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为“大国工匠”(主题)
——来自首届大国工匠论坛的报道(副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郑莉 郝赫 方大丰
这是一场顶尖工匠云集的盛会,这是一次聚焦培育高技能人才议题的高峰对话——
2022年9月2日,以“匠心逐梦·强国有我”为主题的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在湖南长沙拉开帷幕。论坛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是我国首次为“工匠”举办的全国性论坛。
论坛上,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近60位大国工匠与有关部委领导、专家学者、工会干部和企业家代表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相聚一堂,共同关注着一个与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实现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的深刻议题:如何为国家培育更多优秀的工匠人才?如何吸引广大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图为开幕式现场。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窦菲涛 摄
能工巧匠的进阶之路
手握一杆焊枪伴一生,被誉为“钢铁裁缝”的“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突破极限精度为火箭铸“心脏”的焊工高凤林;行走在特高压线上守护万家灯火的电力工人王进;为国之重器不再受制于人而“战斗”的机修钳工王树军;在码头百米高空驾驶起重机“穿针引线”的桥吊司机竺士杰……
一位位在青年技术工人心中如“明星”般闪耀的大国工匠,成为论坛的主角。他们讲述着平凡岗位上创造的非凡业绩,展示着用汗水和智慧练就的一身绝技,更走出了一条属于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的进阶之路。
2021年6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手将沉甸甸的“七一勋章”授予艾爱国,这是对这位老技术工人的最高褒奖。
53年前,19岁的艾爱国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刚筹建的湘潭钢铁厂,从此坚守在焊工岗位上,与电光火花相伴日日夜夜。一路走来,他曾经遇到过很多“拦路虎”,攻克了不计其数的难关,付出了无法估量的艰辛与汗水。如今,已至古稀之年的艾爱国仍然以焊接顾问的身份带领团队攻关、培育焊接精英。
“做事情做到极致,做工人就要做到最好。作为一名焊接工匠,我就想做一把永不熄灭的‘焊枪’,党的事业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献出全部光和热。”站在首届大国工匠论坛的舞台上,艾爱国将数十年的职业生涯浓缩成5分钟的主旨演讲,讲述初心与信念。
“时代给了我们展示技艺的舞台,只要立足岗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就一定能够成为国家需要的工匠人才。”艾爱国说。
包起帆是许多大国工匠的偶像。他并没有止步于“抓斗大王”的美誉,而是在技术创新的征程上一路高歌猛进:从一名平凡的码头装卸工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双百人物、改革先锋,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130多项技术创新,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2015年,包起帆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摘得3枚金奖,这也是他在国际上拿到的第36枚发明金奖。闭幕那天晚宴上,日内瓦发明展组委会主席看到他28年前获得的金奖资料,感到惊讶:一个中国人28年前在日内瓦拿金牌,28年后居然还有发明获奖。
包起帆说:“我没有什么诀窍,从工人到工匠,持续不断的学习成了我岗位创新的源泉。产业工人要走通从工人到工匠的成才之路,关键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2017年,上海市总工会与上海开放大学共同组建了上海工匠学院,包起帆成为首任院长,近50位院士、教授、专家、劳模成为特聘教授,其中有“人民教育家”于漪、“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两院院士褚君浩和吴志强、当代雷锋郭明义、大国工匠王曙群等。目前,学院的“工匠研修班”已累计培训各级各类工匠共计1318名。
“好工匠是育出来、带出来的,也是钻出来、赛出来的。”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周农表示,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看似前进一小步,其实迈进一大步。
为了助力工匠“一大步”的成长,湖南工会与发改、教育、工信、财政、人社等部门密切配合,推动1200余家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培养;着重抓培育湖湘工匠“百千万”工程,用5年时间建立100个工匠培育竞赛基地、1000个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1万名高技能领军人才和劳模工匠师徒“结对子”,等等,致力于为工匠人才铺就不断成长的进阶之路。
图为与会者就“《职业教育法》与大国工匠培养”主题深入研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窦菲涛 摄
吸引年轻人走进工厂、沉在一线
论坛设置了两个研讨交流主题:“职业教育法与大国工匠培养”“社会环境营造与大国工匠培养”。这样的议题切中了培养大国工匠的两个关键点——教育与环境。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5年来,涉及产业工人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特别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提出“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愿景一度成为关注焦点。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林宇介绍,职业教育是培育高技能人才队伍的一个重要途径。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已经从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发展为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
据了解,我国现有职业院校1.13万所,在校生人数超过3000万人,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
在数以万计的职业院校中,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针对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进行了独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
先后与上汽通用、保时捷、宝马、北京汽车、上汽大众、中国中车、南方航空等20余个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在校内建立16个员工培训中心和4个产业学院;共同开发订单课程、员工培训课程,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获得企业相关资质认证;依托深度合作企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培养比例达40%以上……在一一列举近年来技能人才培养成果时,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尹万建对发挥职业学校优势,培育更多大国工匠充满了信心。
而同样对职业教育满怀憧憬的,还有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向文波和上海市机电工会主席朱兆开。
“职业教育法中,‘企业’出现47处,相关条款26条,明确要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推动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向文波认为,这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高校和企业“双主体”时代。
重视职业教育就是重视产品质量,就是重视企业发展。基于这一认识,三一集团独资举办了一所全日制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超过1万人,并成立企业培训中心,在教育部、人社部、住建部的支持指导下开展员工技能鉴定、职业教育培训与职业等级认证。
而上海市机电工会建立的李斌技师学院,早已发展成为“培养工人成长的摇篮、工人技能晋级的平台、高技能工人培养的基地”。朱兆开介绍,李斌技师学院坚持“学校+工厂、学历+技能”的办学方针,开展产教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和工人技能培训需求进行办学,每年培训技能工人达到1万余人次。
“成就工匠人才要选好胚子、搭好台子、架好梯子。然后就是用心浇灌,静待花开。”向文波说,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需要企业的“工匠情怀”,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工人薪酬体系,让技术工人的价值得到保值增值。
如何吸引年轻人走进车间当产业工人?对于这个现实问题,南开大学教授王星认为:智能制造时代的工匠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磨炼才能养成。“各级政府在重视奖励高技能人才的同时,更要重视对普通岗位和普通产业工人的社会支持和社会保护,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尊重和依据技能形成的规律出台相关实施办法,这对于解决工匠培育问题很关键。”
对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二级巡视员张达表示,高技能人才和工匠人才的培养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工会一同创造良好环境。特别是要制定更好的政策做到吸引人、培养人、选拔人。
近年来,聚焦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的改革措施。如,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入开展“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制定出台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大规模开展以工代训和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政策,加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健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支持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等等。
在论坛上,长沙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罗缵吉介绍了探索出的有效经验——
为进一步优化工匠人才的政务服务环境,长沙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着力点,部署实施政治引领、素质提升、作用发挥、福祉促进、支撑保障等“五大行动”,并持续开展“十行百优”“融城杯”“星城杯”等职业技能竞赛,投入63.98亿元推进产教融合,出台《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若干政策(试行)》《长沙市激励关怀“长沙工匠”政策措施》等,不断优化工匠人才环境。
“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讲好劳模故事、劳动故事、工匠故事,唱响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主旋律。”大家一致认为,不断提升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自豪感和社会认可度,才能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工厂、沉在一线。
图为与会者就“社会环境营造与大国工匠培养”主题深入研讨。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窦菲涛 摄
成就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力量。如果把制造业的人才队伍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科学家、工程师和技能人才。科学家提出问题和思路,工程师画出蓝图,但真正让蓝图变为现实的,是大量的技术工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姜涛的一席话在与会者中产生共鸣。
“科学家、工程师、技能型人才都是同等重要的。”姜涛说,大型设备都是由几千个零部件组成的,就算模型设计好、图纸规划好,如果造不好,依然会失败。
姜涛列举了2017年我国长征5号遥二火箭发射失利的事情。那之后的两年多时间,被我国航天人称作“至暗时刻”。为了找到发射失利的原因,我国航天人梳理了400多个环节,开了600多次研讨会,进行了1000次以上的科学计算、逻辑推理和地面试验等,终于解决了问题。每一次实验,都需要技术工人对零部件进行加工,不计其数地操作机床、挥动焊枪。“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后面这几年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姜涛诚恳地说。
大国工匠是产业工人的核心骨干,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对此,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楼齐良深有感触:中车的工匠创造了“万根接线无差错”“千米焊缝无缺陷”“环口焊接七步法”,他们始终专注品格、品质、品牌,以“至拙”的干劲,打造“至巧”的产品,有力支撑了世界一流企业建设。
在40多米高、8平方米大的桥吊司机室里,竺士杰熟练地操作着控制台上的手柄和按钮,着箱、闭锁、拉升、落箱、开锁……1分钟,一个集装箱的装卸便完成了。
这位宁波舟山港码头上的吊车司机始终记得当年技工学校老师的一句话,“‘栋梁’有‘栋梁’的用途,‘烧火棍’有‘烧火棍’的用途。为社会作了贡献的,都是人才!”当时竺士杰就想:就算当一根好使的“烧火棍”,有一天也可以成长为撑起一片天地的“栋梁”。
24年后,竺士杰跻身行业“翘楚”——凭借一手绝活,被企业聘任为首席技师,享受每月6000元的技能津贴;当选为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转评为浙江省首批高级工程师。但他仍在为当好“栋梁”而努力着。
用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这成为大国工匠们的不二选择——
艾爱国带过的徒弟不下600名,大部分都成为大型企业的骨干,仅湘钢高级工以上的焊工,有80%都跟他学过技术。看到徒弟们精湛的技艺,艾爱国坚信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好、党和国家的事业会更加繁荣昌盛。
这些年来,包起帆应邀先后作了500多场先进事迹报告、近300场有关创新成果和经验的技术交流和推广。经他辅导获得国家奖励的创新成果如滚雪球般越来越多:“我把一线工人得奖视同自己得奖,一线工人的进步就是我的进步。”
今年5月,浙江海港工匠学校成立了,竺士杰担任“工匠成长营”导师,“我想成为传递工匠精神的火炬手,发挥好劳模工匠作用、带出更多优秀技术工人。”
论坛接近尾声,但关于“培育大国工匠和工匠人才”的讨论将一直持续下去——
“采取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的举措,为大国工匠和技能人才提供更好的激励保障”;
“着力构建人人皆可成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格局、健全技能劳动者尽展其才的使用机制、完善科学有效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加大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力度”;
“设立大国工匠专项经费,提高工匠技能人才在劳动模范和先进代表等评选中的名额比例”;
“加强走访慰问,为技能人才开展健康体检、组织疗休养、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等,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
“要让大国工匠和技能人才的技能经验惠及更多劳动者,在言传身教中引导更多职工提高技术技能水平”;
“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切实把一线技术工人的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经济社会效益”……
热烈讨论在与会者心中形成共识,以更大力度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应成为从政府、工会到企业、社会的共同行动。
(中工网长沙9月2日电)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