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和基础保障,也是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宁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整体向好,但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和《关于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的具体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注重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建设培育,全面提高我区技能型产业工人的能动力与创新力。为此,宁夏工会理论研究课题组围绕宁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基本情况、工作特点、存在问题,进行了问卷和实地调查。
一、宁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宁夏全区已建工会单位拥有职工122.9万人,工会会员120.5万人,有县以上地方工会29个,产业工会(工委)10个,基层工会组织达11740个,基层工会涵盖单位达25387个。产业工人覆盖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等40余个行业。其中,技术型工人约占整体产业工人的17%,其中80%的工人在非公企业从事技术工作,89%分布在建筑、服务、纺织、采矿等产业。总体来看,全区的技能型产业工人数量明显不足。
以银川市为例,全市仅有6000多名产业工人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高级技师仅有604人。调查发现,全区职工学历为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的占比为44.75%,技能型人才总量偏少,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约为15.01%,与我国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占比差距悬殊。
二、宁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主要特点
宁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过程中,在人才政策、制度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各级工会及企业也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一)大力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与改革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印发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积极行动,形成了《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工作安排台账》,将加强全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各级工会对照《方案》要求,推出相应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在组织建设、思想引领、激励机制、互联网工作体系等方面给予了重要的政策、技术、资金支持。
银川市总工会根据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新时期银川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的精神,围绕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先后打造“凤城工匠”“十佳五小”“六比一创”等助推品牌。2018年,宁东管委会出台《宁东基地人才政策十条》,提出了支持企业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每年评选“宁东工匠”的工作计划;中卫市推动“创带提”工程,发挥劳动模范、技能人才、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出台《中卫市劳动模范、技能人才、首席技师创新工作室实施办法》,在制度保障和财力供给等方面给予平台保障支持;吴忠市通过“三个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网络服务能力,为产业工人发展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
(二)各级工会多维度助力技术工人成长
目前,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工会积极配合党委政府,通过经济补贴、平台建设等多项举措,合力推进技术工人技能素质提升。
一是突出激励机制改革,推动产业工人自主成长。为了更好提高产业工人职业素质,全区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引导企业开辟职工技能提升激励通道。在吴忠市利通区,非公企业内部职称评聘体系已经在符合条件的13家非公企业全面推广实施,全区497名一线职工相关职称待遇得到落实。在宁东管委会,对新引进的技术工人给予90%的住房租赁补贴。这些举措将企业发展与职工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技术工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二是突出打造学习环境,助力技术工人成才。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坚持广泛深入开展各类读书活动,引导和推动广大职工读书学习、增长才干;各企业工会积极与行政部门共同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落实技能人才培养规划,推动完善有利于技术工人成长的制度机制。
三是突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发展保障。宁东管委会以宁夏人才强区工程为主线,以煤化工人才高地建设为抓手,以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为重点,开展技术工人引进和培养行动。在对企业技能人才培养情况的调研中,67.11%的企业开展了“名师带徒”活动,56.89%的企业开展了网上学习培训。同时,在农民工集中的行业,广泛组建工会,推动规范用工、合同签订、工资发放、安全卫生、素质提高等工作深入开展,破除农民工社保、户籍、子女入学等方面的机制障碍,也一定程度地鼓励了农民工的就业信心和发展决心。
(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凸显技术发展导向
为持续提升产业工人技能,各企业积极探索推出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有力措施。
一是依托职业技能竞赛打造工匠品牌。宁夏全区各级工会以技能竞赛为契机,按照“大格局、小切口”的工作导向,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作用,积极打造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的新品牌。石嘴山市开展“凝心聚力创新业·转型发展做贡献”主题劳动竞赛,吸引了7325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全市20多个行业200多个工种开展劳动竞赛,5万余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万余人实现技术晋级;宁东基地产业工人积极参与对外的职业技能比赛,每年职业竞赛题库已成为园区企业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等级的重要理论培训教材。
二是企业逐步加大技术成长补贴力度。目前,全区多个企业加大了对产业工人培养的相关补贴及激励力度。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为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平台,设立了《科技创新激励办法》,通过以奖代补对科技创新团队给予大额的经费支持,对于在职学历学位的提升,给予70%~80%学费报销,或者学历津贴的发放。在精神和物质鼓励方面,各个企业都更加重视专业技能在工作中所占的百分比,形成了较好的激励效应。
三是拓宽普通产业工人的技能提升路径。为了使普通产业工人向技能型工人转型,宁东管委会、宁夏紫光集团、天元锰业、国网宁夏电力公司等大型企业普遍制定了技能比赛和技术创新成果表彰办法。充分调研产业工人技能培训需求,不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分层次按结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鼓励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也积极与企业合作,设立各类学习(实践)中心,开展工人的继续教育。很多企业积极主动出台相关政策,畅通产业工人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渠道,搭建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立交桥”。产业工人的学历提升可通过继续教育课程认证、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积累及转换互认等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拓宽了学习型员工的培养路径。
三、宁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发展中,宁夏总结了很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中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但对照新时代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和广大职工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依然存在着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技能人才总量不足、高技能产业工人短缺在调研中发现,基于宁夏的产业经济情况,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所学专业与从事工种匹配度低成为普遍问题。
一是农民工群体庞大,技能提升意识差。目前,工人队伍中以从事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为主,整体文化素质及技能发展潜力较弱,不具备技能型产业工人应有的开拓创新意识,与适合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有明显差距。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工会、企业都缺乏把农民工培养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系统规划和有力措施。
二是技能型人才资源转化率低。就自治区而言,技能型人才资源转化率低的直观表现就是人才引进不足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高。目前,区内由于缺少足够的政策及资金支持,还不能成规模、大批量地引进高技能型产业工人。工人中以普通工艺操作的产业工人为主,与经济发展的吻合度较差。
三是技术型人才建设需求有较大缺口。根据2019年宁夏政府工作报告,“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将成为支撑宁夏发展的重要群体,企业及职工对建设技术型人才队伍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但目前我区产业工人的结构、数量、质量,都与自治区发展规划有较大差距。
(二)技能型产业工人系统培训体系有待完善
调查反映,“重使用轻培养、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中普遍存在。
一是缺乏社会培训体系建设。目前,宁夏的职业培训供给不足,职业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一些特殊制造业而言,职业院校缺少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且熟悉该界面的技能型教师,学校的教学模式与工厂的生产实践脱节,来自本地高校的新入职工人动手操作能力明显不足,企业对技能型工人的继续教育也缺乏长期性、系统化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的学习和训练。
二是技能认定及差别待遇工作滞后,技术型人才成长渠道不畅。宁夏目前重点推动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工业方向,都产生了许多新的工种,而此类工种在国家技能鉴定名录中得不到及时收录,只能通过比赛评奖的形式予以奖励,导致权威性和社会认同很低。企业对于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鉴定无统一标准,行业内水平参差不齐。技术工人向上流动壁垒障碍不易破除,对工人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是缺乏内部培训及职业上升体系狭窄。目前,企业职工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健全,尤其是建筑、开采等技术含量较低的粗加工领域的一线产业工人,劳动强度大,工资收入低,且上升渠道狭窄,使这部分产业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受到挫伤,对相应行业产业工人的职业发展形成一定阻力,造成产业工人队伍中技术职称低端人员多、中端少、高端缺的窘境。
(三)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整体保障有待增强宁夏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发展的问卷反映出,大量产业工人认为对工人队伍的发展和建设不足。
一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工资待遇保障有待加强。通过对职工的调研发现,对技能提升补贴政策的满意度仅为42%;对政府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政策扶持、资金补偿的满意度为43%;对政府人才引进、人才服务政策的满意度为45%。两者均不足50%。仅有58%的企业将技能技术人员收入与专业技术职称挂钩,46%的企业将高技能人才待遇纳入集体协商,对工人队伍的工资保障不足。
二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社会待遇需进一步改善。当前对高技能产业工人在购(租)房、安家补贴、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不够,他们的配偶、子女有就业愿望但未就业的,有关部门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前培训,推荐就业岗位工作不到位,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高技能产业技术工人休息休假权利得不到保障,《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和《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不能完全落实。
三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学习的激励保障不足。目前的薪酬制度还不能完全体现其劳动的价值、贡献、效益,使技能人才缺乏自主投入的内在动力,不能有效调动激发上升热情。在对产业技术工人的激励措施方面,选择出国进修、疗休养、带薪上学深造、持有股份等多元化激励方式,真正落实工人的生活、工作、健康需求的企业均少于10%。
四、宁夏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推进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改革,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企业和全社会的携手努力,建立“党委主导、行政主抓、工匠引领、职工参与、岗位创新”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各层级、各条战线形成联动,围绕一个目标,构建一条心抓落实、一盘棋抓推进的工作格局。
(一)注重思想引领,政治上保证围绕“一个目标”
紧紧围绕引导广大职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一目标,实现产业工人队伍“有理想守信念”。一是强化企业党建引领。建立市、县(区)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党建制度,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重点企业;建立国有帮带民营、公立帮带民办党建结对帮带制度,与企业结成党建共建对子;按照“一人一企”“一人多企”方式,选派党建指导员,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发挥各类红色文化资源功能、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作用,利用学习强国、职工讲堂、电子职工书屋等载体,加强思想政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法纪意识教育。三是发挥先进示范作用。把技术能手、青年专家、优秀工人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在产业工人中选树劳动模范、技术能手、道德模范、抗疫先锋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二)加强政策制度支持,形成队伍建设“一张网”
一是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参考宁夏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协调建立高技能人才等同于高层次人才的保障机制,让高技能人才能够同高层次人才一样享受住房、子女入学、就医等一系列待遇。同时建议企业建立金字塔式人才储备库,政府对企业自主人才储备库进行动态监测,监测结果列为企业重点体系认证考察的项目。二是提升技能人才转化率。针对重大项目和重点岗位,特别是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多层次、多元化的绩效竞赛,建立和完善党、政、工、企业和职工多方参与的劳动竞争格局。建立“培训、竞争、推广、创新”四位一体员工技能竞赛的工作机制,让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职工在行业水平、业务质量和创新创造能力上实现质的飞跃。三是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制度,助推技能型工人成长。需要进一步联系各部门(单位),共同建设符合自治区技能型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提升的工作机制。党政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对该项工作的宏观指导、政策协调和组织推动,各部门(单位)要建立定期沟通、定期督查调研、联席会议等制度,确保人才引进和晋升的渠道畅通。积极为产业工人畅通“协商民主、成才成长”渠道,确保产业工人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优化技能培育体系,打好“组合拳”
需要进一步开拓思路,搭建更实的平台满足企业和职工需求,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队伍建设。一是多方合作培养,共享共促。对首席技师制度、技师研修制度、自办技工实施基地、首席技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创新性高技能工人培育和带动机制加大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和落实企业培养产业工人的主体责任,引导建立“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把企业建成职工的“第二大学”;进一步丰富“校企结对”的内容,形成特色品牌;加快宁夏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推进技师学院高质量建设,努力增加技能型人才来源的本地供给。二是发挥自身优势,打通内部培训载体。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讲师队伍,健全内部讲师选拔认证制度,采用支付讲课费、提供进修机会、表彰奖励等方式激励内部讲师,促进内部讲师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企业职工。借鉴宁东的培训经验,企业可以加强培训教材和信息化建设,通过编制覆盖各专业各工种的教材、技术问答题本、技能鉴定题库等手段,着力加强企业自身的培训教材建设。三是拓展技术工人发展平台,打造职业技能提升完整闭环。搭建劳动竞赛、职工技术创新、班组长培训和技师家园等四大平台,形成“技能培养、技能鉴定、岗位使用、竞赛选拔、表彰奖励、技能进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闭环体系;构建长效的技能形成与提升机制;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内竞赛与国际竞赛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体系。
(四)加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培养激励,下活“一盘棋”
应坚持“使用和培养相结合,考核和选拔相结合,业绩和待遇相结合”的原则,创造性落实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待遇、晋升、职业化发展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技能人才发展环境,让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一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首先,深化利益分配制度改革。可以借鉴江苏省的做法,制定实施《关于开展集体协商健全产业工人薪酬激励机制的指导意见》,通过协商企业增强利润的二次分配,切实保障产业工人的经济利益。其次,做好工人生活保障。完善工人的医疗、子女入学等社会保障体系,使产业工人特别是农民工队伍,能够真正感受到社会的认同和拥有一技之长的自豪。最后,深化技能竞赛的平台作用。鼓励职工通过竞赛活动增加收入,对在竞赛中符合条件且需要核发职业资格证书的项目,人社部门应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二是设计多通道激励方式,推动一线技术工人成长。探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改革,打通企业职业生涯系统中技术、管理、技能人才在任用、晋升、薪酬绩效等方面的联动管理,建立技能人才与管理、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转换通道,推动和鼓励企业吸纳高技能领军人才参与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三是提升整体地位,关注利益诉求。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地位,助力培养产业工人“敢担当讲奉献”的主人翁意识。强化协调劳动关系,提升政治地位,落实协调机制、职代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工作,保障产业工人依法、有序、广泛参与管理决策,彰显主人翁地位;强化维护经济权益,提升经济地位;强化开展文化活动,提升文化地位;强化服务关爱职工,提升社会地位,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鼓励创造的社会氛围。
(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研究室)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