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十年答卷
原标题:
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引题)
赋彩新时代美好生活(主题)
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1613年5月19日,旅行家徐霞客游览天台山,留下游记名篇《游天台山日记》,成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几百年前,文化和旅游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为标志,文化和旅游从相交到相融,形成了一幅“诗和远方走在一起”的新画卷。
贵州省毕节市跳花坡景区的民俗文化表演。新华社发
游客在甘肃兰州新区临港花海游玩。新华社发
浙江绍兴安昌古镇成为人们体验江南水乡诗意生活的好去处。光明日报记者韩业庭 摄/光明图片
1.以文塑旅,旅游因文化而成精神之旅
身着霓裳羽衣的美人,徜徉在紫色花海中,一举一动都是东方韵味;身穿汉服的孩子们,拨弄古筝之弦,空灵的筝声令人心旷神怡。
近日,甘肃省临泽县丹霞口文旅小镇举办七夕传统民俗文旅活动。游客们或驻足观看,或举起手机拍照,返程途中,还不忘发个朋友圈。
近年来,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景区开始为自己的旅游产品注入更多文化元素,让产品更具生命力和吸引力。比如,今年暑期以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景区推出苗族迎宾礼仪十二道拦门酒(迎宾茶)、手工刺绣展示、古法造纸展示、品雷公山茶等非遗体验项目,以及学苗语唱苗歌、苗家农民画创作体验等26项形式多样的民风民俗和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这些活动让该景区赚足了人气,暑期日均接待游客量达2万余人次,当地旅游业由此实现井喷式发展。
专家表示,文化融入旅游的过程,不仅是提升旅游产品魅力的营销手段,也是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底蕴。近年来,“亚圣”孟子故里邹城市将儒家传统礼仪活态展示与体验作为重点,推出成人礼、开笔礼等一批国学文化体验项目,打造出孟子的成长之道、修身之道等10条研学旅游线路。每逢假期来临,孟庙、孟府都会成为研学游的热门目的地。“研学游不仅是看风景,更是孩子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一位游客说,“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他从小就跟孩子讲过,但孩子却似懂非懂,带孩子实地体验可以更直观地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以旅彰文,文化因旅游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
广西北海旅游胜地涠洲岛上有个网红打卡地,那是一座由珊瑚石民居改造而成的智慧书房。书房藏书3000多册,24小时开放,而且可以自助借阅。很多游客都把这里当作歇脚地,看书、赏风景、品咖啡三不误。涠洲岛智慧书房因此成为广西文旅融合、旅游提质升级的创新典范。
一直以来,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着服务特色不够、服务效能不高的问题。广西北海将图书馆搬进景区,既为景区增添了文化底色,也让公共文化服务触达目标人群,提升了服务效率。“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文旅融合的创新探索,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北部湾图书馆联盟秘书长、广西北海市图书馆馆长李道海说。
除了图书馆,博物馆等场所也纷纷搭上文旅融合的快车,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江苏苏州,游客可以跟随苏州博物馆“寻找唐寅的足迹”,畅游唐寅走过的九鲤湖,感受唐寅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体验“吴门画派”的文化内涵。在北京市东城区,游客可以体验“寻迹”“跃动”“腔调”“骑迹”等“故宫以东”系列主题旅游产品,跟随由艺术名家、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老北京组成的“文化主理人”,体验地道北京味儿。
在非遗保护传承实践中,“非遗+旅游”已成为一条重要经验。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例,在各地举办的数千项活动中,“非遗+旅游”相融合的特色活动备受关注,带动文旅消费的同时,也打造出一片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风景。比如,江苏推出20个“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在景区内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通过提升非遗项目融入性、互动性和代入感,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非遗活态魅力。非遗进景区,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让“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成为可能,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姿态融入大众生活。
3.雏形初现,呈现文旅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要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让‘诗’和‘远方’实现更好联结、共创美好生活。找准契合处、联结点,形成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为文化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在日前举办的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上,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如是说。
其实,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已经雏形初现。今年6月,敦煌研究院携手腾讯成立“文化遗产数字创意技术联合实验室”,双方将联合打造线上全真“数字藏经洞”,逐步构建出藏经洞的“数字文化世界”,让游客以互动沉浸式体验的方式穿越历史,与不同时期的人物对话互动。其实,除了“数字藏经洞”,“云游敦煌”“数字长城”等以数字科技为支撑的文旅新产品(项目)也纷纷涌现,彰显着文旅融合的前景和活力。
最能代表文旅融合新业态的可能是文旅演艺。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到2019年,我国旅游演艺节目从187台增加到320台左右;旅游演艺场次从5.3万场增长至14.7万场。与旅游演艺市场扩容相伴的是文旅演艺行业的转型升级——由原来1.0版本的剧院式演出,演变为2.0版本的实景演出,再递进到3.0版本的互动式高科技演出。
新型文旅演艺作品,能够在几十分钟里,对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进行全面立体呈现,且打破常规演出模式,让演员深入观众当中,让戏就在观众身边演。《重逢晋城》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在穹幕光影特效中,观众坐上“重逢电梯”,进入千年时光隧道。长平之战、程颢书院、古堡之战、六福客栈、矿区大院、潞绸布庄等一个个晋城历史上的著名场景和场所,依次再现于观众眼前,让观众在几分钟内“穿越”千年历史。
“新型文旅演艺是提供给旅游者,供他们休闲娱乐的文化产品。作为文旅产品,仅在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并不一定能成功,还必须给游客带来独特而综合的体验,那样才能让游客选择前往体验,进而产生实实在在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北京市旅游行业协会文创分会执行会长马克说。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