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杨应标:工匠之路来自市场和客户最迫切的需要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2-04-27 07:43

  原标题:

  杨应标:工匠之路来自市场和客户最迫切的需要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叶小钟 通讯员 黄嘉莉 田花 

  30度高温的房间里,一位职工正在角落里,用铁锯打磨着零件,抛光工艺做得极致,仿佛是新出厂的一样——他叫杨应标,是广东中山石油分公司计质量管理员,先后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被中国能源化学地质工会评为“大国工匠”,获得中国石化销售企业首批“卓越匠人”、中山市“十大工匠”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智慧在现场,智慧在一线。

  作为最贴近市场的销售企业员工,杨应标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自己走上“工匠之路”来自市场和客户最迫切的需要。

  将自己关在工具间两个星期

  从加油员做起,杨应标一直工作在加油站一线。按照常规流程,加油站油罐管线改造后,都要经过抽油、注水、排空、再重新注入油品。这不仅需要租赁油罐车存放油品,还会导致油站停业一段时间,影响销量。杨应标精准地察觉到此中创效之处——只要有个容器替代存油的罐车就可以实现直接回罐。

  杨应标开始琢磨如何通过外置容器实现存油回罐。为了攻破容器具有油水分离功能这一难题,杨应标自己将自己关在油站的工具间整整两个星期。逐一研究了分线器、密闭接头、卸油口、排水口、过滤网等十多个配件,逐一打磨最经济、最合适的尺寸和材质,成功发明了三头分线器和油水分离桶新式排空设备,不仅可以解决管线改造排空作业导致的耗时长、油气污染重的问题,还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对油站营业的影响。该项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被推广到全省应用后,每年光节省外租油罐车费用就达到600万元。

  17年发明技改设备20多项

  按照加油站数质量管理要求,每月加油站开展油枪自校。用标准罐校验,每把油枪校验一次都要耗上100分钟以上,还要两个人一起操作,费时费力的同时,回罐过程中还可能会发生罐体倒伏,油品泄漏的风险。杨应标针对这个痛点,带领着团队研发了一个油品高效回收装置。这个装置除了20升标准罐外,还配置了储油箱、固定支架(储物格)、手摇泵、手推车、管线、阻火器、静电报警器等20多个附件,浑然一体。

  为了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便利性,杨应标还贴心地开发了水平调节器,使得在不平整或倾斜地面操作也不会影响校验结果。新改造的阻火器呼吸阀的浅V形储油箱,彻底解决了操作过程中油气蒸发和余油卸不尽等问题,完美实现了“一人操作、多次校验、一次性回罐”的高效操作。这个回收装置投用后,单枪校验时间缩短到25分钟以内,按照全省2300座加油站的检测量计算,相当于每年增加了超过55万小时的油站销量。

  从2010年起,杨应标相继发明了尾气处理液加注器、埋地余油管线回收装置、密闭式接卸油油品质量外观检测装置等20多项技改设备,为企业直接创效超过千万元,他也成了广东石油闻名的“技改专家”。

  “卖油郎”不只能卖油

  刚过不惑之年的杨应标事实上已经是“老师傅”了。

  坚持“亲手带,一起搞”的精神,杨应标连续3年开展了36期油品数质量脱产培训,选拔出30多名有创新精神,有干劲的一线员工加入技改项目。这些来自一线的员工深谙流程操作的痛点,提出的技改和创新方案不仅“接地气”,还直达痛点,能迅速解决现场效率不高,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2019年,以他名字命名的“杨应标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工作室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广纳贤能,吸引了大批充满活力的技术能手加入。每周定期的研讨会、动手班,每月发起“专家视角”的设备巡检,4年来,创新工作室培养了10多名优秀技师和青年技术骨干,孵化出了6项技改和发明成果。其中的杨祈辉、司佳佳还获得了中国石化“技术能手”“青年岗位能手”“中山市劳模”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有的还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开辟了专项攻关工作室,将创新精神的种子播撒到更广阔的空间。

  17年的用心与专注,杨应标从加油员成长为“大国工匠”。他说:“我成长的这17年,也是石油销售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卖油郎’不只能卖油,还能从技术层面破解制约企业扩销增效的难点,发挥技能人才应有的作用。”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