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我军院校建设对接未来战场加速转型

来源:中国军网
2022-08-13 10:4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非凡十年

原标题:立起为战育人鲜明导向 大兴研战教战学战之风(引题)

我军院校建设对接未来战场加速转型(主题)

解放军报讯 记者张琳、特约记者王微粒报道:高温酷暑,练兵练将正当时。天山上空,战机呼啸,一场联合体系演练拉开帷幕;黄海海域,战舰列阵,一场全要素实战化演训激战正酣;雪域高原,尘土飞扬,一场战备拉动示范性训练迅速展开……这3场实战化演练的指挥员,一个多月前同时毕业于国防大学联合作战指挥培训班。不同时空下的练兵轨迹,勾勒出一幅新时代人才强军的恢宏画卷,映射出军事院校为战育人的奋进步伐。

海军航空大学飞行学员驾驶歼-15舰载机进行阻拦着舰训练。(资料图片)姜 涛 摄

治军先治校,强军必强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始终把院校建设摆在优先发展位置,鲜明提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对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开启了军事教育新的历史征程。

强军10年,我军院校建设对接未来战场加速转型,院校同部队对接更加精准,课堂同战场衔接愈发紧密。

课程对接战场。10年来,各军事院校重塑课程体系,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为战育人的风向标更加清晰。国防大学着眼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开设《联合作战概则》《联合防空作战》等课程,国防科技大学数十门课程全部源自一线部队“需求清单”,火箭军工程大学开设《联合作战基础知识》等课程,搭建联合作战实践参与平台……一张张课程表,浓缩着院校为战育人的转型历程。“院校学习强度大、转换快、难度高、要求严,逼着我们把小班教学当作一场联合作战来打。”国防大学一位学员说。

教员直奔一线。10年来,院校与部队深入构建联合育人机制,教研人员“自带干粮上演兵场”,助力战斗力提升;部队指挥员被聘为客座教授,实战技能冒着热气进入课堂。一场场“双向奔赴”扩大了联合育人的“朋友圈”,成就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陲,从高原戈壁到边关海岛,从短则一个月到长则大半年,院校教员奔赴演兵场的脚步越来越匆忙;从紧贴作战任务需求开展前沿基础研究和装备预研,到与官兵同吃同住同攻关破解作战难题,从帮助部队“把脉问诊”训练模式改革、战法创新和武器装备作战运用,到聚焦重大现实问题开展传统作战样式创新和新域新质力量运用研究,院校教研的准星与实战的靶心对得越来越精准。

学员直面战场。10年来,一批批朝气蓬勃的新型军事人才从院校走向部队、走向战场。这几年,军队院校招生专业布局持续优化,支撑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未来智能化战争需要的新兴专业比例进一步加大。大一组织手榴弹实投,入伍即闻硝烟味;大二综合实践教学,模拟红蓝对抗;大三上高原赴沿海进大漠,在多种环境中经受历练;大四组织综合演练、实战化演习,在多兵种联合训练中上好岗位必修课……这是空军工程大学学员的受训之路,也是新时代军校学员走向战场的足迹缩影。打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部队需要什么就练什么——在部队建立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征集联系点,引导研究生学员把论文写在备战打仗主战场;安排学员嵌入战区联指岗位实习,围绕某作战行动开展指挥所演习;将学员编入部队,嵌入导演部、红蓝方部队,接受实战化演习淬火。

夏日,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某实验室内,教员蓝强正在进行科研攻关。他曾经的同学有的担任一线作战指挥员,有的成为新质作战力量业务骨干。9年前,还是学员的他们在国防科技大学校园里接受习主席检阅;9年后,又一批毕业学员走出校门,他们高喊着“强国有我、强军有我”的誓言奔赴部队,成为强国强军的新生力量。

短评

强军之道 要在得人

张 琳

强军兴军,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院校教育是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对我军院校建设高度重视、寄予厚望,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11月27日,习主席出席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把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全军院校牢记习主席教诲和重托,立德树人、为战育人,锐意改革、加速转型,谱写了新时代军事人才培养的崭新篇章。

人才准备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既要坚持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来筹划,着眼履行新时代我军使命任务来推进,又要坚持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一切教研活动向打仗聚焦,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大兴研战、教战、学战之风,把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落实到位,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汇聚起人才强军的磅礴力量。

责任编辑:石婷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