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罗海明:一项发明为企业年均节约500多万元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刘向平
罗海明每天提早到7点10分左右就来单位,他检查设备、看值班记录,详细了解头一天晚上的生产情况,这是他十几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也是他给自己制定的工作方式。
罗海明是包钢稀土钢板材厂炼钢作业部副部长,今年42岁。
在转炉炼钢炉旁记者看到,身穿蓝色工作服、头戴红色安全帽的罗海明正在给几位工人讲解着,尽管听不懂他讲的专业术语,但从这张黝黑的脸上,分明感觉到他的淳朴与憨厚。
工长刘斌说:“只要有他在,生产就能正常运行,我们心里就踏实。”
说起踏实,一是因为罗海明的技术精湛,不管厂里出现任何技术难题,他都能一一攻克;再就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同事们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2001年罗海明从内蒙古科技大学钢铁冶金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包钢薄板厂冶炼部从事炉外精炼工作。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要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炼钢生产流程中,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钢铁工人,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由于他虚心好学、积极肯干,两年后,就被调到更关键的转炉冶炼操作岗位。
为了更好地把握转炉冶炼操作要领,罗海明对每一炉钢水的数据都认真研究,对后部工序的每一条反馈意见认真分析。经过反复实践总结,他很快掌握了铁水温度、终点成分指标与加料的比例关系。
同事赵永军介绍说,罗海明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十几年工作时间里,他凭着火一样的热情和拼劲,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题,成为公司的技术能手。
他在转炉炼钢方面对钢水温度目测的正负偏差仅在5℃以内,如此一来,不仅缩短了冶炼周期,同时大大提高了转炉作业率。在优化转炉化渣方面,罗海明能利用氧枪枪位与底吹关系达到快速化渣效果,提高一次出钢率,同等工况下,个人效率较他人提高20%。
2004年,他发明了用焦炭预脱钢水中的氧含量技术,对包钢来说,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大大降低了脱氧合金成本,年均为企业节约资金500多万元。
紧接着,他又发明了低碳低磷冶炼技术,将过去钢水含磷0.012%降低到现在的0.002%,从而使钢的韧性、塑性得到很大提高,为生产冶炼高端产品奠定了基础,填补了包钢冶炼工业纯铁的空白。
2005年,在薄板厂职业技能竞赛中,罗海明获得了转炉炼钢工第一名;同年,又获得公司职业技能竞赛转炉炼钢工种比赛第二名,被授予了“包钢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转炉前的温度常年都在40度以上,想要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工作,首先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罗海明恰恰具备了这样一种拼命三郎的工作劲头,他说:“虽然工作艰苦,但是每当看到一炉炉钢水汩汩流出,我内心就无比的喜悦,因为这正是我最热爱的事业。”
2006年9月,经包钢推荐,罗海明参加“莱钢杯”第三届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来自全国54家钢铁行业的技术能手云集莱钢,进行实战比拼。他虽然赛前做了充分准备,但在实际操作比赛那天,一个“意外”却让他始料未及。当比赛进行到七八分钟时,铁水温度和成分数据竟然还没有传到他的手中,当数据传来时铁水温度已经高达1373℃,这个数值比平时整整高出了70℃,这让罗海明忐忑不安。他立刻调整心态,使自己平静下来,及时加料调整数值,最后终于将数值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次大赛上,罗海明获得了转炉炼钢工种比赛第三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了“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同年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
由于技术精湛,2017年,他荣获了“包头工匠”荣誉;2018年,他又被自治区授予“北疆工匠”,同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荣誉,罗海明说:“我将继续以工匠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发挥传帮带作用,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员工,为包头钢铁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原载于2019年9月3日内蒙古新闻网)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