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娱乐

工匠汇·2017年浙江工匠|赵志标:励“志”心细磨技术 创新为“标”谋出路

来源:中工网
2023-01-05 19:35

赵志标,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浙江省工匠。自参加工作28年来,赵志标一直扎根在生产一线。通过学习和钻研,赵志标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年轻的技能专家,曾获得专利6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3千多万元。

“我对数控太了解了”

1994年,对数控充满了兴趣和激情的赵志标,开始投入一线生产工作。

当初公司成立了创新小组,用于讨论公司因生产量扩大,需要购买90多台数控车床的提案,赵志标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加入了创新小组。

在小组头脑风暴中,赵志标大胆提议,通过更改机床电机功率,将原本主电机15KW更改为7.5KW的方式,去减少刀架电机容量,这样平均一天就可节约1万多度电,每年节约的成本近400万元。

赵志标的提议刚被提出,就通过了。“我对数控太了解了”,与记者分享当年经历的赵志标,话语中仍充满了激情。

根据产品流程,赵志标在创新方案中加入了自己多年的经验,他提出——让一位操作员工,同时开两台数控车床的想法。这一提议的实施,可以将原本100多位员工需求量,浓缩成50多人,不仅能大大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每年为公司节约成本400余万元,还可以真正做到节能减排。

随后,他与团队伙伴通过技术创新,生产出了新产品,经过国家专家们的鉴定,产品被评价为“该产品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被列入了国家火炬发展计划。

“我会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

要想走得远,不仅得边学边“走”,还得创新大胆的“走”。

在被记者问到,28年的一线工作是如何坚持下来时,赵志标说:“我是一头栽进去的。”

2010年,公司研发新产品,有一枚零件因孔太小,孔长远远大于深孔加工的极限,加工难度非常大,一直没什么进展,就连同行专家看了都直摇头,认为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赵志标,又一次毫无怨言地接过任务。

赵志标自己摸索加工方法,查阅资料、做各种实验、请教老前辈,把能想到的办法都去尝试一遍。

经过多次的实验,他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加工方法:用硬质合金棒在数控磨床上独创一支双刃带微浅的螺旋车刀,同时在刀体中间用激光割出0.5mm的通孔,便于冷却和排屑。加工时,用高转速慢进给的方法,一次性完成了包括钻、车、铰、磨的四道工序,在获得国家专利的同时,还直接创造了500 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2011年,赵志标又作为浙江省首批“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去德国参加培训。一个月的时间,他需要掌握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还得熟练运用LOGO和S7-300两种软件编程,时间紧任务重。但赵志标想着只要学会了,就可以回来与团队成员交流分享经验,这让他一下有了动力。

“我会一直干,直到干不动为止。”一线技师不是份轻松活儿,但正是因为有着这份热爱和执着,赵志标才坚持到了现在。

“待在这里,我才有价值”

团队力量远大于个人力量,赵志标深知,要给人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的道理。

为了提高自身技能水平,营造良好的‘学、赶、比、超’的学习技能氛围,赵志标积极参加区、市、省、乃至全国的数控车工技能比赛,使得自己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此外,他把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当做平台,毫无保留地把多年工作经验传授给了团队们,使成员们的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目前,赵志标所在的团队已经培养出了10名高级技师,22名技师,还有100多人获得高级工证书。

赵志标是喜欢“和团队一起走”的,他说:“现在我的徒弟,都已经变成别人的老师,能独挡一面了。”在介绍自己团队的成员时,赵志标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待在这里,我才有我的价值。”

(原载于2022年9月23日温州市总工会网站)

责任编辑:尹文卓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全国总工会
微信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