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陕西省国防系统培育选树大国工匠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中工网
2022-09-19 19:01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大国工匠是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杰出代表,是技能人才培养最顶端的成果。要结出这样的果实,必须有完备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让广大技能工人有良好的成长成才途径。长期以来,陕西省总工会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结合陕西国防系统企业实际以及职工队伍实际,在培育选树大国工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陕西省国防系统培育选树大国工匠的具体实践

一是拓宽技术工人职业晋升通道。陕西省国防系统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为基础、以国家和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国家竞赛与国际竞赛赛项相衔接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机制。基层每年组织技能大赛约600项(工种),国防工会每年组队参加陕西省一类大赛所有适用工种比赛,本级组织的省级二类大赛也由最初的每年2个工种增加到现在的6个工种。大赛每年参与职工累计超过20万人次。近年来通过技能大赛,近200名职工获得“陕西省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80名职工获得“陕西国防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一大批职工晋升了职业资格等级。举办技能大赛在陕西国防系统已经成为优良传统,优秀职工在获得认可和归属感的同时,也会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苦练技能的热情

除此之外,从2018年开始,陕西省国防工会联合陕西省委军民融合办以国防科技工业劳动竞赛委员会的名义,评选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这在全国产业工会属于首创。4年来,共有220名优秀职工脱颖而出。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劳动模范在更高层级荣誉的评选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荣誉作用,已经成为激励广大职工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重要抓手。

二是发挥班组对高技能人才的日常培养作用。班组是企业最小的细胞,企业所有的任务最终要落实到班组来实现,班组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初始地,班组长是大国工匠的摇篮。陕西省国防系统现有各类班组2万余个,全系统各企事业单位以创新工人先锋号为载体,广泛开展“六型班组”“星级班组”“红旗班组”等不同形式的优秀班组创建选树活动,推动班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班组建设活动开展以来,一大批班组受到省级以上表彰,涌现出了西飞公司“薛莹班”、航天六院“杨峰班”、航天四院“徐立平班”、庆华公司“王飞桥班”以及薛莹、杨峰、王飞桥、徐立平、张新停、刘浩、夏复山、赵平等在全行业乃至全国都具有影响力的班组和优秀班组长,其中张新停、徐立平已成为“大国工匠”。陕西省国防工会2019年承办第二届中国国防邮电工会班组建设论坛,总结了班组建设五条基本经验进行推广。

三是发挥劳模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陕西省国防工会于2016年10月成立了由顶尖劳模、工匠人才组成的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开展劳模服务团成员进校园活动,在三所职业院校挂牌成立“陕西军工劳模服务团服务指导工作站”,向青年学生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授技能绝活;组织劳模、工匠开展跨行业、跨企业班组共建、名师带徒活动,全系统班组共建结对2200余对,“师带徒”结对2800余对;开展送教下基层活动,组织军工劳模服务团成员赴一线授课,培训班组长和一线职工超过5万人次。有10名服务团的劳模与工匠人才和13所高职院校签约成为特约教授,定期进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宣讲,进校园传授绝技、绝活与技能培训,指导学生提升技能,取得了良好成效。

四是为优秀职工搭建个人成长平台。2014年起,陕西省国防系统就开始

展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制定出台了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规范。坚持“十有”考核标准,打造了多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立得住、叫得响、影响大的创新工作室品牌。截至目前,创建国家级创新工作室12个(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创新工作室29个(陕西省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24个),国防系统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133个。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以“学习借鉴、开拓创新、成果共享、合作共赢”为准则,将同行业或不同行业的同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整合,搭建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平台,实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各级各类工作室在推动企业完成科研生产任务、解决技术难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优秀带头人的个人提升技能、科研攻关提供了人力、物力资源,为优秀职工的进一步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的实践,陕西国防系统大国工匠的培养、选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徐立平、刘湘宾、张新停、李世峰、胡洋等5位“大国工匠”,903名省部级以上劳模、30名“三秦工匠”以及近百名市级工匠和百余名陕西省技术能手。2021年10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中有2名出自陕西国防系统。大国工匠徐立平还被选为陕西省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在2022年4月举办的首届大国工匠创新成果交流大会上,陕西国防系统的大国工匠和他们的创新成果成为陕西展厅的闪亮名片。

二、培养选树大国工匠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在长期培养选树大国工匠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一是技能人才的成长通道还不够畅通。“新八级工”制度正在推行之中。大部分职业(工种)的最高等级为高级技师,技能人才成长“天花板”明显。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成效微弱,技能人才成长的“立交桥”还未完全搭建起来。

二是全社会尊重、崇尚技能人才的氛围还没有完全形成。除了少部分“有名”的高技能人才,技能人才群体对自身的认同感并不是很强。在陕西省国防工会的一项调查中,职工希望自己成为高技能人才,但是对自己的孩子成为技能工人并不期待。

三是技能人才的待遇还需要进一步落实。虽然各单位在推选各级人大代表、党代会代表、工会兼职副主席时都逐步向技能人才倾斜,但也仅是极少数的优秀分子当选。经济待遇与薪酬体系密切相关,特别是在国有企业中,一次性的奖励或者项目奖励比较多,但是以技能作为分配要素的薪酬体系的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

四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素质需进一步提高。要形成阶梯性的技能人才队伍,必须有更多的技能人才储备,需要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目前技能人才数量和素质与实际需要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培养选树大国工匠的思路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拓宽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推进落实《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建立公平公正、规范合理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技能骨干人才选拔机制,对于解决重大生产工艺技术难题和重大质量问题、获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或培养骨干带徒业绩突出,为企业工艺创新、技能提升、人才培养作出突出贡献的,取消年龄、学历、技能资格等条件限制,破格聘用或晋级,为技能人才多方位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二是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工资待遇。认真落实《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一系列重要措施,改善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强化工资收入分配的技能价值激励导向,增设“师带徒”津贴,提高高技能人才带徒积极性和带徒效果,为企业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技能人才后备力量。

三是进一步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企业培训中心建设,从培训教室、培训设备配置、期刊书籍等硬件设施到培训师资队伍、资金投入等软件设施

设不断加强,为各项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员工树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理念,倡导员工立足岗位、积极创新,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多种方式,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教育。针对技能技术人员队伍“断层”问题,要采用“用好一批,培养一批,引进一批”的办法,解决专业人才匮乏问题。通过学习教育和培训,达到高级工、技师以上人员比例显著提高,无技能等级人员基本消除的目标,形成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是进一步加强对技能人才的宣传。充分利用互联网、报纸等媒介,讲好工匠故事、展示工匠形象、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氛围。在宣传大国工匠等优秀人物的同时,重视对技术工人群体的宣传,提高对技术工人群体的社会认同,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作者:贾莹 唐晓峰 何浩斌,单位:陕西省总工会)


责任编辑:李嘉宇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