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
原标题:刘秀祥扎根大山教书育人,助推山区教育发展(引题)
深山里的逐梦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丰
凌晨5点半,天微微亮,教室旁有个穿着白衬衣、留着“小平头”的瘦小身影手持着书本踱来踱去,正在等待着即将走进教室早读的学生,这样的场景十年如一日。他是党的二十大代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实验高中老师——刘秀祥。
背母求学走出大山
在望谟县实验高中甚至望谟县,很多人都认识刘秀祥,知道他背母求学的故事。
幼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患上精神疾病,生活的压力和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了刘秀祥稚嫩的肩上。从老家到县城,刘秀祥携母踏上了漫漫求学路。他一边努力学习,一边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维持生计。
2001年,刘秀祥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县里的中学,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为了照顾母亲,刘秀祥没有住校,而是在学校的后山空地上搭了一个简陋的棚子,成为母子的“家”。
2008年,刘秀祥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拿到通知书那一刻,他激动得抱着母亲大哭了一场。刘秀祥一手搀着母亲,一手裹着行李,千里迢迢到山东。他一边上学一边照顾母亲,摆地摊、做家教、当服务生……
“千里背母求学”的故事传播开来,他拒绝了很多爱心人士的资助,但把这份爱心牢牢印在心里。让人吃惊的是,刘秀祥大学期间竟然还资助了3个孩子念书,这3个孩子是他拾荒的时候认识的。
实现梦想重返大山
2012年大学毕业后,许多企业给刘秀祥抛出了橄榄枝,他想,终于实现走出大山的梦想了。然而,最终他还是决定重回大山,点燃更多梦想。
刘秀祥以全县历史学科第一的成绩考上望谟县特岗教师,本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但他果断选择全县遭受洪灾最严重的打易镇,开启了三尺讲台的生涯。
在担任特岗教师的3年时间里,刘秀祥坚定扶贫先要扶志的理念,先后家访了500余名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来启发那些孩子,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没有刘老师,我不可能读完大学。”李应芬满怀感恩地说。李应芬的母亲、叔叔都患有智力障碍,爷爷年迈体弱,靠父亲一人务农维持生活,她几次提出不想上学了,想要打工补贴家用,但都被刘秀祥阻止。很快,刘秀祥告诉了她一个“好消息”,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她,李应芬和弟弟得以继续学习,并先后考上大学。
2018年寒假,在看望刘老师时,无意中发现了高中时写给“爱心人士”的感谢信,李应芬恍然大悟,泣不成声。原来,好心人就在身边,是刘老师从自己的工资里面挤出来的,“骗”她说是外界的资助。
“选择回来,是为了回报,也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贫困学子重拾梦想,改变命运。”2021年,李应芬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
为了更好地帮助贫困学子,刘秀祥积极发起乡村助学行动,至今已有1000多人加入,为贫困学生协调解决助学金1300多万元,覆盖学生4200多人。很多学生受到激励,毕业后纷纷回到望谟建设家乡。
劳模担当培育名师
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2016年,刘秀祥名师(劳模)工作室应运而生。
劳模工作室墙上的“厚德重智 德育先行”,不仅是工作室的行动方针,更是深深镌刻在刘秀祥心中的教育理念。
他以工作室为依托,实施“青蓝工程”,汇聚各级教育资源,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形成“刘秀祥+望谟名师+州级名师+全省及全国名师”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模式,帮助年轻教师快速成长。
通过工作室,刘秀祥牵线浙江、山东、北京及贵州省内资源,开展公益讲座、教师研修和培训、资助贫困学生,提升教师综合实力,开阔学生眼界。10年来,刘秀祥共开展了教师研修、学生德育教育讲座2700余场次,听众累计超过1000万人次。
刘秀祥是扎根在望谟县边远地区的教育者中的一员,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一大批人才涌入望谟县,在大山里教书育人,助推山区教育发展。望谟县高考本科录取2012年只有70人,到2022年达到1302人,总上线率达到55.48%。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