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第一届中原大工匠|卢建强:干一个事儿,不干成不罢休

来源:中青在线
2022-11-10 14:32

“中国梦·大国工匠”

原标题:

石油工人卢建强:干一个事儿,不干成不罢休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李冬

卢建强是个“油二代”,他从中原油田的注水工干起,做过设备员、采油工、站长,一步步成长为油田首席技师。令他骄傲的是,父亲当年没有拿过的中华技能大奖和国务院特殊津贴,他也拿到了。

NEM0_20171031_C029787652_A303171

卢建强在工作中(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同事说的最多的是,“这个卢胖子有一股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别人创新畏难,他总能想出很多办法去解决。老同事李红星经常见他盯着电脑,在纸上画的乱七八糟,像出神了一样。

在技校读书时,他本来想做钳工,“感觉钳工更适合我,如果做一把枪,钳工就能做,更有技术含量的样子”。可是没有想到,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与兴趣、所学采油专业都不对口的注水工。由于工作需要,他还是接受了。

注水工,一个为了保持油层压力和提高油层采收率,由地面把经过净化的水注入油层的工种,高温、高压、高噪音是工作的常态环境。一排七八台高速运转的高压柱塞泵,没有耳机,闷热不已,卢建强看着都有些害怕。每天关在房子里,倒班做巡回检查,录取资料,打扫泵上卫生……他感到枯燥乏味,“没啥意思”。

工作上的一次疏忽,他发现自己很多都不懂,“加盘根不会,数据也不会调”。不会听电机声音,也影响着工作效率。泵阀坏了,听不出来需要把三个都掏出来,听的准只需掏一个。

为了能“听出来”,他天天往泵房跑,在设备旁一站就是4个小时。他慢慢发现,设备不同的地方出现问题,发出的声音完全不一样。遇到声音区别较大时,观察仪表上的数字,也会跟着变动。把设备打开,找到其中出现的问题,倒推回去,就明白了听到的声音对应着设备里的一个个故障。

除了平日的工作,比赛、提升学历、创新,只要能让他成长,他一个都没落下。

1995年开始参加成人高考,连续学了两个大专和一个本科。通过参加比赛,不断提高着自己的技能。有一年为了参加比赛,练得很累,每天四点半爬起来,结果成绩只是双及格,他为这个哭了。哭过之后,不服输的油田汉子没有气馁,依然苦练,继续参加油田组织的每年一次的厂级技术比赛和2年一次的油田技术比赛。功夫不负有心人,后来连续4年取得了厂里第一名,2006年还获得了油田第一名。

一次偶然的事情,促使卢建强对技术创新产生了兴趣。

2002年,一位女工在上夜班时,为了防止泵温异常导致烧泵事件,在注水房内蹲守了一整晚。一旦烧泵,维修至少花一个星期,换一个零部件都要3000元。听说这件事后,他寻思着能否发明一种注水温度监控装置,在泵温超过规定时能及时报警和停泵。想到这儿,这位油田工人心里一阵激动。

巧合的是,那天他回到家,目睹了哥哥在制作一个有温度控制仪的恒温煮药装置的场景。卢建强举一反三,只要设定一个既可以报警,又可以自动停泵的温度仪器不就行了吗?

卢建强说干就干,白天上班没时间,晚上拉着哥哥到站上做实验,父亲还给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电柜。经过一个星期反复试验和调试,研制出了柱塞泵温度监控仪,当注水泵温达到80℃时自动报警,达到85℃时自动停泵。“这个我们想了多少年了,没想到让你解决了。”面对同事们的肯定,他有了更大的创新动力。

有同事为他算过一笔账,从2002年第一次创新到现在,他先后主持、参与完成技术革新成果80余项,平均一年完成5个,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解决现场技术难题120项。

创新的路上卢建强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在老石油工人父亲指点和自己钻研下,他进步的很快。

做油田设备员那段时期,工作上有“吃不准”的问题,卢建强骑着摩托车就把父亲带到了现场。这个机器有问题,某个部件设计不合理……很多问题父亲能看出来,并对他加以点拨。

有一年,由于地质开发需要,厂里推行了异常高温注水工艺,增加了柱塞泵的运转负荷,造成泵阀使用寿命由500小时降低到220小时。他经过分析,主要是泵阀螺栓断裂造成的。在压帽式泵阀的研制过程中,仅仅方案的设计,他就用了2个月。一到周末去濮阳市内书店查资料,或到机械制造厂找专家请教。经过30多次试验与改进,他研制的机器使用寿命达到720个小时以上。该项成果还获得国家级、石油工业QC成果一等奖。

工作上,卢建强不停的改方案,最多的一次改了5种。“每一个都在不断的改,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让他更完美,无极限的改。”只要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在他眼中就有改进的潜力。“八十年代的汽车,那时候感觉很先进了,可现的车和那时比又完全不一样。”

干了一年设备员后,注水和采油合并,他从注水高级技师开始重新学采油。从采油高级工到采油技师,他只花了两年,比一般人少一年,后来他又被直接授予成为采油高级技师。他对新的领域越来越熟练。

2011年油田搞首席技师竞聘,领导知道他有些创新成果,参加过技术比赛,能力不错,推荐他当了采油四场的首席技师,当时整个油田只有一个厂级首席技师。2013年集团公司设立首席技师,他也当上了。

成名后的卢建强没有架子,还是很随和。同事提醒他注意形象,可他在闲时还是穿着短裤到处走。“人长胖了,头发稀了,以前瘦一些,天天想东西,磨脑袋”,初中同学兼同事张德路把他的变化看在眼里。不变的是,在张德路心中,他还是那个干一个事儿,不干成不罢休的卢胖子。

如今,卢建强继承父亲的衣钵,带着6个徒弟,希望用自己的经验让他们少走弯路,把他们朝首席技师和全国技术能手的目标培养。对于未来,立足自己的工作室,给油田现场解决难题,是他最大的愿望。

(原载于2017年10月31日中青在线)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