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承“工匠精神” 追求精益求精(主题)
——全国劳模郭晋龙的蓝领人生(副题)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云艳芳 通讯员 李娟
2019年12月29日,呼和浩特市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初期运营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东站正式举行,郭晋龙作为全国劳动模范和首席技术顾问被邀请出席仪式。他激动的同时更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带动更多的青年技术人才为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作出贡献。
1957年出生的郭晋龙是一名老党员,原是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的高级技师,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焊轨设备维护、维修和研发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了铁道部和呼和浩特铁路局的上百个研发项目,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知识型职工标兵、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杰出人才奖等多个荣誉,专利发明16项。在《科技纵横》《铁道工务》《铁路计算机创新》等杂志发表论文数篇,出版《钢轨焊接机维修》专著一部。这些荣誉承载着郭晋龙近40年职业生涯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
“搞研究就要精益求精!”这是郭晋龙多年不变的工作态度,也是他不变的初心。“一个焊头,可是关系着上千条人命啊,不仅要通过落锤实验,还要经得起列车和时间的检验。”郭晋龙说,随着铁路运输的密度越来越高,列车速度越来越快,钢轨上的每一点瑕疵对旅客列车的安全来说都是致命的。
1975年参加工作以来,凭着不服输、刻苦钻研的劲头,郭晋龙几乎成了“应急抢险专家”。2013年郭晋龙创建了工作室,2014年,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的“郭晋龙劳模创新工作室”,让郭晋龙从一名单纯的电工师,成为一个科研团队的核心,他带领着团队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他应邀为全国铁路11个焊轨单位排除急难故障,挽回因换轨、淬火设备故障停产造成的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他研发的“焊轨基地焊接生产线钢轨输送连锁控制系统”等多项技术成果,被国内10余家企业30多条生产线采用。郭晋龙的先进事迹被写入《当代中国著名人物美德故事》中小学教育读本,并编写成《用知识创造奇迹的工人——郭晋龙》《蓝领专家郭晋龙》《一路攀登著华章》等书刊。
郭晋龙经常说:“荣誉并不是我一个人的,我的身后有着组织的支持和家庭的默默付出。”刚上班时,只有初中学历的郭晋龙,为了学习电路知识,报了电工学习班,第一期没学懂,第二期、第三期又去重学。两个孩子的家长会,他只参加过一次。他还常把自己每月70多元钱工资全部用来买设备、书籍,导致儿女的学费都成了问题。为了买设备,郭晋龙背着家里向别人借钱,然后只身跑到北京,花2500元买回一台中华牌学习机。这在当时可是3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的宝贝,妻子陈玉爱知道后却没有一句怨言。这台学习机被他天天拆了装、装了拆,直到不能再用。
组织上也全力支持郭晋龙进行技术研发,从为他提供研究场所、解决研究经费,到支持他赴全国各地进行技术交流;从为他提供独立办公室,到为“大师工作室”挂牌,甚至破格给他分了难得的一套三居室住房……
2017年郭晋龙退休之后,受到了上海浦东创业园区、武汉东湖高科新区、济南高新区等国内多家企业聘请,有的提供高层职务、有的给出年薪60万元的高薪,他也有过前往工作的想法。这时,呼和浩特市正在如火如荼修建地铁。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了解到他的科研成果和先进事迹,希望他能来当技术顾问,指导公司青年职工技能提升和技术创新。诚挚邀请打动了郭晋龙,再加上政府出台了人才引进新政,给予高技能人才高度的重视,而且他以前的工作性质和地铁有很多相同之处。他决定留在呼和浩特市,用多年的技术积累为呼和浩特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帮助青年职工成长。呼和浩特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专门成立了大师工作室,为他提供工作平台,让一个退休技术工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重视。在新的岗位,郭晋龙一如既往发挥技术特长,发扬“工匠精神”,为呼和浩特市的建设发光发热。
(原载于2020年10月27日《呼和浩特日报》)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