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海口贝雕师周仁慈:琢平凡为惊艳
海口网记者黄晖 摄影报道
“当年包括我在内,共有6名学徒跟着师傅学习贝雕。然而到今天依然还在做这行的就只有我。其他人要么从事其他工艺,要么已经转行了。”20年来,周仁慈见证了海南贝雕行业逐渐没落的过程。“现在全海南的贝雕从业者也就十几个,是名副其实的屈指可数。”
“客观讲,学贝雕确实太‘脏’、太累了,单就抛光打磨就有4轮。抛光时灰尘满天飞,跟做木家具抛光一模一样,一般人很难扛得住这样艰苦的工作环境。我也带过徒弟,他们学着学着就学不下去了,能理解。”周仁慈的语气里充满了无奈,“学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回报久、见效慢、短期内变现难度大。单独靠这一门手艺目前难以养家糊口,我自己也在从事国画和少儿手工课的教学。”
在美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举办的海南贝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周仁慈(中)向参观者介绍贝雕知识。(美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供图)
虽然辉煌已逝,同行者寥,周仁慈始终不愿松开这双紧握着刻刀的手。2020年11月16日,以“让非遗真正活起来”为主题的海南贝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美兰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开展。展览专题展示了《玉如意》《十二生肖邮票》《丰收》等50余件周仁慈的贝类雕刻艺术品。为期五天的展览吸引了上千名市民参观,展览大获成功。“以前我的贝雕作品都是跟椰雕、黎锦等其他非遗项目一起参加非遗展。这是我首个个人贝雕作品展,圆了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周仁慈深受鼓舞。
贝雕——富贵吉祥。黄晖 摄
在展览展示的作品中,包含大量以海南元素为主题创作的贝雕作品,如以黎族少女为形象的《丰收》、以天涯海角为形象的《品山观海》、以三亚著名地标为雕刻对象的《美丽之冠》等。
周仁慈的贝雕浮雕作品——品山观海。黄晖 摄
“此前几乎没有人用浮雕这一雕刻技艺,制作以海南地域元素为主题的贝雕作品。”周仁慈表示,海南是海洋大省,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和贝壳资源,但大量贝壳被剔除螺肉、摘取珍珠后被当成垃圾抛弃,令人心痛。“希望通过我的手艺,让这些被错误分类的‘垃圾’重新被利用起来,让它焕发‘第二次生命’。用贝壳这一极具海南特色的载体,记录这座岛屿上发生的故事,为后人刻画下珍贵的海南记忆。”
使用贝壳作为灯罩制作的台灯,灯罩上描绘的是黎族信仰的大力神。黄晖 摄
为让小众的贝雕艺术走近寻常百姓,周仁慈做出了诸多探索:在院校开课、把贝雕做成台灯灯罩等生活用品、上电视科普贝类自然和文化知识等等。今年他打算联合美兰区图书馆文化馆,探索采用录制视频课的方式讲授贝雕技艺,并上传公众号及互联网,让贝雕技艺得到更广泛传播。“只要是有利于贝雕科普的公益性活动,我都乐意参与。”
周仁慈表示,目前海南还没有一个专门的固定展示窗口,专题展示贝雕工艺品。“希望以后海南能够出现‘贝雕博物馆’‘贝雕展览馆’等场馆,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让更多人能够有机会欣赏到这些艺术精品,传播海南贝雕文化。”
(原载于2021年2月2日海口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