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21年广西工匠 | 秦华北:天籁之音颂壮乡

来源:广西日报
2022-12-03 20:07

“广西工匠 匠心筑梦”

原标题:天籁之音颂壮乡(主题)

——记龙州天琴制作大师秦华北(引题)

广西日报记者 赵 超 通讯员 丁爱民

天琴,壮语称鼎叮,恰似山泉“叮咚”之音。今年58岁的秦华北,半生痴迷于这项传统乐器。他研究改良制作天琴,丰富了天琴弹奏的音律,并创新开发出天琴手鼓、超低音大天琴、电音天琴等乐器。他组建天琴演奏团队,让这项小众乐器走向大众。他致力于传播天琴文化,推动天琴艺术成为壮族文化的耀眼名片。

潜心制琴

“经常有人问我,什么是好的天琴,我告诉他,我做的就是好天琴。”秦华北对自己的制琴手艺十分自信。这份自信缘自于他的多年磨练。他从13岁学做琴,专注天琴制作45年,至今已制作3000多把天琴。

不同于传统制琴,秦华北还对天琴不断实施改良。传统天琴分为三节,演奏时须拼装,费时费力不说,音准也难调。面对天琴这一“天生缺陷”,秦华北在广西著名民族音乐家范西姆教授的指导下,先是将天琴从三节杆改为一节贯通,再将棉纱线琴弦改为尼龙弦,并按正四度固定音高定弦,音域扩展到四个八度,可任意转调,最后还将手拨弦改为用拨片弹弦。改良后的新天琴,从只能弹唱一声部变成可弹唱两声部和三声部,丰富了音律,也获得了更加宽广的音域和更加优雅的外观。

在秦华北手中,古老壮乡乐器与现代技艺碰撞出美妙旋律。他把天琴升级到电声天琴,制作出高音琴、低音琴、中音琴、次中音琴等一系列创新天琴。其中,电声低音天琴是民族乐器的一次突破。

热心普及

秦华北并不满足于制琴工匠的头衔,他把身边的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探讨和创新天琴表演形式和弹奏曲目,获得“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他发起和组建了20多人的“天琴梦团队”,利用龙州丰富的历史文化素材,先后创作了《壮乡记忆》《嘟鸟》《秘境弄岗》等原创曲目,还改编了《农垌节》《红太阳》等多首天琴原创弹唱歌曲,促进了民间天琴文化的蓬勃发展。

他策划和导演了2018年中国·龙州第二届“秘境弄岗”国际观鸟节开幕式文艺演出,策划社区“龙州百姓大舞台”惠民演出230多场,策划“文化扶贫、文艺下乡”系列惠民演出18场。在他的带动下,以龙州“天琴梦团队”为代表的基层群众天琴文化爱好者,将天琴文化带到乡村大舞台,走进校园,走进企业,使天琴文化融入到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当中。

倾心传播

为了让龙州天琴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秦华北不遗余力传播天琴文化。

他经常跟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探讨,如何进行商业运作为天琴文化发展打开新局面。他以天琴传承人的身份,积极呼吁设立天琴文化艺术博物馆和天琴文化艺术园,让更多人全面了解天琴的前世今生、来龙去脉,以更好传播天琴文化。

秦华北的“天琴缘”故事先后多次登上央视及全国各地电视节目,他本人也多次参加全国、自治区文化部门举办的各种非遗文化交流和文艺演出活动。2019年12月,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办的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中,反映他痴迷执着于天琴制作和文化传播的影片《鼎叮》获得二等奖。他还组织拍摄了《用天琴歌唱亲爱的祖国》,将天琴文化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中。

在秦华北及一批天琴文化爱好者的推动下,目前,龙州县有近10所中小学校建立了天琴培训活动基地,大力培养龙州天琴青少年后备力量,使校园天琴文化日益活跃。

(原载于2022年3月31日广西日报)


责任编辑:郭丽娟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