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行业的纬编工在古代被称作“织娘”,从事这一行业的大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工。但是,在青岛即发集团公司,有一位“须眉”纬编工技术一点不比“巾帼”纬编工差,甚至在全国技能大赛上连续夺冠,细如发丝的棉线在他的双手间行云流水般地穿梭,从接线头、挂纱、到装针、找疵点,一项项技术的展示,也让他成为备受瞩目的新闻人物。他就是“织娘冠军”——姜正涛。
2002年,高中毕业后的姜正涛,进入即发集团做起了纬编工这一职业。今年35岁的他,像个大男孩一样略显羞涩,坐在会议室里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要么以沉默应对,要么是极为简单几句描述,想更全面了解这一岗位情况的记者不得已将他请到生产车间边演示边采访,细如发丝的棉线在姜正涛的双手间行云流水般地穿梭,从接线头、挂纱、到装针、找疵点,一项项技术才能的展示,让大家看到了一位技术高超的纺织工匠。
据姜正涛介绍,当纬编工需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在这12个小时里需要照看4—5台织机,及时将断线头接起来,还得通过观察布面的疵点确定坏针的位置并及时更换。每一台织机有90个喂纱器,2000—3000枚织针。“干这个工作就是非常熬眼。”姜正涛说,“在车间里,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看不到比发丝还细的棉线,同时还得隔着玻璃时刻观察布面上的疵点,而这样的工作状态得持续12个小时,可想其对眼睛的压力。”
刚进厂时,姜正涛从学徒工开始学习,因为刚接触,“笨手笨脚”地出过不少问题,但他“笨鸟先飞”,每天早早的来到公司苦练基本功,上班时虚心向老师傅请教,晚上回到家里后,仔细总结当天学过的内容,慢慢地从挂纱、接线头、接尾纱、辨认纱支、下布、清扫卫生到换针、挂料、看布面,他一步一个脚印,从操作2台织机到操作4-5台织机,从学徒工成长为一名熟练的纬编工。
在姜正涛工作的车间,密密麻麻的棉纱萦绕在机器上方。这台机器上织的是2米宽的棉布,需要102个棉纱,每个棉纱的线头都有固定位置,错一根都不行。记者现场数了数,从棉纱到织成布,一根棉纱线需要穿6个孔,而每个孔又是“易断”点,只要一根线断开,机器就会停止运转,纬编工需要及时将线头接起来,机器才能继续运转。
接线头,听起来似乎是极其简单的工作,但在纬编工们的眼里,这是一项技术活,线头接得快,布就织得多;线头系得小,布面就看不出瑕疵。接好线头,是纬编工的一项“大活”。姜正涛说,断线加更换尾纱,算下来他们一天得接四五百个线头。
纬编工的另一个“绝活儿”就是“找坏针”。以2米宽的布面为例,机器需要安装2640根针同时工作,这些针排列有序,每一根都有指定的位置和编号,由于长期摩擦,这些针容易出现问题,这就需要纬编工们通过肉眼及时发现布面瑕疵,对应找出哪一跟针出现什么问题,然后进行维修或换针。如果处理不及时,一分钟就能织出一米多残品。记者看到,织好的布在机器下方一直旋转,纬编工还要透过玻璃看布面有没有瑕疵,这自然又增加了难度。
在他从事纬编工的这段时间里,每年的质量指标都达到99.8%以上,质量、产量都高于全厂平均值,他以出色的工作表现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自2009年开始,姜正涛参加了即墨市三届职工技能大赛,取得了纬编工组第二名的好成绩,被授予即墨市“创新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1年,在参加山东省针织行业纬编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国选拔赛中,姜正涛获得总成绩第五名、优秀奖、单项成绩第二的优异成绩,被授予“山东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4年在全国纺织行业“佰源杯”纬编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第一名,被授予“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12月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5年4月被授予 “山东省纺织工业首席技师”荣誉称号。
姜正涛现在的接线头、装针、挂纱等技术已经非常娴熟,就拿装针来说,一般的工人一次可以装10来枚,而他可以同时装20枚左右,用时不到10秒钟。在布匹生产的废品量上,姜正涛也是最少的,每年的废布量仅有10—20公斤,而一般的工人每年产生的废布能达到100多公斤。
“他在车间里,跟其他人走路都不一样,他走起路来好像有一种脚下生风的感觉,嗖嗖的飞快。”青岛即发集团颐和公司生产厂长于波评价说。除了在常规操作技术上做到速度和效率上的“冠军”外,姜正涛还和同事一起对操作技术进行革新。“我们在2009年成立了质量攻关小组,针对车间中产生的高弹坯布停车痕问题展开了技术攻关,通过走线、调整机器咬合紧密、调整变频器等措施,使车间出现的技术难题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姜正涛说,坯布瑕疵点的数量从活动前的6.83个/匹降到活动后的2.61个/匹,年增加经济效益过百万。姜正涛所在的质量攻关小组被评为“2013年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姜正涛把“细心”“严谨”放在成功秘诀的重要位置。在他看来,有的人装针需要几十秒,而有的人需要将近两分钟,提升方法就是平时多练习;观察布匹“疵点”,有的人是织了5米后发现问题,而有的人是半米内就发现了问题。要做到最大化提高效率,需要扑下身子钻研、端详门道,这也是有些工人每年产生几公斤废品、有的工人每年产生上百斤废品的差距所在。于波是姜正涛的师傅,他也见证了自己的徒弟的成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肯钻研,爱岗敬业,就能在自己的行业闯出一片天。”于波对徒弟今天的成就充满了自豪。
近几年,姜正涛先后带过十几个徒弟,每遇到徒弟们有什么难题,这个“80后小师傅”都会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的钻研成果全都“倒”给徒弟,培养出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纬编工,也将“姜正涛精神”传续下去。
(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供稿)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