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19内蒙古“北疆工匠” |徐宏伟:责任始终在心中

来源:内蒙古日报
2022-11-14 16:40

原标题:

自治区“担当作为好干部”徐宏伟:责任始终在心中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深秋时节,河套灌区已进入秋浇的关键时期。9月28日早晨刚上班,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徐宏伟就来到河套灌区灌溉水量调度中心检查秋浇,对值班人员提出一些注意事项,通知各基层单位进一步加强运行维护工作,保障秋浇期间系统的正常运行。

00300591586_1918c772

徐宏伟在操作测流设备。

在徐宏伟的带领下,近年来河套灌区供排水、灌区信息化等工作快速发展。走进河套灌区灌溉水量调度中心,最醒目的就是50米长的数字墙,160平方米的实体实时数字沙盘,还有正在运行的“灌溉水量调度系统”和模型算法等软件系统。这些软硬件系统完成各类数据资源整合和数据分析,共同构成了河套灌区信息化工程的中枢大脑。

自建的水利专网是灌区信息化工程的神经网络,各类水情信息采集系统是灌区信息化工程的耳目。有了这些基于信息技术的大脑、神经、耳目,灌区彻底结束了完全依赖人工传递记录水情信息的历史,实现了联合、实时、精确监测调度,为保障巴彦淖尔市农业灌溉安全、高效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量的实时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体现着河套灌区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同时也能感受到信息化系统带来的震撼。但是这些数据采集、传输过程的实现并不容易。

河套灌区地势平坦,属自流灌溉、渠道多泥沙灌区。灌区如何实现自动化测流是困扰人们几十年的技术难题,也是国内外公认的技术难题。几十年以来,仍旧使用人工施测,测量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但是测流的自动化程度和准确性涉及到广大用水户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灌区管理单位的科学调度与安全运行。徐宏伟主动承担起这项技术攻关任务,动手写程序、调试设备,夜以继日地在渠道上测试,从国内外引进了若干种前沿技术和设备,尝试各种方法,抓住河套灌区“多泥沙,缓坡降,变幅大,漂浮物多,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和要求,探索最适合河套灌区的设备。经过多年不断努力、不断创新,终于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截至2019年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发完成了干渠渠底、闸底固定式测流系统及直口渠工业机器人测流系统,为全灌区实现全自动化测流储备了7种解决方案。过去每天人工施测30-120分钟的工作量缩短为机器1.5秒自动采集。

为了早一天把信息化成果带到生产一线,徐宏伟无数次通宵达旦,经常很晚才走出办公大楼,或者半夜才下乡回来进入大楼,保安人员都记住了他。有一天他夜里走出楼门时,一名打着手电筒的保安师傅突然说了一句:“天天这么晚才走,你真是党的好干部。”这句来自普通群众朴实的赞扬和鼓励让他特别感动,备受鼓舞。

徐宏伟把自己过去一个人积累的资料和程序全部分发给团队,将自己的业务技能传授给了周围的青年技术人员,为全系统培养了一批既懂水利专业又懂信息化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使他们成为灌区信息化系统运行管理的技术骨干力量。团队获得了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示范性劳模与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等26项集体荣誉。

河套灌区水利发展中心信息化科科长姜杰说:“徐主任在工作方式方法和工作思路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发,他的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钉钉子精神’和清晰的工作思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2020年11月,徐宏伟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并且先后获得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内蒙古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等40多项荣誉。参加工作后,20多年坚守在水利行业生产管理一线,有感情,有激情,爱岗敬业,业绩突出,彰显了一名优秀青年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水利行业的专业技术干部,我热爱我的工作,我将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立足于本职岗位,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高水资源的科学调度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做好农业灌溉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助力河套灌区发展现代农业,为河套灌区的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徐宏伟坚定地说。 

(原载于2022年10月25日《内蒙古日报》)

责任编辑:姚怡梦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