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18年河北大工匠|李闽:用巧手雕琢多彩人生

来源:中工网
2022-11-14 15:55

大工匠速写

一台电脑,设计出各种精巧的图画;一把刻刀,刻出人间万物、喜怒哀乐;一段经历,让他历经磨难终获成功……采访李闽着实让记者费了一番功夫,一方面由于其身体有恙,一方面恰逢农历春节。身材高大,头发蓬松,眼睛炯炯有神,说话绵声细语……眼前的李闽朴实、憨厚,如果不是当地工会干部的引荐,很难让人想象他就是声名远扬的民间艺术大师,更无从知晓其在陶瓷、石雕、剪纸、漆画、泥塑、壁画等民间工艺上均有颇深造诣。“让剪纸艺人生活得更好一点。”采访中,李闽多次提到其创作新写实剪纸的初衷,其民间艺术大师的阔达胸怀可见一斑。

新写实剪纸 让沉寂的剪纸重现辉煌

剪纸是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人吃饭的一个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民间剪纸由于内容单调,艺术形式单一,市场价格一路下跌,剪纸艺人们纷纷转行。

“怎样才能既弘扬传统,又让剪纸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力?”进入21世纪,国家开始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坚定了画家出身的李闽让剪纸重新焕发生机的决心。

传统的蔚县剪纸,题材上包括吉祥寓意、戏曲人物、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吉禽瑞兽、风景名胜等,工艺上的点染鲜艳随意,但它放置久了,很容易褪色……面对一系列难题,李闽一边寻找工艺上的突破,一边探索设计上的创新。

2001年,他在北京、山西、天津等很多地方调查后发现,剪纸有很多种,如果要发展好,必须结合蔚县剪纸的特色和优势,必须以市场为重点。

明确了方向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之后的两年间,李闽家的灯光总是全小区最后一个熄灭的,伴随着钟表滴滴答答的脚步声,他在艺术的海洋里尽情地穿梭,南北文化、古今中外的艺术细胞在大脑的沟回里纵横交织。

最终,根据我国大众审美情趣,结合蔚县传统剪纸独特的制作工艺,一幅立体感极强的剪纸呈现在李闽面前,而且解决了易掉色问题。他高兴坏了,一遍一遍地画着图样,一遍又一遍地雕刻着剪纸,不大的客厅成了他纵横驰骋的疆场;硕大的画案上,刻刀、画笔、颜料,犹如奔腾的战马,狂奔呼啸。层层叠叠的草图、零零碎碎的剪纸,都是他辉煌的战果。“这种剪纸不同于普通的剪纸,它看上去立体感十足,既像油画,又像版画。我给它起名叫新写实剪纸。”李闽说:“所谓新写实剪纸,是以新写实主义艺术理论为指导,特点是主张用直率、朴素、清晰的手法来反映自然和现实。”

2月23日,记者走进李闽工作室,满墙的新写实剪纸,长则一两米,短则十几公分,山水、人物、书法等一应俱全。仔细揣摩,可从作品的一笔一画一刀中,体会到作者探索的艰辛和创作时的良苦用心。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陈建功在看了李闽的新写实剪纸作品后评价说:“艺术的门类繁多,像剪纸这样的传统工艺就应该多多与文学、绘画、音乐、建筑等艺术相结合,寻求共鸣、拓宽领域,闯出传统剪纸艺术的新路子。”津门剪纸第一人黄卫东说:“李闽剪纸的出现,不仅为剪纸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且能够让剪纸艺人吃得更好。”

随着新写实剪纸的诞生,蔚县剪纸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2003年,李闽新写实剪纸艺术工作室先后与10多家剪纸公司合作,推动了中国剪纸文化产业的发展。“我真正要做的是文化产业,而不是从事剪纸艺术研究。我要对身边的剪纸艺人负起责任,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要让他们的手艺流传下去。所以我只能走和别人不一样的道路。”李闽说。

多层套色剪纸使中国剪纸走向多元

新写实剪纸的诞生,在中国剪纸界引发的争论是史无前例的,在广大受众中热烈欢迎程度也是李闽始料未及的。

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对新写实剪纸研究的深入,李闽发现费尽功夫研发的名人肖像单层剪纸很容易被复制,而且剪纸作品的价格也提不上来。

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才能拓宽剪纸市场、提升剪纸的价值呢?

经过一番思考后,擅长绘画和摄影的李闽决定将更具时代性的文化元素引进到蔚县剪纸创作之中。与此同时,李闽偶然发现,电脑可以做出多层剪纸的效果。

由此,李闽的创作思路打开了,灵感源源不断地闪现。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为了增强剪纸的立体效果,李闽还摸索出通过多层表现手法。“人物肖像一般是四层,从设计难度来说,每减少一层或增加一层,其难易程度都是成倍的减少或增加。因为各层之间的色差非常微妙,稍不注意就会造成立体感的扭曲。”指着眼前的一幅幅多层剪纸作品,李闽详细给记者介绍。

就这样,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电脑屏幕上精心设计的肖像、人体、山水等多层剪纸作品初现。但对于如何把他们雕刻成人们喜欢的作品,这才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李闽又把眼光盯在了刻纸上。“剪纸颜色是靠矿物质原料刷出来的,这也确保了剪纸作品不掉色、易观赏、易保存。”由于每幅剪纸内容不同、表达意境不同、层数不同,要刷出与设计相对应颜色的刻纸很难。同时,由于是人工调色、手工操作,所以一般需要从很多张颜色相近的刻纸中才能找到一张合适的刻纸。

2005年,在经历了各种苦辣酸甜之后,李闽创作的第一个新写实多层剪纸系列《故乡》成功诞生。自此,有“800庄堡”美称的蔚县乡村风光、国画作品、摄影作品等都被引入剪纸之中。

一户农家临水而居,画面中的老碾子,用石头垒砌的老房子,洒满月光的雪地,远处的枯草……眼前的《月是故乡明·之一》新写实多层剪纸作品,像是摄影,又像是国画,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剪纸的传统认识,也激发起众多参观者对故乡深深的眷念之情。而这也正是新写实多层套色剪纸作品的魅力所在。

“时代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新鲜事物从出现到被人们接受,都要经过一个过程。新写实多层套色剪纸是诞生于现代科技手段和传统剪纸基础之上的一种新的剪纸艺术形式。它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剪纸走向多元化的前奏曲。”李闽的这一信念让他的剪纸之路越走越宽。

2009年5月,新写实多层套色剪纸在山西工艺美术馆首次与观众见面,引起了轰动。李闽成为中国剪纸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研发的新写实多层套色剪纸,短短几年内,风靡全国并走向海外。目前,李闽工作室已创作出30多个系列、数千个花色品种的新写实多层套色剪纸作品,总价值达数亿元。

超多层剪纸 使作品跨入高雅艺术殿堂

新写实多层剪纸的诞生,开创了数层剪纸叠加、表述作者内心情感的新路,使画面更加丰富、表述更加准确、画面更具美感。但由于当时设计手段落后,制作工艺简单,加工设备原始,所以所谓的多层也只是3至5层。

长期夜以继日的工作,2005年9月15日,李闽突发心肌梗塞,被紧急送进张家口附属医院抢救,死神第一次与他擦肩而过……仅仅休息了不到3个月,李闽又投入到新写实超多层剪纸的研发之中,并对蔚县剪纸长期没有解决的褪色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攻关。

经过近3年的刻苦钻研,李闽终于研制出了新写实超多层剪纸,同时对原材料和制作工艺及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新写实剪纸可以达到10层,乃至更多层数的制作工艺。此时的新写实剪纸,犹如浴火重生,在人物的刻画上、意境的表达上和作者情感抒发上达到了新的境界,唯美震撼的效果,标志着新写实剪纸由此跨入了高雅艺术的殿堂。

对于刀功精湛的剪纸作品,很多不知情的外国人以为是机械所为,其实每张剪纸作品均为纯手工制作,用心血凝成。在李闽独创的人物肖像剪纸中,齐白石肖像尤为典型,是以形传神剪纸艺术的经典之作,几年来一直在市场上是紧俏品种。仅以其所刻胡须为例,李闽要求徒弟必须在传统刀功的基础上,做到根细如线、根距如发、刚柔相济,更好融合中西绘画手法,做到形似神更似。曾经一度,“拉胡子”的好坏、多少,成了检验一个剪纸艺人刀功的重要标准,而一幅剪纸作品的艺术创意和刀功则成了决定市场繁荣与否的关键。

李闽告诉记者,《故乡记忆·出山》是其代表作。这件作品从构思到完成长达20年。1981年,他第一次进山为一位老农写生,了解到这位老人终身未出过大山。当他6年后再次故地重游时,物是人非的凄凉景象,使他感慨万千,那时便构思了《走出大山》的腹稿。2001年后,他再次进山时,朦胧的月色和大山里的变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一条山涧蜿蜒的小溪,从大山里面向外流去。优美寂静的画面,清脆的啼声,随同溪水流向那遥远的地方……万绿丛中的“一点红”,使作品的意境更加深远,观众的想象也随着小溪流水伸展到无限的远方。

在传统文化不断传承、蓬勃发展的今天,李闽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剪纸发展的明天。他认为,我国传统剪纸艺术对绘画、陶艺、雕塑、皮影、服装等行业产生过重要影响,当今剪纸更应该是多元化,说到底还要让剪纸产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李闽说:“任何艺术,离开创新就等于断了生命线。剪纸艺术也一样,必须大胆创新才有出路。”

由于剪纸工艺难度大,学艺不容易,现在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学这行,造成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对此,李闽早年就很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他说:“剪纸艺术要发展,必须走产业化道路;而产业化道路必须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只有大量培养年轻人,剪纸艺术的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原载于2019年3月2日《河北工人报》第8版 河北工人报记者高会坡)

责任编辑:刘英杰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