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21湖南“湖湘工匠”|刘建伟:一锯一锉,“磨”出匠心匠艺

来源:中工网
2022-10-31 17:52

20221031_174336_021

20221031_174336_022

“测量每个零件的中心高符合要求,才能进行装配。”“这是修配法,这是选配法,这是调整法,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装配。”……在湖南兵器长城公司工装制造中心,钳工刘建伟一边为身边的徒弟做着示范,一边讲解技术要领。

在徒弟们眼里,刘建伟是个严苛的师傅。“我给他们立了个规矩,每天下班前都要拿着尺子对他们干的活进行检验,合格过关,不合格重来,过不了关不准下班。”作为一名严格的师傅,刘建伟一再告诉徒弟:“干钳工活儿就是讲究精细,来不得半点马虎。”

湖湘工匠宣传视频,请戳这里↓↓↓

44岁的刘建伟,是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劳模、湖湘工匠。他不仅精通刀具、模具、量具、夹具的设计制作,而且在精细加工方面身怀绝技。

“只有设备精度高,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才能高。这个设备的精度误差要求控制在0.03毫米之内,相当于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必须靠手工装配。”刘建伟说,要保证装配精度,也是个技术活,“装紧了,使用起来吃力;装松了,影响精度。这要靠手感来把握好‘度’。”

刘建伟告诉记者,以前,引信工序采用手动上引信机,弹体的夹紧,引信的拧紧都是靠人力完成,劳动强度大,造成上引信工序成为装配生产的瓶颈之一。去年11月,公司接到大批量生产任务后,手工作业已无法保证生产进度。

“这时候需要做一些专用工装设备来提升生产效率。”关键时刻,刘建伟带着团队展开了技术攻关。

“首先从设计上就有难度,因为不同于以往的设备,又没有同类设备可参考,只能靠自己‘想破脑袋’琢磨。”经过两个月的摸索,刘建伟带着团队完成了设计。

制作也非易事。设备台板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变形,给后续加工制作带来较大难度。“第一步要做好检测、校正,采取很小的切削加工用量来消除它的变形。”在刘建伟看来,这考验的是耐心,“只要稍微切削大一点,就容易变形,既耗时又耗力,必须掌握好‘分寸感’,而这个‘分寸感’就是技术。”

刘建伟花了26年时间,练就了超级“手感”:借助辅助测量设备,手工加工尺寸精度能达到0.001毫米。这要比机械加工的精细度更高。

20221031_174336_023

▲刘建伟(中)在悉心指导徒弟。

“带徒弟,就是想把自己的绝活传承下去。”这台半自动引信机就是刘建伟带着徒弟日夜赶工制作出来的。切削时,他手把手地教徒弟,一点都不含糊,一遍听不懂讲两遍,两遍记不住讲三遍,直到徒弟完全记住弄懂为止。

“这台半自动引信机要求在5月30日之前完成。”看着差不多就快装好的设备,刘建伟稍微松了口气,“装好后马上可以投入使用了。”

军工产品的特点就是工装品种多、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如今的刘建伟,不仅担负着各种工、模、量具和非标设备的设计、制造及装配和维修,还担负着培养接班人的重担。

面对许多新技术、新方法、新难题,刘建伟带领团队查资料、学技术、不怕失败,一次又一次地为公司排忧解难。从2017年成立刘建伟劳模创新工作室以来,团队完成了46项技术攻关项目,他带过的徒弟从80后到90后,再到00后,如今大多数都已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原载于2021年6月16日湖南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湘工e家” 湖南工人报记者 商艳鑫)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