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感悟从“敦煌女儿”到古建工匠的坚守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强调,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从良渚古城遗址到大运河文化带,从敦煌莫高窟到岭南古建筑……当悠久文明的传承,不再仅仅以史书呈现,每一处历经沧桑的文化遗产,都将镌刻下文化自信的印记。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这些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展示者,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鸣沙山下、宕泉河边,敦煌莫高窟静立千年。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进步应负的责任。有人说,“没有10年,进不了莫高窟的世界。”而她,从未名湖到莫高窟,从“自投罗网”到日久生情,从满头青丝到白发苍苍,她用将近一个甲子,走过无数敦煌的洞窟,也走完过自己的文化苦旅……她就是被称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之一。守护当如“樊锦诗”,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坚持以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自觉,努力使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老遗产重新焕发出熠熠光彩,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五岭以南、珠江水系,一砖一瓦皆显岭南特色。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2200多年建城史下的岭南古建筑,既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有这么一群古建工匠,穷其一生娴于一技,以手中灰白,塑屋脊缤纷;用一扇满洲窗,洞察岭南情。在一砖一瓦、一雕一琢、一笔一画之间,用一双双手诠释匠人的一生。他们是岭南古建守护者,也是无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之一。传承即是保护。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文明传承、文化延续,需要我们善于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更多采用“绣花”功夫,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如此,我们才更有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者。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这是每位守护者、传承者应自觉担起的神圣使命。一方面,要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同步做好我国“古代文明理论”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转化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出土文物和遗址的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从而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也意味着我国的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代代的守护者、传承者、展示者坚持那份“择一事、终一生”的信念,一代接着一代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事业就有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历史文脉必能更好传承万代。(陈文杰)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