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哥,感谢您多年来的帮扶,有时间来看看,现在村庄处处透露着现代气息,旧貌换了新颜,道路平坦宽敞,房屋规划整齐,户户灯火明、笑颜开,我们都很幸福!”云南保山龙陵碧寨乡碧寨村村民杨维庄一个情意深深的电话送到了施加义这里……
2016年2月,临近退休的云南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复烤厂老职工施加义又多了个身份——“挂包帮”“转走访”驻村工作队队员。本应颐养天年,等待退休,但他却主动请缨报名来到贫困山区,奋战在扶贫一线。在驻村工作中,他心系贫困群众,舍小家顾大局,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不平凡,用真心真情谱写出扶贫的赞歌,被当地村民称为“用心扶贫的最美人物”。
初到碧寨村,施加义就急着走遍了所有的“亲戚”家。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施大哥”、“老施”。因为他总是带着一顶草帽走村入户,而有了一个更加温馨的名字“草帽哥”。
施加义(右二)在与村民谈心 赵胜洪摄
38个月,越野车换了四条胎,穿破靴子十多双,日行几万步,施加义进驻碧寨村后,多次申请到最偏僻的山外寨驻村,先后16次开展群众工作,常常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
“你这把老骨头,以后少往深山里跑了,没事好好在村委会呆着。”有一次妻子来探亲,望着不到4米宽的崎岖山路,旁边处处几十米深的悬崖,妻子下了“命令。”
听了妻子的话,施加义的“牛”脾气又犯了:“我们是来扶贫的,是来帮助老百姓,不深入一线,不深入老百姓家我们怎么能够掌握第一手情况,怎么做到精准帮扶。”
“我就是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就像弟兄姊妹一样,他们的贫困也和我们自己的贫困一样,有了这个心情才会做得好扶贫工作。”施加义时常把这个信念埋在心底。
村民杨维庄经常嗜酒,妻子离世,家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年逾古稀的老人。听闻这个情况,施加义不厌其烦地到杨维庄家中,一次次苦口婆心,一次次促膝长谈,用实际行动教育感化他。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施加义的引导教育,杨维庄潜藏内心的希望被重新燃起,并放下酒碗,拿起锄头,辛勤耕耘,如今已全身心的投入到移民搬置的建设中。
施加义是个“想法”较多的人,他想到碧寨村产业发展比较单一,且气候和土壤属于亚热带,于是萌发了贡柑种植产业和旅游产业项目致富的想法。很快,他就带着碧寨村12个村小组长、支部书记和当地村民到潞江镇、芒宽乡百花林度假村“考察”、“取经”,探索致富经验。回村后,在碧寨村委会的支持下,施加义开展了贡柑种植和“观鸟塘”的搭建等工作,在碧寨长洼子村建起了贡柑种植示范园,在白花树村搭建了“观鸟塘”。
在他的带动下,如今,百花岭村和白花树村已结成“姐妹村”,“观鸟塘”已迎来了四川等各地游客来观鸟。几年来,“观鸟塘”的设立已充分带动了村内和附近乡镇的旅游产业发展,贡柑种植也已初具规模,贡柑种植16户,面积58亩,有效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碧寨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会深深怀念他。”如今,施加义已经退休,但那段扶贫的日子,始终在施加义的脑海里萦绕。(黄永庄 张涛)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