出“卡环操作法”。他先后参与“长征”系列火箭、“神舟”系列飞船、“嫦娥”工程铝合金锻件材料的生产试制任务,还实现了5项历史性突破。

  一丝不苟,造出巧夺天工的精品

  不轻视任何一处细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丝不苟、倾注匠心,才能创造出巧夺天工的精品。

  陈俊武,炼油工程技术专家、催化裂化工程技术奠基人。虽年逾九旬,但几十年来,他还像个学生似的背着一个小包,里面除了装上资料、图纸,还有一沓纸片。勤做笔记、随时计算,是他从大学时代就养成的习惯。

  20世纪80年代初期,陈俊武带队成功研发了新型的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准备采用建设时,有人提出的否定意见模糊而有力:“有可能出事故”“有可能……”

  “如果出了问题,我陈俊武负责!”陈俊武的底气和自信源于设计方案的缜密和精确的计算,可能出现的情况已被一一设想。最后,他的设计方案获得通过,并获得全国优秀设计金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每一项具体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扩散,往往都具有严格的规程和标准,来不得半点马虎。

  “我负责的工作人命关天,必须严谨细致。”这是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维修控制中心工程师时鲁峰常说的一句话。

  时鲁峰每天要接700到800个电话,在同事看来,他有些强迫症。“必须强迫啊”,时鲁峰说:“这样的工作,容不得有半点的假设和侥幸,99.99%不够,我们必须做到100%。”

  追求卓越,向着更高、更好、更精努力

  古文《核舟记》中这样夸赞雕刻者的精湛技艺:“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83厂高级技师常晓飞则可以用比头发丝还细0.05毫米的刻刀刀头,在直径0.15毫米的金属丝上刻字……他的技术被国家评为中华十大绝技。

  常晓飞的工作任务之一是加工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一次,常晓飞接到一项新型复合材料的加工任务,这是一种极难加工的硬脆材料,一旦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导致新型武器试验失败。为此,常晓飞无数次修改编程调整刀具,变换走刀轨迹和装夹方式。经过近3个月,常晓飞终于将加工成品率从30%提高到100%。

  工匠精神就是要追求卓越、敢于创新,永不满足于现有水平,永不停滞于当前状态,而要向更高、更好、更精的方向努力。

  “一定要有勇气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面对国外的封锁,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一无现成图纸、二无参考资料、三无资金支持,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开拓出一条引领测绘装备国产化的创新之路。最近10年,他在研究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这套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代表了未来测绘地理发展的趋势。

  刘先林说,“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能够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作用。”常晓飞说,“工匠精神更多的是一种坚持和沉淀下来的追求极致的状态。自己作为国家年轻一代的工匠,有责任把这种追求极致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伴随着一代代大国工匠的接续奋斗,中国制造从“一穷二白”一路走向世界。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创造美好生活。(慕振东)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