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白银样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从“试点”到“示范”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康劲 通讯员白家华
引进投资13亿元,建成一所高水平职业技术学院;建成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辐射带动培养技能人才1万多人;评定“星级员工”、技能 “等级制”、优秀员工奖励“积分制”、管理岗位考评“多档制”共同搭建产业工人晋升阶梯……今年以来,作为传统的产业工人较为集中的城市,甘肃省白银市按照“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行动要求,扛起甘肃省产改全面试点市州的重大责任,牢牢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起航定向、破浪前行,努力把“先行”变成“先成”、让“试点”成为“示范”,推动产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打造出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白银样板”。
“两建一改”同步推进,素质技能收入“同步提升”
白银市瞄准建设高质量产业工人队伍大军这一目标,制定2021年工作要点,确保产改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党建、工建、产改同步推进。强化党建带工建,进一步落实政治上带、组织上带、工作上带、作风上带,推进工会组织阵地与党建阵地同步设置,工会管理制度与党建制度同步完善,思想政治引领与党的政治建设同步展开,党建与工建、产改同步考核工作机制,持续优化改革设计,坚持项目化推进,进一步明确责任,力促全面试点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职工素质、职工技能、职工收入同步提升。深化劳动和技能竞赛,突出竞赛重点,规范竞赛程序,完善竞赛激励,实现竞赛内容从“大而全”向“优而精”转变,竞赛程序从“源头把关”向“全程指导”转变,竞赛成果运用从“一次性”向“常态化”转变;探索技能要素、创新成果按贡献度参与分配的机制,推广技术创新、能级工资等专项合同制度,畅通技术人才发展通道,提升集体协商质效,聚焦维护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在服务职工中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
坚持组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同步建设。着力构建覆盖面广、机制完善的组织体系,推动工会组织、工会服务覆盖新就业形态群体;着力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把群众路线贯穿到推进产改等各项工作中去;着力构建精准服务、保障有力的政策体系,完善改革推进的体制机制,推动产改工作不断结出新成果。
加大顶层设计,提升改革成果
白银市制定出台18个配套文件,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制度机制。
聚焦产改要点,从筑牢思想根基抓起,贯彻落实新时代白银市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意见》,围绕学习新思想、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等制定8个方面具体措施,引导广大产业工人听党话、跟党走;从强化党建创新抓起,出台《开展“两提升三争创”活动提高新时代企业党建带工建质量的行动方案》《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创双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推动企业党组织面上覆盖、质上提升;从保障参政议政抓起,提升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选任方面产业工人的比例,市十届人大代表产业工人比例54.2%,比上一届提高1.0%。
聚焦产改重点,出台《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助力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等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拓展发展空间基础性、先导性政策制度,着力在职业培训上求实效、产教融合上求突破、校企合作上求深化。
聚焦产改难点,相继出台《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白银市职工职业技能比赛奖励办法》《白银市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励办法》等制度文件,突出顶层设计,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效果。
构建“立交桥”“加油站”“蓄水池”
白银市围绕技能形成体系、提高技术工人地位和待遇等核心任务,着力出经验、出成果,拓宽产业工人成长晋升通道。
构建产教融合的“立交桥”。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推广“人教岗”模式,引进投资13亿元,建成白银新希望职业技术学院,对全市职业学校布局进行调整,各县区至少有1所规模较大且达标办学的职业院校,完善全市中高职一体化建设,推动属地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结对联合,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发挥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优势,职业院校与外省市43所职业学校合作办学,与150个市内外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累计发放培训补贴662万元,完成职业能力培训1.5万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工作,开展“订单式”培训,给予企业每人每年6000元的培训补贴,提升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抓职业教育启蒙,组织劳动技能教育进校园、中小学生走进职业院校活动,动员有意愿的学生报名市本级技工院校,组织对口高考,巩固“职普比”,中职市域内招生稳定在5000人,市域外输送2000人;落实“双元制”“双师制”联合培养,实现技能人才开发、培养与就业之间的精准对接,产业、职业、专业与就业创业联动发展。
构建技能提升“加油站”。优化“赛”的体系,编制“十四五”劳动技能竞赛规划,明确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工种三个重点,推进劳动竞赛、技能竞赛、创新竞赛三个竞赛,在重大工程开展“六比六赛”、在工业园区开展 “五比五赛”,在非公企业开展 “凝聚力量、实现双赢”劳动竞赛,健全以市级职工技能竞赛为龙头、县区技能竞赛为基础、行业(企业)技能竞赛为补充的三级技能竞赛体系。加快“室(站)”的建设,建成2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与全国2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院士及专家团队进行技术对接,依托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实现了重点行业、优势产业的全覆盖,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凝聚高端智慧;建成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申报成功4所国家级、2所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争取补助资金50万元,辐射带动培养技能人才1万多人;建成45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构建各类创新工作室技术交流、协作共享、合力攻坚的良性机制。凸显“带”的效应,实施技能名师带高徒工程,组织100对以上的“名师带高徒”拜师活动;实施技术攻关协作工程,通过技术攻关沙龙等形式,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技术交流、咨询、攻关等服务;实施技术发明创造工程,拓宽“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内涵,大力开展职工发明专利申请、创新项目孵化、先进操作法推广、优秀科技成果评选交流等活动,推动合理化建议及时实施、产生效益,调动产业工人学技术、比技能、练本领的积极性。
构建技能评价的“蓄水池”。发挥试点企业先行先试作用,引导和支持十家企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白银公司、靖煤公司设立职工培训中心,开展72个职工工种等级评价,认定865人;中集华骏公司、容和集团公司通过评聘“星级员工”,实施技能评定“等级制”、优秀员工奖励“积分制”、管理岗位考评“多档制”,搭建员工晋升阶梯,提供展示舞台;稀土新材料公司、中材水泥公司区分专业技术类工人和管理类员工,分别实行考工晋级和资格认证两种晋升方式,两种机制可以双向打通,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十家企业开展与本企业主营业务直接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推动完成千名以上工人获得包括职业资格在内的职业技能提升资格认定,建立技能水平与薪酬等级挂钩制度,树立“技高多得、多劳多得”的鲜明导向,形成企业得发展、职工得实惠的良好局面。
统筹,协调,合作:提质完善三套机制
一年来,白银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一盘棋”推动产改提质增效。
完善领导统筹机制。白银市委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市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市委年度重点督查检查事项、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市委党建工作和市人才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市“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把优秀产业工人入党纳入全市党员发展总体计划,把职工“五小”发明创造纳入市创新体系,把困难职工帮扶纳入政府帮扶体系,构建起市委统一领导的推进改革大格局。
完善协调运行机制。市委领导小组建立改革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改革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研究审议推进改革的重大事项、重要安排;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沟通协调、重大情况通报、联合调研、信息通报、研究会商等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产业工人改革落实举措。
完善各方合作机制。白银市总工会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研究制定产改实施细则和和配套措施,各成员单位和联络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和任务清单,对标对表抓责任落实、任务完成;建立产改成员单位挂联试点企业制度,负责联系企业产改工作指导工作;产改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集中开展改革落实情况的检查和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察,特别是加强对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指导,对于督察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深入解决,推动改革不断深入。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今的白银市,正在立足新起点、着眼新提升,围绕各项改革试点任务,逐项对标找差,持续在抓好责任落实上下功夫,在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在努力探索破解难题上下功夫,全面提升改革质量效益,切实推动产改走深落实。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