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21湖南“湖湘工匠”| 徐仲维:敢创新能创新的“工人发明家”

来源:中工网
2022-10-31 20:53

20221031_204616_032

20221031_204616_033

在湘电动力有限公司,只要提到徐仲维,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创新楷模,已成为公司一线科技创新的代表人物。

4月2日,记者来到湘电动力有限公司采访全国劳模徐仲维。最近,他正忙着为一整套生产产品多工序的智能设备进行创新工作。

“这个产品的结构特殊,零部件加工复杂、周期长,是产品成套与制造过中的‘拦路虎’。”徐仲维告诉记者,他一直想改进生产制造的模式,结合产品的加工进行改革创新,将智能智造融入生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20221031_204616_034

▲工作中的徐仲维。

今年55岁的徐仲维,是湘电动力有限公司的一名高低压电器装配工。像这些能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的发明,他先后研发了800多项,实施小改小革和合理化建议3000多项,其中有10多项获得了国家专利证书,被大家称为“工人发明家”。

在徐仲维看来,一切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新思维。“我们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徐仲维还只是一名普通钳工时,就善于观察,喜欢刨根问底。他发现,解决机械的问题,仅掌握钳工基础远远不够,对机械结构、液压技术、动力原理等知识同样得了然于胸。凭着一股刨根问底的钻劲,徐仲维进厂两年便练就凭看、感、闻、听判断机械运转情况、准确发现故障的本领。

关于徐仲维的“攻坚”,记者听到了一串故事。

2008年,徐仲维设计并制作了用于计量的外径千分尺检定校正架。该装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大大地方便了计量校验工作,不仅提高了校验精度和工作效率,同时有效地防止外径千分尺的磕碰、紧定等意外损伤,是检定计量器具工装的首创,深受资深计量前辈的赞同。

这虽然不是徐仲维第一次设计装置,但却是他创新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该套装置被公司申报为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国际纽伦堡银奖和全国第19届发明展览会铜奖。

“以前以为发明专利是科学家的事,原来发明专利就在我们身边。”这次技术创新,更坚定了徐仲维要发明、敢创新的决心。

徐仲维记得某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有一项技术,就是高能电机定子线圈的绕制工艺。该工艺要求在同一定子铁芯绕制多相多级线圈,不能拼头、不能缠绕,尺寸也要求极高。

正当大家为这一难题一筹莫展时,徐仲维下决心要解决这个“拦路虎”。历经多次失败后,他最终设计制造了两台大型全自动绕线整形机。而徐仲维发明创造的这台设备造价仅70万元,为企业节约资金2000多万元,该项技术荣获国防专利4项。

凭着过硬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徐仲维接连参与多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技术攻关。

在国家某重点科研高新装备核心技术攻关项目中,他担任项目组组长。先后完成了该项目中关键部分技术攻关65次;改进电机系统缓冲装置的关键技术11项,设计了定位、检测、吊运工装100多项,制作了大型设备2台,通过近万次试验验证,各项性能均满足使用要求,圆满地完成了该项任务。

20221031_204616_035

▲编制实操作业细则。

采访中,记者在该公司见到一台至今仍在运转的1953年产苏制母线弯机,工人们说这完全得益于徐仲维对它的“换血改造”。

当时由于机器长期处于大负荷、高频率状态下工作,老旧后需要频繁维修,经维修虽可重新运转但噪音大、漏油多,大伙束手无策。徐仲维与机器操作者详谈并翻阅大量资料后,反复琢磨和试验,在修复主泵等液压原件同时,还重新设计并加工出适用液压中央集成块、电控部分、管路和散热油箱。经他的维修改进,这台苏制母线弯机不仅恢复正常运行,通用性、精准度也得到提高。如今,该设备已正常运行了18个春秋。

(原载于2021年4月7日湖南省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湘工e家” 湖南工人报记者 商艳鑫)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