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张恒珍:为技术工人建言,她一直在努力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2-02-20 07:20

  【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原标题:扎根一线近30年,张恒珍委员深知技术工人的需求——(引题)

  为技术工人建言,她一直在努力(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菁

  春节前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技能大师、茂名石化公司首席技师张恒珍一直忙着在不同企业和工友中征求好建议。“今年我将继续为技术工人争取利益,尤其关注技能提升方面的问题。”

  扎根一线近30年的张恒珍,从只有中专学历的普通女工成长为全国乙烯行业的技术“大拿”。一路走来,她深知技术工人对地位和技能提升的渴望。成为全国政协委员以来,她几乎每年都提交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相关的提案。

  “晋升的天花板导致部分高技能人才工作积极性不高,而待遇问题又导致一些有经验的技能人才有‘另谋高就’的想法。”在与工友的日常交流和相关企业的调研中,张恒珍发现,一方面,不少高技能人才想转岗到专业技术或经营管理岗位,摆脱“工人身份”;另一方面,许多年轻人不愿意进企业当工人。

  2019年,张恒珍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的提案”,建议打破高技能人才晋升天花板,拓宽能上能下的技能操作人才成长通道,同时,完善人才绩效考评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收益分配机制。这些建议很快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答复,并逐步推动落实。

  2021年,张恒珍参与了全国政协组织开展的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调研。她实地走访了江苏、重庆等地,倾听企业、职校、工人、学生的声音。

  “从普工到高级工,什么级别的工人都缺,什么工种都缺人!”张恒珍回忆道,调研中,她感触最深的就是企业的“招工难”问题。这让张恒珍疑惑:从校到企,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张恒珍走访了多家企业和职业院校探寻答案。她注意到,长期以来对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企业的积极性相对较弱。以新型学徒培养制度为例,对学校而言,这一制度提高了培养人才的效率,增加了学生的对口就业率,学校热情较高。但对企业而言,要定期向培养学徒的师傅支付津贴,向学徒支付工资,而学徒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培养才能反哺企业,因此企业热情不高。

  “要更加重视产教研、政校企的深度融合。”张恒珍认为,要通过多维融合,完善职业技工院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有效机制,建立政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激励引导作用,减轻企业负担。

  今年,张恒珍把目光投向了高危行业工人的安全技能。“比如我们石油化工行业,很多一线工人都是农民工,他们上岗前接受的培训比较少,尤其缺乏安全培训。”

  “为技术工人建言献策,我会一直努力。”张恒珍说。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