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21年江苏大工匠|陈亮:二十年淬炼“一微米”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2022-12-12 21:23

原标题:

陈亮:二十年淬炼“一微米”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李梦迪

一微米有多细?一根头发丝的1/70。一微米是什么概念?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二十年如一日,江苏省无锡市“80”后小伙儿陈亮在加工模具的精度上“较劲儿”,把“一微米”精度做到质产、量产,也从一名粗模具加工铣工成长为了真正的“大国工匠”。

1984年,陈亮出生于江苏宿迁的一户农家,自小父母便期望他可以到城里去,学一份手艺。1998年,年仅14岁的陈亮独自来到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求学。2002年,陈亮进入无锡微研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工业模具粗加工学徒。

为了能尽快“入行”,下班后陈亮总会主动留下来多干一些,甚至砸下9000元“重金”购买了一台电脑,自学起软件编程等工业自动化知识。车、铣、刨、磨、线切割……陈亮用一年半跟着老师傅熟悉工序上的各个流程,最后留在了铣加工车间。这是模具加工的第一道也是最复杂的工序,工作中铁屑飞溅,烫到手是家常便饭。“我不怕吃苦,就希望可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领,靠奋斗和努力改变命运。”陈亮说。

在300米粗加工车间长廊的另一头,是要求极高的精加工车间。隔着一扇半透明的窗,专注的老师傅用精密仪器细细打磨组件……这在陈亮心中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2007年,微研公司接到了一个电视机高精度定位组件订单,要求把精度控制在2微米内。当时,国内多用传统刀具加工,精度仅达4微米。老师傅们多番尝试未果,便想到了爱动脑筋能钻研的陈亮。

临危受命,陈亮打破常规思维,创新性地将“铣”和“磨”两道原本完全不同的工序组合,在刀具上加入精密砂轮。不断尝试中,成功把精度提高到1-2微米。这也让陈亮“一战成名”,同行们尊敬地称呼他“微米大师”。

工业模具加工是一门“显微镜”下的艺术,分毫之差决定了产品的品质。多年来,我国在精密模具制造上受制于人,拿小小的易拉环来说,预埋线太松容易断裂,太紧时又会难以打开,多年来需要依靠进口。

2014年,陈亮获得了去德国参观交流的机会,进入一流制造企业参观学习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生产工艺。在开阔眼界的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制造业工人也有光明的发展前景,“虽然仍有差距,但中国工人完全可以做到,技术报国不只是科学家的事!”

近年来,陈亮和团队不断精进加工技艺,精加工工业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清华大学慕名而来,与微研开展校企合作,共同承接国家863重点课题,帮助科技团队突破了因产品性能不稳定,高端柴油机高精密微喷孔加工装备无法进行量产的“卡脖子”技术难题,还成功提高了喷油嘴精度,更加省油、环保。

“再仔细一点点,就能离一微米的精度更近一点点!”当年这个“执念”,陈亮做到了。2021年,陈亮作为新时期工人党员代表参加中宣部中外记者见面会,穿着灰色的工装服,向中外记者展示用自己生产的加工模具制造出得柴油喷壶嘴,陈亮的腰板儿挺得很直。

如今,这名年轻的“老师傅”不仅培养了30多名优秀技能拔尖人才,还通过讲座、直播课程将他的经验传授给学子。一名学生向陈亮提问,“一名工人怎么能成为党代表,还能接受外国记者采访?”陈亮说,“行行有能手,行行出状元。做技术工人也能大有可为!”

(原载于2022年4月22日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责任编辑:李方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