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塞罕坝的守护者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影报道
59年间,塞罕坝人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59年间,塞罕坝人一茬接着一茬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59年间,塞罕坝人伏冰卧雪,持之以恒,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塞罕坝风电场是国内首座“百万千万级”风电基地。
10月,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冷风已将塞罕坝染成了一片金黄。
从400多公里外的北京一路北上,气温逐渐降低,车窗外的景色也不断变换着妆容。高低错落的房屋被甩在了身后,漫山的落叶松开始成为主角。随着路标的不断变化和防火提示语的出现,被称为“人间奇迹”的塞罕坝开始映入眼帘。
10月9日,塞罕坝四道沟营林区的办公室内,吴晨刚(图左)给即将执行巡护任务的徐颖布置工作。
在蒙语里,塞罕坝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
然而,59年前的塞罕坝,却是一片“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原。每当北风吹起,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的风沙便会长驱南下,掠过塞罕坝直抵京津地区。
如今,来到塞罕坝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到当初的情景,偶尔一阵疾风掠过,只是轻叹一声“风好大”,但已经与沙尘没有了联系。
10月9日,瞭望员刘军和王娟夫妻俩在塞罕坝林场的月亮山望海楼办公室内。
10月9日傍晚,河北塞罕坝月亮山上,瞭望员刘军从已经闲置的望海楼里取出晚饭用的蔬菜。现在他们用的都是第三代瞭望楼,每个楼层都通上了暖气。
林海夫妻
10月9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月亮山望海楼上,瞭望员刘军和王娟夫妻俩正观察着周围林区的情况。一个负责瞭望,一个负责记录,每15分钟就要汇报一次瞭望情况。
“每年春、秋两季都是我们林场的防火紧要期,我们在这儿需要连续待3个月,一日三餐、工作生活都在楼里。”已经从事瞭望工作13年的刘军说,这份工作看似简单,但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只有守得住寂寞才能守得好这片林。
10月9日,作为“林三代”的扑火队队员张冰(右二)在巡护林场时给队员们讲述爷爷当年的造林故事。
为了守好这片林,夫妻俩与家人聚少离多。在刘军的印象里,女儿从上小学到大学毕业,夫妻俩只开过一次家长会。每每提到孩子,刘军总会有一种亏欠感,“泪水只能憋在心里,说不出来”。他们把林子看得比什么都重,“防火责任大于天,只有守护好这里,才对得起前人栽的这些树。”刘军说。
塞罕坝,像刘军、王娟这样夫妻值守的望海楼共有9座,建林场以来,有超过20对夫妻值守过望海楼,林场也未发生过一起火灾。
10月9日,塞罕坝林场专业扑火队的队员们正在林间巡护。2002年,为了保证林场安全,塞罕坝林场以退伍军人为班底组建了这只专业扑火队。
规划设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塞罕坝不光是防风固沙的“绿色长城”,也是中小级径用材林。
“这好不容易长起来的树木,为什么还要有规划地伐倒?”看到林场一车车外运的木材后,不少人都会心生这样的疑问。塞罕坝林场设计院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护林不是“只造不伐”,这里大部分都是人工林,并且林种相对单一,不像自然林那样可以自行适应,优胜劣汰。人工林这样的择伐,更像农民种庄稼地时的间苗,“取小留大、去劣留优、去密留匀”,这样才可以扩大树木的营养面积,还可以借此去掉病株,保证林区的良性发展。
10月10日,塞罕坝四道沟营林区楞场,搬运工把原木按一定标准摆放好后,女职工宋淑燕(图中)正在进行统计。
10月11日,林场设计院的工作人员对林区样方进行测量,为今冬明春的工作方案采集数据。
择伐虽有收益,但塞罕坝人看重的并不是眼前的利益。在规划设计里,他们已经将眼光盯向数十年后——眼下的这点收入与到时产生的生态效益相比可不是一个量级的。
未来可期
他们口中的生态效益,在如今的塞罕坝其实已经显现。
53岁的吕振军作为一名“林二代”,在塞罕坝已经工作了30多年。他回忆说:“刚工作那会儿,睡的是小土炕,坝上一年到头除了林场工人,也见不到几个外人。但你看现在,一到节假日,到处是外省份的车辆,好多农牧民还发展起了农家乐,腰包比以前鼓多了。”
10月10日,塞罕坝四道沟营林区的工作人员正在对秋季作业区进行测量,保证施工质量。
从一棵树到一片“海”。塞罕坝的成功经验让这样的“人间奇迹”得以复制。1999年启动的“再造三个塞罕坝”工程,已经在承德御道口、千松坝、张家口塞北筑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有效遏止了浑善达克沙地沙尘南下。
10月12日,当地一家企业组织年轻职工来到塞罕坝展览馆参观。
10月11日,蓝天白云下的一片林区里,林场设计院的测量人员正为样方里的树木进行胸径测量,为今冬明春的工作规划打基础;林区外的柏油路上,一位新入职的大学生正挥动着印有防火字样的小旗,不时提醒路过的车辆“注意防火”;而此时的吕振军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在林区巡护了十余公里……
从“林一代”到“林三代”;从荒原秃岭到林海万里;从黄沙漫天到青山绿水……59年间,“塞罕坝”三个字已不仅仅是一个地名,它更是一种奇迹、一种理念、一种精神。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