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
原标题:张锦梅全身心奉献高原绿化事业,每年野外作业超过200天(引题)
红土山上的种“绿”人(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邢生祥
从西宁西山绿化到湟水森林公园建设,从杨树优良品种选育到丁香繁育推广……30多年来,党的二十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所长张锦梅每年野外作业时间超过200天,每天不是在山上种树,就是在林场育苗。 张锦梅全身心奉献高原绿化事业,以质朴的情怀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把绿色和芬芳带给高原人民。
浇灌高原丛绿
张锦梅出生在青海循化县黄河边一个农民家庭,在她的记忆中,家乡的景色是土黄色,到处是不长树、不生草的红土山。“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绿色’,就这么难吗?”从小就酷爱树木和绿色的张锦梅,选择了农林学专业。
大学毕业后,张锦梅一心扑在种树上。1993年初,张锦梅调至西宁西山林场担任技术员。那时,西宁西山虽然经过多年造林绿化,但由于种种原因,林木成活率低,“年年种树却不见绿”。
“我就不信找不对路子种活树!”张锦梅一头扎进林场,从研究造林技术入手,为西宁南北山造出一片像样的林子。一年有200多天在野外作业,平均每天行走10多公里路,一双登山鞋最多3个月就穿坏了。
经过近10年的努力,张锦梅选出“树干通直、生长量大”的青海杨良种,探索出“大树采穗、单采单繁、无芽扦插、当年初选、次年复选”的选育方式,缩短了杨树育种周期,杨树杂交育种成功率从10%提高到70%,已在柴达木盆地、西藏阿里等地推广种植,筑起一道道防风固沙、美化高原的“绿色长城”。
目前,张锦梅团队建立的三大规模育苗示范基地,育苗生产总规模达到57.3公顷,培育各类花卉苗木品种30余种,年生产各类花卉苗木50余万株、杨树种条100余万根。
打造“丁香之城”
每年进入春夏之际,西宁街道两旁、公园庭院里的一株株丁香花相继绽放,将这座城市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丁香静静开,暗香满城来。然而,鲜有人知道,这“丁香之城”的背后离不开张锦梅和她的科研团队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
张锦梅和丁香花“结缘”于1998年。为培育出更多适合高原特殊气候的丁香品种,张锦梅的足迹遍及青海、甘肃、山西、内蒙古等地,采集野生丁香种子,杂交培育出耐干旱、适应性强、抗病虫害、观赏性好、花期长的丁香品种。
目前,西宁市的丁香栽植数量占西宁市区花灌木栽植总量的70%,数量近千万株,不同花期的丁香错季开放,从初春飘香到秋末,让西宁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丁香之城”。
张锦梅说,丁香耐寒、耐旱、耐瘠薄,象征着高原人独特的精神气质,鼓舞着她一直坚持与丁香“为伴”。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2013年,拥有20多年林业工作经验的张锦梅被组织选派到西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重点之一就是繁育和保护稀有丁香品种。
羽叶丁香是我国特有的丁香品种,由于繁殖力弱、生长缓慢,在天然环境中几近灭绝,被列为国家濒危保护植物。
每到丁香开花季,张锦梅便和同事前往青海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寻找天然野生分布的稀有丁香品种。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张锦梅和她的团队在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了两株野生羽叶丁香。她将收集回的羽叶丁香,采取嫁接、组培、扦插等方式,培育出第一批羽叶丁香组培苗,实现了羽叶丁香这一国家级濒危物种大规模推广种植成功“破冰”。
张锦梅团队在西宁建成全国首个丁香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品种数量从原来的16种增加到现在的103种。
“科研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如今,张锦梅的丁香培育基地从西宁延伸到青南高海拔地区,可满足青藏高原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对丁香的需求。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