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和党的重要使命等维度出发,阐述了共同富裕的理论地位,明确了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领导者、受益者、依靠力量、实施途径以及外部保障等。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深刻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随着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融入我国现行的政策体系,在现实生活中,“共同富裕”这一政治经济术语已成为人们生活话语中的高频词,如何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伟大事业也成为摆在各部门各地区各群体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大国工匠是共同富裕事业的重要参与者、评判者和受惠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从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核心动力和重要保障三个方面共同着力,成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一、大国工匠以辛勤劳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辛勤劳动是包括大国工匠在内的劳动人民的鲜明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则是“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大国工匠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出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前提。
从理论上看,劳动是财富生产的基本源泉之一。自人类社会诞生起,一切生产资料和用于生存、发展、享受的生活资料,都是通过劳动过程创造的。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对自然界、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科学的界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劳动是财富生产的基本源泉,但并非唯一源泉,现代社会中的财富“生产—积累—再生产”过程就是人通过活劳动对其他生产要素如土地、资本等进行调节和整合,使之在有机结合中共同发挥出最大潜力的过程。正是基于这一观点,马克思指出:“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在对未来自由人联合体的构想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了辛勤劳动对共同富裕所具有的基础性意义,他指出:“在人人都必须劳动的条件下,人人也都将同等地、愈益丰富地得到生活资料、享受资料、发展和表现一切体力和智力所需的资料。”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作为主体性需求的劳动开始回归它的本原。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得到巨大激发,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勉励广大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劳动一直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渠道,是实现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奇迹的主要动因。大国工匠是我国劳动人民中掌握更多技术的优秀群体,从事着复杂劳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大国工匠通过分工和协作,创造出巨大的财富,极大地丰富着我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大国工匠以创造性劳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创造性劳动是大国工匠最为鲜明的群体品格。大国工匠通过发展自身独特的技术优势,以创造和创新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核心动力。大国工匠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没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共同富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近年来,我国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直在上升,2009年为39%,到2020年已经增加到60%。在新发展阶段,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成功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决定因素就是劳动力素质。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无论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建设制造强国,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大国工匠都是其中重要和直接的推动力量。
大国工匠通过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从而提高收入水平,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马克思早就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较少地得取决于劳动时间和已经耗费的劳动量,较多地取决于在劳动实践所运用的动因力量,而这种动因本身……它们的巨大效率……又和生产它们所花费的直接劳动时间不成比例,相反地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决于科学在生产上的应用。从历史上看,科学技术和教育水平的提升都会直接提高工人的收入水平。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的测算,1929—1959年,美国教育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3%,在劳动工资增量中,有36%~70%来自工人增加教育的收益。很多针对近十几年发达国家“新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技术进步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呈现正相关,技术进步和知识资本化是摆脱贫穷、实现生活富足的重要依托。经济学家李实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库计算的结果显示,过去10年中,我国人力资本(包括个人受教育程度等)对个人收入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也越来越大。按照家庭年收入10万元至50万元的标准计算,目前我国有4亿多人为中等收入群体。截至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5000万人,这些技能劳动者大多已经成为中等收入群体。但应当承认,在我国7.46亿(2021年数据)的总就业人口中,技能劳动者占比不足30%,5亿多劳动者仍然主要是从事技术含量低、收益回报率低的简单劳动。在新发展阶段,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将一直都是具有稀缺性的生产要素,而且稀缺度可能还会上升。为此,要持续扩大大国工匠群体的规模,持续扩散脱贫攻坚中的“扶贫先扶智”经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推动全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设好终身学习型社会,加快低收入群体的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不断增强致富本领,努力使数亿低收入群体通过掌握和利用知识技术接续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最终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分配结构。
三、大国工匠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良好社会氛围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一次全方位的深刻改革,既急不得也等不得,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这场全方位的改革中,如果各社会群体没有对打破利益固化状态达成共识、没有形成利益协商的传统、没有形成利益让渡的心理预期,无法形成“勤劳致富”“团结奋斗”等社会共识,经济社会发展就会丧失活力,改革推进必然会困难重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促进共同富裕舆论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防止急于求成和畏难情绪,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大国工匠以其独特的职业精神和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共同富裕事业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重要保障。
从职业精神看,在当代中国的劳动过程中,有两种极端现象严重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活力的涌现。一种是“996”现象,这种现象不仅在制度层面违反相关法规,而且将劳动者视为客体,将劳动完全视为商品,其本质与马克思指出的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社会形态中的“劳动异化”和“虚幻的共同体”类似,由于不符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必然会危及社会公平正义,进而从根源上挫伤社会发展活力。另一种是“躺平”现象。有一些“躺平”现象有“内卷”这一外部根源,但更多的躺平现象与“等、靠、要”的作风有着直接的关联。大国工匠以其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全面诠释了新时代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丰富内涵,树立了理性平和、奋发向上、技术报国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和带动全体人民通过共同劳动扎实推动我们的共同富裕事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激活其他行动主体的独特优势,通过优势互补和融合,培育出一个既有共识又有活力的促进共同富裕共同体。大国工匠的主体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已经融入这一群体的血脉之中。要更好地激励大国工匠参与共同富裕共同体建设,更快更好地形成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社会共识和社会合力,从而在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王道勇,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