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咱产业工人也能当经理”

来源:光明日报
2022-04-17 08:34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5年来”

  原标题:“咱产业工人也能当经理”

  光明日报记者 党文婷 严圣禾

  “俺们现在已经用上三轴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了,正在参与研发六轴的大型电焊机器人,德国、日本都还没攻克这个技术哩!”近日,中建科工广东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焊接培训中心主任白新涛高兴地告诉记者,22年前,他从老家洛阳来到深圳打工,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攒够钱买一台手扶拖拉机帮衬家里,“今天的日子,做梦也没想到,咱产业工人也能当经理”。

  浓郁的乡音未改,但白新涛的人生轨迹却与深圳这座“创新之城”的发展路径深深重合,他的想法和行动,都更加“敢闯敢试”,有种不服输的深圳气质。

  2000年,白新涛进入当时的中建钢构,从最基础的电焊工做起。“那时候就特别认真,每件活都一定要做得跟十几年工龄的老师傅一样好。”白新涛说,两年后,他因为优异的表现被提拔为班组长,之后的10年,他又从车间主任、培训负责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家里人都说深圳好。”白新涛的职业经历,与他个人的勤奋有关,也和深圳政府、企业长期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和发展密不可分。作为全国第二批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城市的深圳,近年来在“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试点项目中采取了不少创新办法,出台涉及技术工人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相关制度文件近30个,全方位为产业工人改革提供制度支撑。

  “焊接工这个行业啊,外面不知道,其实发展可快了。”白新涛说,“现在建楼房,钢板的标准越来越高,焊接难度越来越大,这对技术工人的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深圳平安金融中心、港珠澳大桥联检大楼的建设,咱都去干过。”提起那些参与过建设的建筑,白新涛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举个例子,以前的钢板在室温下操作就行啦,现在的基本都要加热,要150摄氏度以上才能去干活。赶上广东的夏天,你想想有多艰苦。”白新涛回忆起最难的一次作业,仍然记忆犹新——“广州东塔的侧翼钢板有400毫米,要完全焊牢、焊漂亮了,俺们是想尽了一切办法。”

  这些年来,我国的建筑业、制造业发展突飞猛进,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政府和企业都特别重视培训教育。”白新涛说,许多年前,深圳的政府就面向企业组织过“优秀班组长”培训,还为企业和职业院校牵线搭桥,带来很多培训的机会,他也因此取得了大专学历,现在正攻读在职本科。

  据了解,近年来深圳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截至2021年10月底,已开展补贴性培训约162.5万人次,有力提升了劳动者素质。此外,深圳还支持企业开展员工技能等级自主评价,共82家企业、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技工院校开展自主评价,4.2万人获发技能等级证书,让产业工人们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了畅行的“金字招牌”。

  “咱企业内部也把培训作为发展的重要环节,考证培训、考级培训、安全培训、特殊作业资格证培训一年到头特别多。现在还开办了校企合作定向班,每年都培养30名年轻的焊接技术工人,让咱的队伍更知识化、年轻化。”白新涛说。

  “谁说现在年轻人不能吃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过去干活苦那是没办法,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了,年轻工人有条件也有资本,动动脑子就把活干了。”白新涛说,用上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不但效率更高,还能避免恶劣的作业环境。

  结合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和重点工程项目,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正是深圳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最主要的方向和特色之一。

  “和一般处理机械重复任务的机器人不同,焊接机器人每次面对的任务都不一样,所以很难开发。咱现在的目标是让机器人能够根据检测任务需求,自动生成一整套焊接方案,多大电流电压,啥时候分道、分层,多高温度,全都明明白白。”如今,白新涛和研发团队一起,正把多年来积攒的实践经验数据化,向研发世界首台六轴焊接机器人发起冲击。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